三峽水庫的興建為長江上游航運事業發展提供了重大機遇,此前十多年間,這條“黃金水道”正面臨航運量日益萎縮的困境。現有跡象顯示,以
重慶為首的上游城市有意將全流域的城市調動起來“共襄盛舉”,而
上海方面也樂意在全流域合作中扮演重要角色。
記者獲悉,即將在本月底在重慶召開的長江流域城市協調會第十三次會議,將關注長江黃金水道建設,尋求建立合作發展長江水運的利益共同機制。
滬渝寧漢四方合力
消息表明,有關方面希望由上海牽頭,重慶、
南京、
武漢配合,共同加快長江黃金水道建設,發展現代物流業。其主要目標有,共同制訂長江航運標準化體系,共同建設以航道、港口和碼頭為主的標準化設施;以集裝箱運輸為重點,在以長江為中軸縱深200公里范圍內聯合建設高效、便捷、規范的長江流域大物流圈;共同爭取國家對長江干流基礎設施項目的支持力度;鼓勵個體、私營水運企業健康發展,實施制度創新;實現長江水運投資主體和產權多元化,引導和鼓勵長江水運企業做大做強。
“三峽水庫的興建為長江上游水運發展提供了重大機遇———隨著長江上游干線航道的不斷改善,川江已成川渝兩地的物流主通道。目前,長江上游地區正在力圖通過謀求全流域‘共贏’為自身創造更大的發展空間。”全國經濟地理研究會副會長沈玉芳評價說。
“諸侯經濟”是堵塞內因
長江干線航道全長2838公里。自上世紀90年代來, “黃金水道”長江的航運就日益萎縮。業內有一種說法,長江干流的運能,只發揮出1/10。目前,長江干流年貨運量約3億噸,而比長江通航里程短280公里的密西西比河年貨運量為10億噸;只有長江干流航運里程一半的萊茵河,貨運量是長江的10倍。
有關專家在總結長江緣何“黃金成色不足”時指出,部分船舶航速低、技術裝備落后;缺乏性能良好的干支直達、江海直達的新型運輸船;航運管理水平較低,經營服務不規范;港口功能單一,結構不合理,尤其是專業碼頭數量明顯不足等是造成長江“堵塞”的重要原因。
而在這些表象背后,經濟指標按行政區考核的“諸侯經濟”是制約目前長江流域跨行政區域協調合作的根本原因,也是長江水道沿線難以形成共進合力的一個重要因素。
沈玉芳指出,長江水運利益共同機制的形成,將為沿線城市合力整治水道發展水運創造良好條件,進而根本上改變長江流域分段建設航運中心的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