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辛克(SCHENKER)公司近日發表一份報告表示,中國第三方物流市場每年總金額達200億美元,并將以每年30%的增長速度遞增。面對這樣一個迅速成長的市場,各級政府應當扮演一個什么角色,做些什么工作呢?本文試圖從對德國政府發展現代物流經濟經驗的考察研究中,提出一些粗淺意見。
一、德國物流業的發展水平
物流在德國推行已有20多年,幾乎滲透各行各業,無處不存、無時不在。德國的物流經濟走在了歐洲乃至全球的前列,特征表現為高度的社會化、規模化、網絡化、信息化、機械化、專業化與綠色化等。
德國的物流經濟的綜合競爭力強。德國物流業以1660億歐元的銷售額雄踞本國最大經濟行業之列,僅次于貿易和汽車工業,居第3位。全德國大約有265萬人從事物流行業,超過建筑、電子和機械制造行業從業人數。德國企業控制著國際集裝箱運輸總量的1/3。
德國的
物流企業大而強。德國擁有諸如德國郵政世界網絡股份公司等諸多世界物流巨頭。德國10大國際陸運與貨代企業的市場份額占34%,德國10大國際海運與貨代企業的市場占有率約36%。
德國的物流基礎設施完善。德國擁有世界上最密集的汽車公路網。德國各大城市都建有
物流園,物流園區平均規模約140萬平方米,共有1200家物流企業在物流園區落戶。物流園把陸運(鐵路、公路)和水運(內河)連接起來,使兩大系統有機地合而為一。
德國物流技術的開發和應用居世界領先水平。德國的條形碼識別技術比較先進,德國運輸與物流研究所自1989年就開始研究開發模擬軟件。目前,這套模擬軟件技術已成熟,被世界上多家港口所采用。物流信息是保證及時運輸、及時供貨以及零庫存的關鍵。德國廠家、商家和物流企業共同開發了EIR系統、AIM系統。EIR系統是通過信息的反饋,使生產廠家、商家和物流企業同時、及時、動態地了解掌握市場銷售情況,并相應地調整生產、庫存、運輸和進貨計劃,達到三方最佳配合;AIM系統能夠在不改變和不影響原有各企業的計算機應用系統的情況下,合理安排運輸、倉貯、貨物跟蹤、查詢,提高物流各個環節的工作效率。德國的吊裝技術也是比較先進的,整件吊裝能力可達1250噸。
二、德國政府在物流經濟發展中的三點作為
1.掌握和推廣最先進的理論和技術
德國對物流理論研究和應用十分重視,研究機構得到政府的支持并與企業合作使其走在了世界前列。德國為適應物流全球化的發展趨勢,積極推進物流經濟的標準化,針對基礎設施、裝備制定基礎性和通用性標準,例如統一托盤標準、車輛承載標準、物品條形碼標準等,保證物流活動的順利進行;針對安全和環境制定的強制性標準,如清潔空氣法、綜合環境責任法等;支持行業協會對各種物流作業和服務制定相關行業標準,指定物流用語標準、物流從業人員資格標準等。
與其物流科技發展相適應,德國政府和企業對物流的教育也給予重視。德國物流行業對員工的職業教育分為兩層:學校教育和公司定期培訓。教育和培訓主要由物流協會組織和提供。企業還為各大學相關專業的本科生、研究生提供獎學金計劃等各項措施推動物流教育的發展。
2.做好物流的發展規劃、建設和協調工作
政府對物流發展作出規劃和提出實施原則,以指導行業的發展,同時又制定必要的政策法規對物流進行監控、協調和管理,促進物流業的發展。德國政府加強公路、鐵路、港口的基礎建設,所有的運輸基礎設施均由政府投資建設;通過合理的規劃,使物流中心形成網絡;推動各種運輸方式協調發展,形成綜合運輸網。在促進物流發展的過程中,德國政府的規劃協調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3.對物流經濟進行戰略性投資
德國目前投入使用20多個物流園區,都是由德國州、市政府投資設立的。如紐倫堡-羅思物流園由一家國有企業——Hafen Nurnberg-Roth GmbH哈芬·紐倫堡-羅思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哈芬公司)負責運作,該公司由巴伐利亞州投資80%,紐倫堡(Nurnberg)市投資19%,羅思(Roth)市投資1%。紐倫堡-羅思物流園是德國乃至整個歐洲最早的物流園之一,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籌建,80年代投入運行。如此規模的物流園在德國和歐洲都是首屈一指的(事實上德國各主要城市都以該園的成功經驗為基礎興建了本地區的物流園,這些物流園同時成為各大物流企業在當地的配送中心。據德國專家介紹,通過建立配送中心,配送企業可以減少60%的車流量,運輸效率能提高90%)。顯然,要達到世界一流的水平,除了超前的戰略思維之外,離不開持之不懈的戰略投資。政府的投資是戰略性的,目的是培育一個新興的行業,而不是哈芬公司自身的盈利。物流園的建設和發展,在培育一個新興行業的同時,還產生了許多綜合效益:如帶動了所在城市的經濟發展,增加了就業和政府稅收,引導城市貨運由無序變有序,緩解了城市交通,減低了排放與污染等。
三、德國政府在物流經濟發展中三點作為的借鑒意義
1.物流經濟客觀上要求政府發揮主導作用
首先,要盡快制定適宜的物流經濟發展戰略。我國現代物流的發展必須以建立現代物流服務體系、建立企業現代物流組織管理體系、構建高效的區域物流網絡和完善國際多式聯運系統為總體目標,并在總目標的指導下制定適宜的發展戰略,包括創造適宜的企業物流及物流企業發展環境;促進物流系統的合理布局;加快物流發展規劃和政策的制定等。物流經濟各個相關的經濟或行業管理部門,要從現代物流發展的整體高度,從符合經濟所需要的高度,經濟運行協調的高度,打破部門分割,把制定符合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相互配套和具有可操作性的部門及地區政策作為推動物流經濟發展的關鍵,加快研究制定物流發展的規劃和有關政策。
其次,要明確定位政府戰略投資的地位和作用。政府戰略投資指在啟動和推動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沒有能力做或不愿意做,而經濟發展又必須要做的事業。物流經濟的全國性規劃、交通和物流園區的總體布局、道路和物流園區的基礎建設等正是屬于這種事業。現在我國的情況,是各地在中央缺乏統一規劃的情況下,各自為政,僅從本地區情況考慮,這樣勢必導致地區之間不平衡、不銜接、重復建設和網絡不健全,造成投資的無效或低效。這種損失將是無法估量的,政府應當盡快采取措施扭轉這種局面。
2.廣泛調動政府資源,積極引導和扶持物流經濟發展
中國與德國相比,最大的不同是財政的投資能力不可同日而語。因此,要強調綜合運用政府資源,支持物流經濟的發展。一是運用政策資源,制定有利于物流經濟發展的政策,并認真抓好落實。在物流經濟發展目標的總體框架下,按照物流經濟發展的現實需要,給予物流經濟較其他第三產業更為優惠的土地、貸款、稅收及相關扶持政策;對不適應發展需要的資產退出和落后設施的技術改造,給予較為明確的資金、稅收、社會保障等政策界定和支持;對一些特殊地區、項目,如區域經濟中心城市、國際航運中心、物流基地等,給予更大的發展自由度,可以考慮準予專項的地區(域)范圍的物流開發區、自由貿易區、保稅區等立法,以確保這些重要地區、項目的國際競爭能力的培育和發展潛能的挖掘。二是運用財政、信貸資源,對一些關鍵項目給予資金支持,以達到啟動、帶動整個物流經濟發展的效果。德國統一規劃并由國有企業平本經營物流園的思路,其對物流經濟快速發展的杠桿作用十分明顯。三是運用政府編制資源,設置適當的專業機構和人員,專門從事物流經濟的研究和管理。德國經驗說明,政府中如果缺少一批能站在物流經濟前沿的科技和管理人才和機構,就不可能有物流經濟的迅速發展。四是運用行政資源,特別是在跨部門協作上發揮行政資源的作用。如在“大通關”方面,要建立口岸公共信息平臺。“大通關”涉及口岸監管驗查單位、港口、機場、稅務、外管、金融、中介機構、運輸、倉儲等部門及生產企業和進出口企業,通過公共信息平臺的建設,將這些單位進行聯網,實現信息交換和共享,并進一步實現口岸管理部門的“并聯作業”,優化口岸作業流程,提高通關和關后服務處理的信息化水平,從而提升口岸服務功能。
3.為企業所不能為,為物流經濟發展創造條件
物流經濟由于其高度流通的屬性,決定了其經濟資源具有高度的通用性。“共性”大于“個性”的特點,又決定了政府必須有效地發揮作用,避免企業制造出太多的不相通融的產品,造成社會總效率的損失。因此,政府及其物流經濟指導機構,要盡快把“共性”方面的工作做起來。
一是應加快物流標準化進程。充分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爭取少走彎路,讓物流經濟在發展的初期就進入標準化軌道。可以加快道路、車輛、容器、倉儲、裝卸、包裝、信息編碼、標識識別等各個環節管理和技術標準的制訂過程,并輔之以適當的政策,加強標準的推行。
二是在物流人才培養方面,國家有關部門要建立物流人才開發計劃,通過各種方式和渠道培養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各有關部委及有關大專院校,可設置物流專業課程,有條件的院校可開辦物流專業;鼓勵學會、協會等組織舉辦物流培訓班,企業內部也可通過各種方式開展物流培訓,加速物流專業人才的培養,以適應物流飛速發展的需要。
三是政府應積極支持和鼓勵物流技術的研究和應用,支持、資助大學及科研機構的物流研究和創新活動;鼓勵企業建立物流研究機構,鼓勵企業與大學和研究機構合作,以加強應用性物流技術的開發和推廣。引導和扶持各類規劃、解決方案設計等現代物流研究咨詢機構的發展,鼓勵國內外咨詢企業來我國設立機構和拓展業務。
四是結合科學規范的管理,推進信息化建設,使得制造企業、物流服務企業、用戶通過互聯網聯結在一起。努力提高各物流參與方的信息運用能力,加強企業內部物流管理信息化,積極建設專業性、管理信息系統,推動企業生產經營和服務管理的信息化、網絡化,以大幅度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水平。加強現代物流信息系統設施建設,積極推廣和運用全球定位系統GPS、地理信息系統GIS、安全認證中心等的建設,使物流企業與客戶之間建立安全、有效的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