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地處華東縱深腹地,沿江通海,與最具經濟活力的長三角對接,內通外暢的綜合交通網已逐步形成,并具有承東啟西、連接南北的良好經濟地理位置。近兩年來,安徽省國民經濟取得較快發展,2005年全省GDP達5375.84億元,同比增幅11.8%。這給物流業的發展創造了巨大的空間,促進了與物流相關產業的較快發展。“十五”期間,安徽省物流總值年均增長保持在20%左右。
一、安徽現代物流業建設基本情況
(一)綜合運輸體系基本建成,信息化網絡已成雛形。
目前,安徽省已初步形成了公路、鐵路、水運、民航和管道5種方式并存的綜合運輸體系。全省鐵路營業里程居華東首位;公路運輸能力居中部地區第二位;水路航運較為發達,長江、淮河兩大水系連通全國9個省市,運輸能力居中部地區第三位;管道運輸從無到有,建成西氣東輸安徽段主管道和
合肥等支管道;開工建設的成品油及原油管道已達567公里。
信息技術、網絡技術、電子數據交換和現代化通訊迅速發展。相繼建立了安徽省國際電子商務中心的“徽商網”、安徽農網、省煙草公司的電子商務網、合肥海關電子信息網等一批專門從事電子商務的商貿物流信息平臺。
(二)物流服務方式呈多樣化發展。
全省已初步規劃建設以合肥、
蕪湖為重點,
蚌埠、
阜陽、
安慶等為補充的
物流園區或物流基地。如合肥現代物流園、蕪湖港物流園區、安慶市光彩大市場物流中心等。此外,除由流通企業組建的專業化
物流企業,如徽商集團外,由傳統倉儲、運輸企業轉型而成的初具第三方物流雛形的企業業加快發展,如安徽迅捷物流有限責任公司、蕪湖港儲公司、蚌埠現代物流公司、阜陽汽運集團等。
安徽省主要運輸貨物包括以糧食為主的農產品、以煤炭為主的能源以及有色金屬等,屬運量大、運距長、金額高的貨物,物流成本較高,現代物流則有力支撐了產業發展,各地區物流業服務與地區產業充分對接。合肥充分發揮綜合運輸網絡優勢,以物流園區為載體,基本形成了機械裝備、家電為主的制造業物流;
馬鞍山、蕪湖、
銅陵沿江地區依托黃金水道,發展以港口為主的原材料及機械裝備、汽車等物流業;皖北發揮地方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大流量的煤炭、農副產品物流。
(三)承接國際和國內產業向中部地區轉移。
當前部分制造業和服務業由東南沿海地區向中西部地區轉移,給中部地區崛起帶來了機遇。物流產業是否完善和配套是構成一個地區投資環境的重要因素。安徽省已開始承接
上海比較成熟的行業如化學制品制造業、化學纖維制造業等的對外轉移。如聯合利華制造基地已從上海轉移到合肥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為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務,中外運合肥物流園將在該開發區竣工。
二、安徽省現代物流業發展的制約因素
近年來安徽省現代物流產業發展較快,但仍處于起步階段,整體發展水平較低,主要面臨以下問題:
(一)市場需求基礎的限制。雖然企業內部物流服務社會化是大勢所趨,但由于市場發育不完善,許多企業物流服務仍在企業內部完成,從而限制了高效專業化物流服務的發展。
(二)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缺陷。目前多數物流企業只能提供運輸和倉儲服務,而在流通加工、物流信息、庫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增值服務,尤其在物流方案設計和全程物流服務等方面難以展開服務。
(三)管理體制和機制障礙。目前從中央到地方普遍實行按不同運輸方式劃分的分部門管理體制,該條塊分割式管理體制分割了全社會的物流過程,影響和制約了物流產業的發展。
(四)物流專業人才短缺。物流業從業人員普遍缺乏相關業務知識和技能,教育機構缺乏規范的物流人才培育途徑,企業短期培訓成為目前物流培訓的主要方式。
三、安徽省加快物流業發展采取的措施
現代物流業是一項涉及面廣、龐大而復雜的系統工程,為推動全省物流業的快速發展,安徽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建立安徽現代物流工作聯席會議制度。聯席會議成員單位擬由安徽省發改委、商務廳、交通廳、信息產業廳、等9個部門和單位組成。旨在綜合組織協調,促進現代物流全面快速協調健康發展。
(二)研究制定扶持政策。重點研究以下問題:一是現代物流用地的預留制度和優惠價格;二是物流園區稅收屬地化政策和財政返還政策;三是現代物流保稅倉庫和監管倉庫的建設問題。
(三)引導社會資金投向,拓寬融資渠道。爭取全省現代物流發展引導資金,運用財政貼息等手段,引導信貸資金,民間資本,國外資金用于重點物流企業、重大物流設施和重要物流信息服務系統的建設。
(四)推進大通關工程建設。全力推進大通關工程建設,提高口岸“大通關”效率。擬選取合肥、蕪湖口岸作為大通關試點,發展大口岸物流。
(五)參與長三角洲大物流圈的聯動發展。與江浙滬共同打造現代物流發展聯合體,推動長江三角洲物流按生產、流通和消費區域的合理布局,形成多式聯運有機結合、流通多功能環節合理銜接、信息處理通暢快捷、現代物流園區功能互補的大物流圈體系。
四、推動現代物流業建設工作的幾點建議
(一)加強各種層面的物流規劃。國家、各部門和地方三者物流規劃應相互協調。物流規劃決定全國物流發展,部門規劃則是對國家規劃的具體實現,地方規劃則要提出切實可行的地區發展目標,避免因重復建設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
(二)出臺便于各產業協作的促進政策。條塊分割式的管理體制制約了物流產業的發展;農業、工業、商業、交通等相互之間缺乏整體銜接;許多產業政策、法令之間缺乏協調性。因此,出臺便于各產業協作的促進政策十分必要。
(三)高度重視物流專業人才培養。物流產業發缺乏高水平的物流管理人員和物流工程技術人員,希望教育部門密切關注國外物流理論和國內物流最新動態,培養高水準物流人才。
(四)加快培育大型物流企業集團。按市場規律,培育一批有品牌、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物流企業;鼓勵具有競爭優勢的物流企業通過參股、控股、兼并、收購、托管和特許經營等方式,實現規模擴張,為物流企業做強做大創造環境。
(五)建立物流技術和裝備的標準化體系。加強標準化的組織協調工作。對各種與物流活動相關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進行深入研究,全面梳理現行標準。提高物流系統運行效率,制定各物流子系統技術標準和業務工作標準,推進物流服務規范標準的建設,形成一整套既適合中國物流發展需要,又與國際慣例接軌的全國物流標準化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