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HL正在毫不猶豫地加快它在中國的發展步伐。
一個投資總額高達3000萬人民幣的新物流中心于10月13日在上海啟動;在未來5年內,將在中國地區追加2000萬美元的投資;在亞太地區時刻尋求戰略合作的機會……
種種作為都表明,DHL正在加強并鞏固中國市場領跑地位。 物流中心落戶外高橋
10月13日12時,位于上海浦東東北方向的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內,兩只舞動的獅子在鼓樂聲中跳躍,為一位新成員的加入表示慶祝。這位新成員就是DHL旗下的敦豪運輸物流,它在這里建立了其在中國境內首個港口與保稅區聯動的最大的物流中心。
“我們是把一個在國外的倉庫搬到了國內,在這個物流中心,我們可以提供各式各樣的服務,把貨物發送到世界各地。”敦豪運輸物流中國區黃國哲把新物流中心定位為一個“國際分撥中心”,“預計這里的物流量每月大概是1800立方米的吞吐量,隨著物流量的增加,我們已預留了擴建的位置。”
DHL選擇上海外高橋落戶,有著許多看來不錯的理由。上海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地處中國發展最快的長江三角洲中心位置。作為分撥中心,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允許入區即辦出口退稅,并在區內提供增值服務,方便因為退稅或政策限制而必須繞道香港的客戶,節省操作費用。此外,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提供國際中轉、集中報關、拼箱及國際分撥等一系列服務。園區內將近6000多跨國企業形成的豐富客源以及鄰近港口的有利位置,將有助于進一步提升DHL的服務質量,并逐漸形成一個提供全方位服務功能的物流中繼站。
敦豪運輸物流的新物流中心占地超過1.1萬平方米,綜合了國際中轉、分撥及采購的重要功能,以進一步增強國內多式聯運的操作能力。黃國哲舉例說,與繞道香港相比,敦豪運輸物流的新物流中心可幫助客戶有效節省運輸費用和周轉時間。在空運方面,最多可節省90%的運輸支出,減少近兩天的運輸時間;在海運方面,則最多可節省下70%的運輸支出,而運輸時間也可減少四至五天。
敦豪運輸物流在這個新物流中心配備了諸多先進的系統,除了提供溫濕度控制這種特殊功能外,還配備了庫存管理系統、信息技術及保安系統。客戶可以享受中途拼貨、倉儲、分揀與包裝、供應商庫存管理以及出口直通等增值服務。多樣化的功能使敦豪運輸物流可以為客戶提供更便捷的物流服務,并結合其在全球的網絡和經驗,根據客戶需求,配合復雜的海空貨運提供個性化的高級服務。
敦豪運輸物流亞太區首席執行官藍希德說,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內的新物流中心是DHL戰略性的投資。DHL除了在上海外高橋保稅區、廣州黃埔保稅區、深圳福田—鹽田保稅區內投資建造物流中心外,敦豪運輸物流還陸續在北京、南京、上海浦東、上海松江九亭以及深圳南山投資建造了倉庫。目前,敦豪運輸物流在中國的服務網絡遍及23個城市、44個地區。到2007年,該公司的服務網點將擴展到37個城市。
鞏固第一 引領市場
在進入中國市場的12個年頭里,DHL的業務每年都以高達50%以上的速度在持續增長。在DHL看來,中國物流市場的潛力巨大,正是基于這樣的原因,DHL才會把大量的美元投資在這塊熱土上。在過去的幾年中,DHL公司在中國的投資總額達到3.15億美元。敦豪運輸物流預計今后5年內追加2000萬美元的投資,用于擴展網絡、培養人才和提高服務質量。
敦豪運輸物流亞太區首席執行官藍希德,在供應鏈解決方案上擁有25年的從業經驗。他對中國物流市場的預測是,中國相關航線將飛速增長。中國目前占亞洲海運市場總額的35%,預計至2015年將增至45%,在他認為亞洲最強勁的十大海運航線中,有8條與中國相關。中國將占據亞洲空運市場最大的市場份額,預計在2015年將達到30%。他強調,隨著良好的增長預測以及業務的穩健增長,DHL將繼續加強營運網絡及基礎架構的建設,不斷開發亞洲及中國的潛力,引領市場。
“我們的戰略目標是鞏固 DHL在貨運市場第一的地位,做合同物流領域中的領跑者,為客戶提供端對端的服務。”敦豪運輸物流大中華地區資深副總裁莫志明說,敦豪運輸物流將在空海運領域為客戶提供優質服務,包括拼裝及物流管理;在高科技領域繼續保持其優勢,并且在汽車、快速消費品、零售及工業領域進行多元化發展,擴大客戶范圍。
為獲取在中國市場的領先地位,敦豪運輸物流近幾年已投資3000萬美元。在未來幾年,預計將繼續投資約2000萬美元。敦豪運輸物流將會在四個方面著重發展:一是擴展業務基礎。將現有的海空運網絡擴展到二線城市;通過提供端對端的個性化服務加強客戶忠誠度;為亞洲跨國企業提供個性化的服務;為高科技以外的行業增配專屬的營銷和服務。二是提升服務質量。加強口岸操作和外站管理以全面提升服務質量;加強國內多式聯運的能力;為主要客戶建立指揮中心的概念;建立質量管理中心以監控服務質量。三是完善組織機構。繼續投資于人才儲備,員工培訓和福利;發展中層管理層;結合員工個人職業生涯計劃,制定有效的績效考核。四是加強成本控制。均衡前丹沙中福和金鷹的優勢,互相補充;融合現有資源,加強規模經濟的優勢;提高運作效率和生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