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運輸、特別是公路貨運因其對環境的影響較大,從而使人們對它們的看法頗有分歧。因此,貨運物流必須找到一個能使運輸整體過程取得最優的解決辦法。對于整體運輸鏈,最優化既意味著外部優化,如防止空載、更好地滿載貨物,也意味著內部優化,如更具效益的人員和轉運工具投入,更高的場地利用率等。
一個新的解決辦法是貨運智能交通系統。集裝轉運的智能交通系統就是在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多特蒙德的弗勞恩霍夫材料流通和物流研究所的一項研究實現了貨物運輸電子調度的構想。一個系統化、集成化的調度臺把儲裝貨運過程的各種應用程序統一在一起,并且通過智能交通系統服務收集信息,以便向調度主管人隨時提供最新的定貨、車輛和交通狀況數據。受設在多特蒙德的德國物流協會委托,科隆的工業研究聯合會已開始促進“貨物轉運過程細致規劃的電子調度臺方案”計劃的實施,經費由德國聯邦經濟部贊助。
智能交通系統這個概念包涵了通訊和信息業的有機聯系。其含義是在有空間距離的系統間數據的標準化電子交換以及通過特殊的硬件和軟件對這些數據進行加工。目前的貨運智能交通系統包括移動信息系統如貨車上計算機,定位系統,單件貨物和運輸工具識別系統以及通訊系統。
移動信息系統
為了將移動的車輛納入運轉中的信息鏈,則需使用移動信息系統,該系統和企業的中央地面信息系統構成一個統一的整體。確定的合同數據、路線數據、車輛數據和行駛數據都被收集起來進行儲存、交換、處理。至今為止,將貨運車輛納入信息鏈所使用的主要是安裝在車輛上的計算機和便攜式計算機。
定位系統
了解車輛所在位置可幫助貨運企業的工作人員在安排短期取貨和到貨時間方面作好車輛調度。另外,車輛定位也是搜尋被盜車輛的一個輔助手段,這對運輸貴重貨物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識別系統
借助電子識別系統,使運輸中的貨物可通過一個號碼和特別的信息加以區別,并就其運輸途
中通過的時間、地點跟蹤監控。由于將該系統并入高一級的信息系統中,還可以將它們和其它信息聯系在一起。因此,識別系統通過人工操作越來越多地被用來控制物流中的運輸、轉運、代銷和儲存過程。
通訊系統
在運輸網中,數據越來越多地通過數據遠程輸送得到交換。如果使用的是標準化的數據結構如EDIFACT,標準化的輸送程序和統一的接口,即EDI解決辦法,可使數據普遍適用、加速信息流程、降低手工輸入錯誤率,減少紙張需求以及使數據易于檢驗等。近來互聯網絡越來越多地在貨運企業的數據通訊方面得以利用。把互聯網絡作為數據交換臺,可使貨運企業在網上傳送貨單。互聯網用來交換數據可以減少通訊聯絡的成本。
集裝貨物運輸鏈
集裝貨運是指將多個顧客的多件貨物儲裝起來統一運輸。
相對于將散貨直接運輸給各個客戶來說,集裝運輸在經濟上更加合算。但是,這種方法需要形成一個有多環節、銜接緊密的交通運輸鏈,包括:
.承運商附近的地區貨物集中過程
.轉運到發貨地分公司
.遠程運輸到接貨地分公司過程
.分發貨物過程
集成化調度下的貨運公司組織結構
為了提高轉運效率,應采取一些組織上的措施,如通過更有效的人員投入、優化裝貨順序或加速信息流程來改善轉運計劃和監控,從而可以使貨運過程更加緊湊,集裝貨物分配更加均勻以及縮短等候時間等。
集裝貨運服務使用專為集裝貨物轉運設計的、由信息技術支持的電子調度臺,這個電子調度臺分為三個層面:行政層、調度層、執行層。
多個調度員可同時使用調度臺,為此調度臺的遠程信息系統由一個客戶-調度員結構組成,這個結構根據工作崗位的數目配備計算機,同時在當地貨運網絡中裝備中央數據存儲器。數據遠程輸送、主計算機、地方貨運網絡構成的信息鏈直通轉運倉庫,并和運輸車輛聯系,使貨物和運輸工具情況,占地情況,人口情況,等候位置,停車場以及人員和轉運情況一目了然。調度過程分為到達時間預測、順序安排、入口安排、等候位置和停車位置安排、人員和轉運工具安排以及裝卸清單等。
裝卸順序安排
為了確定裝卸次序和裝卸開始時間,每輛運輸車都被賦予一個“優先值”。優先值高的車輛可以先裝卸。制定優先值的幾個重要標準是:1)裝卸時間-裝卸時間長的車輛優先;2)到達時間長短-必須馬上裝貨或已經裝上貨的車輛優先,即遵循“先來者先接受服務”的原則;3)急需貨物的數量-急需貨物多的車輛優先。
但是在計算優先值方法上仍存在一些困難,包括:
.如何估計輸入數據對優先值的影響
.輸入數據常常沒有明確的界限
.不能明確輸入數據之間的相互作用
電子安排牌
電子安排牌,顯示到達時間預測、次序安排、入口安排等。有一欄顯示當前時間,并把現有的入口分為幾行,顯示每個入口的裝卸計劃以及正在進行的裝卸工作情況。在安排牌上,每輛車也有一席之地,不僅顯示其運輸情況、區分是載重卡車還是大型拖車,而且還標出優先值。電子安排牌上的次序和入口安排可由調度人員直接更改。
優化可能性
汽車貨運電子調度臺為企業帶來的潛在的優化可能性分為可量化和不可量化兩種。可量化的潛在優化可能性指周密安排轉運過程的種種措施,這些措施通過特性參數會為運輸企業帶來經濟上的好處。不可量化或質方面的潛在優化可能性指企業得到的間接利益,這種利益是不能經過可量化潛在優化可能性中的特性參數表達和計算的。
僅僅貨物追蹤就蘊藏著巨大的降低成本潛力。假定大約平均3%-5%的貨物送錯了地方,追蹤錯發貨物的成本為100馬克,那么250個工作日里每天送3000趟貨物,其僅用于貨物追蹤的費用則達225萬至375萬馬克。
引進使用可周密安排轉運過程的電子調度臺,從質量上優化的潛在可能性以及由此給運輸企業帶來的好處十分巨大。
信息迅速傳遞-信息傳遞先于商品流通-改善了通過各種運輸方式安排計劃的可能性。避免因運輸方式不能銜接而普遍存在的等候時間長的現象。
企業通過EDI系統進行通訊聯系降低了處理事務的花費,因此降低了運輸準備和善后處理工作的成本。
貨單數據通過EDI轉換成標準化的形式,使手工輸入的數據進入企業所有的電子數據處理裝置,這樣可避免轉換錯誤。其完整性便于檢查。這樣,在處理業務時就不必讓客戶和車輛(因為數據的不完整或錯誤)長久等候。
有時,顧客所得到的質的好處對企業來說也是量的好處。避免發送錯誤、改善對客戶的服務所帶來的必然是源源不斷的定單。
貨物追蹤程序使送貨商、物流服務商和收貨人迅速、靈活地作出反應,特別是運送急需用于生產的貨物時,該程序可以讓客戶對運輸提出高要求。運輸鏈透明度的提高,物流鏈中各環節的責任也明確。
隨時了解運輸車輛所在地情況以及與司機保持聯系,高效地利用運輸空間、減少空載率。這不僅會帶來經濟上的好處,而且對生態也大有裨益。
使用電子調度臺,改善物流效率才有可能。要縮短交貨周期和信息準備期,以減少資金投入的現代供貨構想,就必須先實行數據電子交換。
電子調度臺作為“知識的管理者和傳授者”,在保證企業競爭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義。信息準備、加工的效率和質量是企業間通訊聯絡系統的目標,安裝電子調度臺能很好地實現這個目標。借助遠程信息支持的電子調度臺,物流的監控就會更有效率。對數據和工作步驟的透徹了解可以發現企業中一些薄弱環節,這會對企業的運行產生積極效益,使企業不斷減低成本。
總結
運輸商需要高效的運輸鏈,轉運貨物盡可能地減少成本才能做到高效率。電子調度臺的遠程信息系統可通過其高效的程序模塊和二級系統發揮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