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造船訂單紛紛轉中國
2006-8-23 21:14: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全球造船業的訂單,已經經歷了從歐洲到日本再到韓國的轉移,下一個目標就是中國。”德國《世界報》以這樣的開頭來描繪近來中國船企在世界造船市場上的旺盛勢頭。文章稱,這種趨勢在歐洲尤其明顯,很多船運企業的造船大單紛紛轉向了中國。
歐洲億元大單紛紛而來
據德國《世界報》報道,作為全球船運最發達的地區,歐洲每年的船只需求量都很大。隨著本地造船業的逐漸衰落,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日韓成為了歐洲企業重要的船只采購地。但是近年來,中國造船企業越來越受到歐洲客戶的青睞。日前,浙江造船公司與德國奧特曼運輸公司成功簽訂了4艘4250標箱集裝箱船建造合同,合同總金額高達2.4億美元。奧特曼公司是德國一家具有百年歷史的大型運輸企業,擁有一支全球聞名的運輸船隊,這些預訂的船只將適航于包括巴拿馬運河在內的五大洋。而且該型號的船由中國自主研發,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這打破了韓國在該型船舶產品上的技術壟斷。
此前,中國造船企業還攬下了為德國維爾納•搏克施帝格海運公司打造8艘6800噸散貨輪的大生意,總造價超過1.1億美元。目前,無論是南歐的希臘、意大利,西歐的法國、英國,還是北歐各國,都遍布中國船企的客戶。
據統計,近五年間,中國造船產量年均增長26%。今年上半年中國船舶出口總額達34億美元,同比增長67%。
韓國的客戶紛紛轉向中國
與此同時,歐洲的一些船運公司正在把原來給韓國的訂單交給中國。此前,國際知名海運企業奧芬公司都在韓國造船廠訂購集裝箱船。但該公司最近卻宣布,中國超巴拿馬級集裝箱船的建造能力已得到國際認可,計劃今后從中國訂購船舶。奧芬公司這次考慮選擇中國,對韓國造船業界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沖擊。
歐洲媒體指出,很多歐洲大型船運公司的訂單從韓國現代重工、大宇造船、三星重工等轉向中國造船廠已是公開的秘密。究其原因,他們認為,首先,中國在價格方面比韓國更具競爭力;其二,中國造船業還有很多其他優勢,例如,產業鏈完整、國家大力扶持,而且擁有歐洲造船質量認證及優越的港口條件;其三,與韓國不同,中國造船廠的很多技術由歐洲海運公司提供,更符合歐洲人的習慣。據悉,歐洲的海運公司預訂的新船中只有10%是歐洲制造,近35%和22%的新船分別由韓國和中國提供。
中韓在歐打響爭奪戰
《世界報》透露,隨著歐洲大型船業公司把集裝箱船訂單轉向中國,韓國的造船業界深感壓力。目前,如何應對中國造船業的崛起,已成為韓國一個重要的戰略問題。面對中國的競爭,韓國造船企業也進行了一些調整。比如,轉移生產重點。在制造貿易貨輪方面,中國的優勢越來越明顯,韓國船企丟失了很多訂單,于是韓國把國內的生產目標定位于超大型油輪及液化天然氣船,以技術取勝。同時,韓國大宇、三星等船廠還在中國加快投資,逐漸向中國轉移生產基地,以低成本取勝。
中國去年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造船國。除了豪華游船我們沒有得到過訂單外,中國已經能建造符合各大船級社的國際標準、能夠航行于全球任何海域的多類船舶。歐洲媒體這樣評價當今中國飛速發展的造船業:中國一心想成為海上強國。它的計劃包括建造一支大型商業船隊、裝備精良的遠程海軍和能制造先進商船和戰艦的船舶工業。歐洲船運業普遍認為,中國在未來10年內就會取代韓國的世界造船業霸主地位。
但是此間專家也提醒,與中國的造船規模相比,中國的造船競爭力還需要大大提高。目前中國造船技術與國外先進水平至少相差10年。另外,目前中國船用設備幾乎80%需要進口,而日韓的自給率都在85%以上,中國造船業規模雖大,利潤卻很低。因此,中國是一個造船大國,卻還不是造船強國。▲
《環球時報》 (2006-08-21 第1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