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以來,伴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世界貿易組織的正式加入、與周邊國家和地區自由貿易區的加快建立以及糧棉等重要農產品流通體制的深化改革,農產品市場化程度和貿易自由化程度得以快速提高,對現代農產品物流產生了內在的需求。但我國目前農產品物流的發展,遠遠不能滿足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如何加快現代農產品物流發展,開始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新熱點。
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河南省農業廳和亨哈食品集團,于2005年7月30日,在河南省
鄭州市聯合召開了中國現代農產品物流發展戰略研究開題研討會。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國務院研究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家發改委、農業部、科技部、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和河南省、鄭州市相關部門的專家學者和政府官員出席了會議。
與會專家對開展現代農產品物流研究的重要意義,給予了高度評價。一致認為,“三農”問題是目前影響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問題,影響農業發展的瓶頸從生產領域轉向了流通領域,發展現代農產品物流業,正在成為解決大市場與小生產矛盾的重要舉措。目前,我國農產品物流是以常溫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為主,農產品在物流過程中損失很大。有數據表明,我國水果、蔬菜等農副產品在采摘、運輸、儲存等物流環節上的損失率在25%—30%,而發達國家的果蔬損失率則控制在5%以下。另據統計,我國每年有3.7萬噸蔬菜、水果在運送路上腐爛,如此之多的農產品足可以供養2億人的生活。
農產品物流,是指為了滿足消費者需求而進行的農產品物質實體及相關信息從生產者到消費者之間的物理性流動。包括農產品生產、收購、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配送、加工、營銷、配送和信息活動等一系列環節。發展目標是增加農產品附加值,節約流通費用,提高流通效率,降低物流損耗,從而規避市場風險。發展方向是委托第三方成立專門的物流公司從事物流運營,即第三方物流。發展農產品物流業,成為除了降低物資消耗、提高勞動生產率以外的第三利潤源。課題顧問國務院研究室李炳坤副主任在賀信中指出,現代農產品物流的發展,事關“三農”工作的大局,事關國民經濟發展的大局,事關國際競爭與合作的大局,虛實結合地深入開展發展戰略和實際運作研究,意義重大。
國家發改委農經司副司長胡恒洋認為,現代經濟發展離不開現代物流;反過來,現代物流的發展也促進了經濟的繁榮。很多企業正是看到了物流行業的巨大發展潛力,才開始涉足這一產業。在世界500強的企業中有10%的企業從事物流,在美國的50強企業中有20%也從事物流行業,2003年全球企業排行榜中前10位中有6個
物流企業。2004年外資在我國物流領域投資已突破45億美元,當前外資進入中國物流業是個大趨勢。而我國農產品物流業由于商品經濟不發達,起步較晚,以分散的小農經濟為主,以往的重生產、輕流通,使農產品物流遠遠不適應農業發展的形勢。如果國內研究和發展稍微慢一點,包括農產品物流在內的整個物流業將被國外先進的物流企業占領。所以,在這個關口必須加快這方面的研究。
中國農產品市場協會秘書長閔耀良認為,我國農產品物流業是亟待發展的產業。目前農產品集貿市場、批發市場、生鮮超市都不完善,需要改造升級;在我國建立生鮮農產品供應鏈非常困難,環節過多,成本高,損耗大,找不到大的供應商。因而,及時開展相關課題研究和建立完善的農產品物流體系,有助于解決這一問題。國家開發銀行王平處長和中國農業銀業總行農業信貸部譚剛處長都表示,由于缺乏適當的載體,我國的金融政策對弱勢領域提供支持比較困難,通過政府、企業聯合推進現代農產品物流體系的建設發展,可以為國家投資民營企業、支持物流體系建設,提供一個很好的載體,同時也是服務“三農”的重要方面。
美國環太平洋協會金之龍會長指出,目前美國的農產品主要是從南半球的智利和澳大利亞等國家進口,從中國進口的農產品主要是生姜、大蒜,美國許多物流企業希望在北半球找到一些農產品進口的渠道,因而對中國的農產品市場有很大的期望。但因為中國的農產品物流業發展落后,在產品的運輸、包裝、安全方面專業化程度不高,達不到發達國家的要求,影響了中國國際農產品貿易的發展和農民收入的提高。因此,加強這方面的研究,對于拓展中國農產品貿易渠道、提高農民收入意義重大。
專家分析,盡管國際物流業的理論與實踐已有100多年的歷史,但我國物流業、特別是農產品物流業的發展起步較晚,無論理論還是實踐都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現在:物流技術落后導致物流過程損耗嚴重、管理運營水平低下、信息化水平不高、政府支持力度不夠以及物流人才缺乏等幾個方面。農業部市場與經濟信息司副司長張興旺認為,當前開展農產品物流方面的研究應貫穿兩個理念,實現四個結合。兩個理念:一是要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理念;二是要強化標準化的理念。農產品質量安全和標準體系的建設是目前農產品物流的關鍵。四個結合:一是與市場結構研究相結合,市場結構和脈絡是研究的起點和基礎。二是與當前農業生產方式的創新相結合,農產品從生產的終點到消費起點的銜接是最大的難題,不能脫離生產來研究流通。三是與當前大背景下的新情況相結合。應根據城市居民對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要求不斷提高的新形勢,圍繞廣大農民如何適應安全消費品的要求實現農產品的價值展開研究。四是實物流要與信息流有機結合,沒有現代化的信息流就沒有現代化的實物流,兩者之間是一個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關系。農業部信息中心副主任郭作玉認為,現代農產品物流發展戰略研究,應該把農產品消費偏好、行情、趨勢和信息系統建設作為重要內容。
作為民營企業的代表和會議的主辦方之一,亨哈食品集團董事長林紅介紹了該企業拓展農產品物流業的設想和規劃。作為以基地生產、產品研發、加工貿易為一體化經營的大型農業龍頭企業,正籌劃以農產品標準化、信息化、品牌化為前提,建立以綠色食品為切入點的展示交易、加工保鮮、倉儲配送、科研開發、信息處理、金融服務等內容為一體的現代農產品物流體系。為全國各地的農業企業提供一站式的采購平臺,在國家、地方各級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聯合農產品和食品業領域內一批有品牌、有實力、有潛力,并立志于現代化農產品物流業發展的企業的加盟,共同建立亨哈綠色食品及農產品現代物流系統。
與會專家一致認為,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加快對農產品物流的研究以及制定系統科學的政策,已迫在眉睫。必須像重視以逐步放開農產品價格為中心的農村市場化改革那樣,高度重視現代農產品物流的創新、發展。農產品物流近期發展應著重于:一是改善基礎條件,加強農產品物流載體的建設;二是優化整合資源,加快農產品物流信息化建設;三是根據區位特點,有所側重地發展農產品物流;四是打破地區封鎖,建立農產品物流的綠色通道。
專家們認為,課題研究虛實結合、以企業的運作實踐作為切入點很有創意。應明確政府和企業的分工,有所為,有所不為,國家應重點在農產品檢測檢疫和信息網絡建設方面加大投資支持力度;應加強政府、企業和研究部門協作,共同促進物流市場的發育和完善。
中國綠色食品總公司總經理王曉明建議,通過課題的研究有效影響和推動政府制定相關政策。第一是根據國內外消費市場的變化,加快農產品標準制定與完善;第二是市場規則的制定,應使農產品物流形成一個專業化、制度化的有序體系,從而促進其發展;第三是放寬政策,多渠道、多方面加快引進先進物流技術,通過民營企業和政府共同推動,來促進中國農產品物流的發展。
中央政策研究室原秘書長張從明研究員認為,開展本項研究應實現兩個目的:第一是改善目前我國農產品物流落后狀況,促進其邁向現代化;第二是增加農民收入,滿足城鄉居民對優質農產品的需求。應注重發展戰略的時空定位和內容定位。在時空上,應定位于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時期,以國內市場為主,適當兼顧國內外兩個市場。在內容上,主要是形成比較完備的現代化農產品物流體系的框架,提出切實可行的制度安排和政策建議。
根據專家們的建議,課題主持人關銳捷研究員提出近期研究的主攻方向主要從兩個方面展開:一是從宏觀方面,即從國家層面展開研究,首先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整個農產品流通領域的改革歷程進行客觀評價和總體判斷,對當前我國農產品物流發展的背景、趨勢和理論實踐進行科學分析和歸納闡述,結合國外物流發展經驗,明確政府和企業在物流體系建設中的功能作用和利益關系,提出國家在促進現代農產品物流發展的戰略構想和具體對策;二是從微觀方面,即從企業層面展開研究,根據亨哈食品集團等企業的運作實踐,研究企業在拓展現代農產品物流的做法、經驗、問題等。在背景分析的基礎上,著重開展對策研究,提出加快我國現代農產品物流發展的操作性強的戰略構想、政策措施和企業實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