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專家預計,中國物流需求高速增長期將持續10至15年,特別是在“十一五”時期,如果“十一五”時期GDP年均增長8.5%,物流總額年均增長16.7%左右,到2010年社會物流總額將達到90萬億元,比2005年翻一番。
在如此誘人的前景下,國內物流產業經過長期的沉寂后在較短的時間內得到了迅速發展。但與此同時,國內
物流企業“小、散、亂”、科技含量低下等一系列硬傷也逐漸暴露,加上近年來外資的沖擊以及人才的短缺,我國物流產業正面臨著“內憂外患”。
“現代物流已不僅局限于簡單的運輸,更是一種先進的組織方式和管理技術,目的是對有形物質活動進行一種新的組織安排,提高經濟社會的運行效率。”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常務副會長丁俊發在日前舉行的首屆高級物流師論壇上強調說。
據了解,目前反映物流業效率和發展水平的統計指標有兩個。一是社會物流費用占GDP 比重,即全社會經濟活動消耗的物流成本比重。發達國家這一比例通常在10%或10%以下,中等發達國家在13%至16%。而統計顯示,2005年我國全社會物流總費用為3.386萬億元,約占GDP的18.6%。二是物流產業的增加值占GDP比重。據測算,2005年,國內物流業實現增加值1.214萬億元,占當年GDP的6.7%,占服務業全部增加值的16.5%,物流業對經濟發展的作用進一步增強。
雖然與國外的差距很大,但差距本身也是空間,而且是一塊讓人怦然心動的巨大空間。據測算,大型企業通過專業物流進行市場配銷,可比自行設立配銷網絡節省20%至30%的成本。區域內物流合作有利于提升區域的整體競爭力。同時,物流業的發展能夠提高其他經濟部門的運作效率。有關專家甚至指出,在生產、銷售成本控制已比較充分的情況下,實行科學的物流管理已成為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最重要途徑之一,成為繼制造業和商業利潤之后的“第三利潤源泉”。
我國按照加入世貿組織的承諾,在2005年12月底全面放開物流市場。隨著我國外貿份額的逐年加大,物流業對外資有著很大的吸引力,除
快遞市場之外,外資對航空、港口、鐵路類企業的參股、并購活動也將加劇。
國外的物流巨頭企業有著技術先進、資金豐裕、實力雄厚和全球范圍網絡的較大優勢。隨著市場的開放,他們會逐漸滲透國內市場,利用技術資金和全球網絡的優勢吞噬國內的物流市場。如UPS(全美聯合包裹)的速遞業務已遍及中國120個城市;馬士基已在中國建立了九家分公司,六家辦事處,不僅在
上海開設了獨資的配送中心,還準備近兩年內再建10個配送中心;APL (美國總統輪船公司)在國內已擁有30家分支機構等等。特別是最近一段時間,UPS、聯邦快遞、敦豪、天地等公司紛紛高調推出在中國的投資和網絡建設計劃,希望在這一輪競爭中搶得先機。
相比之下,目前,中國物流行業的管理模式大多停留在“小、散、全”的狀態,許多先進的物流系統并未被真正引入和使用,物流企業的新一輪重組購并在所難免。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吳清一說:“雖然我國的物流企業很多,也有少數的企業正逐步向現代物流靠近,提供高附加值的服務,但絕大多數企業技術含量低,有的企業只能提供運輸和倉儲等傳統服務,能夠提供一攬子物流解決方案的企業很少。”
隨著物流現代化的重要性被逐步認識,人才培養的重要性也隨之顯現。雖然物流學歷教育在一段時間內得到了快速推進,但在短時間內仍無法滿足因物流產業迅猛發展而帶來的人才需求。據統計,目前中國具有助理物流師、物流師、高級物流師資格的約 1.7萬人,而具有高級物流師職業資格的292人。因此,物流人才已被列入中國12種短缺人才之一。中華物流人才網市場部經理展杰介紹,目前航運物流業的營銷人才,不少年薪都超過10萬元。那些懂得進出口貿易業務的專業操作,掌握現代物流理論和技能的營銷人才,在航運物流業中最為吃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