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鎖業態:家電制造業的利潤腐蝕器
2006-9-5 18:04: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連鎖業態是現代經濟的平衡器,它可以調整制造與需求的矛盾,把由供應不準確的過剩造成的社會資源浪費降低到最低限度,并保證制造業的健康發展。但中國家電業的情況恰恰相反,剛剛開始在全國范圍內擴展門店數量的連鎖企業卻給家電制造業帶來了產業損傷。
在制造商丟掉了價格戰的力氣之后,價格戰就已經讓位于連鎖企業,連鎖業的價格戰正在加速損傷家電制造業。我們看到,任何一家連鎖企業在獲得了一定數量的門店之后就等于跨上了高速甩價的列車。把大宗銷量所確定的返利拿出來去沖低產品價格,成為了操縱價格的主要手法。其實,在新連鎖店中產品的零售價格可以與制造企業的供貨價格持平,或者是低于供貨價格,這種運作方式讓連鎖企業成為零售市場的價格盆地,大量的人流也隨之被吸引到這個低價格的平臺上,但即便是這個時候,制造廠家還是可以賺錢的。
可游戲并沒有就此結束。被連鎖企業租過來的店面又被連鎖企業細分之后轉租給制造企業,連鎖企業所有開設的店面都成了連鎖企業的一種物業產品,并被銷售給了制造企業。
在租借了連鎖企業的零售平臺之后,新的運營費用就接踵而至,并且還是持續不斷,促銷費用、廣告費等成了高價物業的“物業管理費”。連鎖業已經演化成為一個物業租賃運營公司,單是靠運營物業就可以保持持續的贏利。但是,長達十年的物業價格的持續走高等于已經推高了制造企業的經營成本,物業成本的升高實際上已經從側面降低了制造業的利潤,壓垮了制造企業的肩膀。
連鎖企業最賺錢的產品應該是自己的“金融”業務。中國連鎖零售業中肯先付款去采購產品的企業幾乎是鳳毛麟角,先拿貨后付款的模式讓連鎖企業成為事實上的“銀行”。對一個年營業額將近200億元的連鎖企業來說,每月在賬面的閑置資金也將近20億元,這部分沒有成本的資金是連鎖業新的金融衍生產品。當這部分資金投放到房地產業時,它所產生的利潤超過30%,連鎖企業的規模越大,創造的閑置資金規模就越大,這個資金的規模越大,連鎖企業就越有能力去降低制造企業的產品價格。
通過初期超低商業利潤的方式去創造相對比較低的價格,從而達到吸引制造企業商業資源的目的,然后把傳統的多種渠道形態排除掉,讓制造企業沒有別的渠道可以依靠,這樣連鎖企業就可以靠自己累積的商業資源去進一步自主降低制造業產品價格。與此同時,連鎖渠道甩掉產品進銷差價的主營業務,而靠衍生的物業與金融業務來謀取暴利,這時,零售業對制造業的深度傷害就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