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賬本折射港口大發展
2007-11-25 15:35: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特約記者 安佰明
近日,記者在山東省日照港鐵運公司工務段六工區采訪,無意中發現線路工鞏建友有一個日常收支小賬本。他自豪地說:“這個小賬本我記了16年,親身感受到了港口大發展給職工帶來的實惠。”
鞏建友,日照港鐵運公司一名普通的線路工。1984年,血氣方剛的他從部隊退伍,正趕上港口建設初期,懷著建設港口、回報家鄉的夢想,他成為一名港口工人。
1984:黑白電視機的幸福
“那時候,這里還是一片荒灘,到處野草叢生,哪有現在的面貌!”性格豪爽的他,一見面就打開了話匣子。“1984年,我剛進港,正趕上修港口鐵路,我和大家一樣,抬枕木、鋪鋼軌,到1986年開港開放,硬是在一片荒灘上建起了42公里的鐵路。那時候,每月工資只有幾十塊錢。那年冬天,局里給每個職工發了500塊錢的建港補助。那可真是喜從天降啊!”老鞏告訴記者,那時候剛有電視機,就連同那500塊錢,加上平時省吃儉用的錢,花了700多元,買了一臺17英寸的黑白電視機。“全家老少甭提有多高興了!”說這番話時,老鞏沉浸在幸福的回憶中。
“我1987年結的婚,就住在兩間平房里,有了小孩后,感覺住的很擠巴。”他說,到了1990年,局里分房子,自己買了一個小套二,49.7平方米,一共7000多元,但也只能付3000元,其余的每月從工資里扣52元還房貸。“每個月也就100多元的工資,再扣去52塊,日子過得怪緊張的。”他告訴記者,工作之余,工區的伙計們有時湊在一起,算計一年能拿多少錢,有說多的,有說少的,也就是從那時起,愛較真的老鞏萌生了記賬的念頭。
1992:30元的驕傲
“你看,這是1992年1月份的工資,180塊7毛8,后面的52塊是扣的房款。”“這30元是什么錢?”記者指著“技術30元”問。“這是那年線路工技術比武,我得了個第三名,單位給我的獎勵。”“30塊錢不算少,關鍵是鼓勵職工學技術。”老鞏說,“開港20多年,單位每年都組織技術比武,出了那么多的技術人才,你看,車站的焦廣林都成了市級勞模了。今年公司啟動技師評聘和名師帶徒工程,職工學技術的積極性更高了!”
1994:一年收入過萬元
“這是1992年全年的收入,一共是4158塊錢。”老鞏指著賬本右下角說,“到了1993年,工資就穩步上升了,那年我拿了8500塊。”老鞏說,隨著港口的發展,職工的收入漸漸地鼓了起來。“1994年,獎金增加了,有了誤餐費、勞務費、速遣獎,還加發了幾個月的工資呢!”老鞏的臉上泛著紅光,“也就是從1994年起,收入過萬了,全部加起來,我拿了11491塊錢。”
新世紀:車、房一族
“進入新世紀,我們職工的日子那叫,芝麻開花——節節高。”老鞏說,“2000年,蒸汽機車全部淘汰,10臺內燃機車全新登場。效率提高了,拖運量大幅增加,職工的收入又提高了一大截,那年我拿了20700塊。”老鞏告訴筆者,從2003年港口成立集團公司后,吞吐量就像翻跟頭似的,職工收入也是水漲船高。 “剛開港時,年吞吐量不過幾百萬噸,主要是接卸煤炭。現在,咱們港口有世界第一的礦石碼頭,鐵礦石已占據港口吞吐量的半壁江山。其他的像鋼材、水泥、木片、液體化工,也是齊頭并進。港口發展那可是大變樣啊!”老鞏說,他先后參與了東港區鐵路改擴建、東西港區鐵路連接等主要工程,鐵路通車里程已突破120公里,眼看著港口大鐵路的崛起,打心底里感到自豪。
“2006年,實現了億噸港,我的年收入也突破了45000塊,這要趕在20年前,那是連想也不敢想。”老鞏感慨萬千, “2004年國慶節,我們全家搬進了110平方米的新房,職工的居住環境更美了,干活也更有勁了!”“你看,現在職工開著車上下班,風吹不著,雨淋不著,多好呀!”老鞏說,等兒子大學畢業了,也要買輛車,“這叫提高生活品位!”老鞏樂呵呵地說。
“今年港口發展又躍上一個新臺階,9個月吞吐量超過億噸,聽說要給每個職工發一身西服,一個字,那叫 ‘爽’啊!”老鞏高興地說,自己喜歡參加單位的運動會、大合唱,既增強了體質,又增進了單位的凝聚力,“我身上穿的是參加團體操表演發的運動服,這是單位為職工著想,可不是用錢來衡量的,所以呀,這幾年參加活動,發的衣服、皮鞋什么的,都沒在賬本上記,都記在職工的心窩里呢!”
未來:職工生活更美好
“你這個賬本記了16年,以后還會記嗎?”筆者問。 “記,我要繼續記下去。你可不能小看這個小賬本,它可是記錄了我們日照港輝煌的發展史呢!”老鞏說,他要用小賬本,記下港口發展的每一瞬間,希望港口的明天更燦爛,職工的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