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現代物流區域實踐與思考
2007-11-29 14:37: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現代物流是市場經濟高度發展的必然產物。通過對運輸、倉儲、裝卸、包裝、流通加工和信息等功能要素的有機結合,最有效地實現產品的時空價值。山東是產糧大省,糧食物流分區域運輸多年,具有一定的經驗和基礎。筆者僅就山東區域糧食物流問題作一些初步探討。
一、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在全國糧食市場放開的形勢下,用最短的時間、最快捷的方式、最佳的服務,實現糧食及制成品在較大區域內的合理移動,是我國糧業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也是提高國有糧食購銷企業運行質量和經濟效益的重要途徑。目前存在的突出問題是:
(一)原始運作多,“四散”運作少。糧食在歷史上被稱為笨重物資,長期以來,從收割到運輸、儲存、銷售各環節,一直得于人工灌包、縫口、裝卸、包裝運糧的原始階段。從目前看,包裝物由價值高的麻袋改為低價的塑編袋;糧食散裝、散運、散卸,在整個物流中占的比重小;從區域看,有的比重只有5%,多的也不足10%。
(二)流通環節多,市場流轉慢。一般來講,從糧食收購到市場銷售終端,需經過十多個環節,僅靠鐵路發運糧食,從申報車皮到糧食發出,一般需20--30天時間,最快也要半月。這極不利于產區糧食銷售和銷區市場供應,亦很難應對特殊情況下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需要。雖然公路運輸發達,但汽、柴油價格居高不下,限超載運輸又是一個關口,直接影響到糧食物流。
(三)散漏現象嚴重,糧食損失多。因糧食大多屬于笨重商品,長途運輸容易造成包糧縫口開裂、包裝物破損、散漏現象。從區域抽樣調查的情況看,本區域內糧損一般在2%一5%之間,而采用散糧運輸,糧食損耗率僅為2%o以內。按山東省年運銷糧食300萬噸、每噸損耗糧食2%內計算:至少要多損耗糧食5萬多噸。
(四)費用大,成本高。糧食流通環節多,必然使企業對每道工序和環節付出較高的費用,加之糧損高、流轉慢,就造成了糧食物流成本長期居高不下,企業經濟效益下滑,也影響農民增收。這些高額的物流成本完全由企業自行消化,必然加重企業負擔。
(五)糧食運輸、倉儲及裝卸落后。運輸設備和技術滯后,高效專用車輛少,尤其是散裝運糧車更少。裝卸搬運機械化水平低,直接影響到糧食物流的發展。
二、區域糧食物流建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經過多年實踐與探索,山東在區域性發展糧食物流方面,具有良好的發展基礎和成功經驗。
(一)沿海港口具有得天獨厚的天時、地利優勢。青島港口進口糧的散裝運輸,早在80年代中期已經實現。主要集中在濟南、淄博、東營、棗莊等城市,火車散運一條龍,直接將散糧打入立筒庫,供加工廠直接使用。而在青島市內使用散糧運輸車,節約了大量的費用,提高了單位的經濟效益,相應改善了職工生活待遇。隨著形勢發展,煙臺港也打破了只接油不能接糧的局面,這樣形成兩個港口散糧運輸和進口油脂運輸。日照港也相繼擴大接收進口油指和進口糧。近兩年,山東沿海港口都有新的突破,既有萬噸輪碼頭,又有幾千噸的碼頭,運 輸方式靈活,南北海運貫通,使整個糧食物流水平又上了一個新臺階。
(二)糧食“四散”運輸有了長足發展。此項工作在計劃經濟年代曾轟轟烈烈地開展過,各市都有散運的基礎和條件。計劃經濟轉為市場經濟后,曾一度低落。然而,近幾年隨著市場的變化和經濟的發展以及其他因素的影響,又相繼回歸到糧食散運。山東齊河國家糧食儲備庫多年采在輪換銷售儲備糧工作中;售給面粉廠的小麥使用散糧運輸車,直接散卸到卸糧池,再提升到立筒庫,面粉廠直接加工。雙方都減少了流通環節,既節省了費用,文提高了效益。
(三)區域糧食物流的實踐經驗。為有效解決糧食流通環節多、流轉慢、糧損大、成本高的問題,萊州市發揮近海靠港優勢,“深化倉儲改革‘焊接’缺失鏈條,搭建‘四散’平臺,低庫存應對市場”。現已形成了從種植、收購到糧食深加工,再通過近海“四散”運輸至市場銷售終端這樣一個“三點一線”的糧食物流鏈模式。其做法:一是從生產環節做起,培育優質資源。二是搭建物流平臺。三是變“存”為“流”面對市場。四是區域內建立以加工廠為中心的小半徑糧食物流圈。近幾年,萊州市糧食購銷企業每年運銷糧食20萬噸左右,通過“四散”物流方式,平均每噸節省裝卸費、包裝費、運雜費23元,每年可節省費用460萬元。
(四)區域糧食物流模式的借鑒。(1)“糧食批發市場+糧食物流中心”糧食需求鏈物流模式。在區域糧食物流的基礎上,進一步培育發展“四位(儲運、加工、批發、信息)一體’’的物流模式。(2)“糧食交易物流市場”糧食供應鏈模式。運用“推式流程”的糧食供應鏈現代物流模式,擴大市場占有率,保護農民利益,這是糧食現代物流運作的成功范例。(3)“一體化’’糧食現代物流模式。這種模式在東北地區已初見成效。就山東而言,既有需求鏈區域物流模式,又有供應鏈區域物流模式,各市可因地制宜,建設發展區域間糧食物流,然后實現區域間聯合,真正造成全省糧食現代物流體系。
三、改善山東糧食物流的對策
(一)提高職工素質,增強現代物流毒識。在糧食物流過程中,提高職工素質是在市場競爭中取勝的關鍵。應通過學習,增強市插經濟觀念,改變“小而全、大而全”和自貨自運的物流模式。運用系統優化原理,供應鏈管理等物流方法,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促進職工增收。
(二)加大對物流基礎設施的投入,逐步實現現代化。糧食物流設施不只是簡單的裝車、卸車等機械設備,還涉及到倉庫、公路運輸及包裝物、計量等一系列設備。近幾年,雖然糧食倉儲企業的設施有了一定改善,但與發達國家糧食物流設施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必須清醒地認識這一點,盡快縮小差距,跟上形勢發展。
(三)構建各種形式的物流企業,建立新的糧食物流格局。糧食是我國戰略物資的一部分,它關系到國計民生,至關重要,需要由國家調控或國有控股企業來發揮主渠道作用。在形式上可以采取多渠道、多元化的辦法,打破所有制、地域、行業界限。但必須以國有或國有控股企業為主體,形成混合所有制經濟實體,成為調控有力、物流順暢的糧食物流格局。
(四)科學管理,實現糧食物流現代化。要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自動化流程,實施網絡化管理和信息服務。要積極引進、借鑒發達地區和國外物流管理的先進技術和經驗,引導糧食企業充分利用現代信息網絡技術,發揮糧食企業在運輸、市場信息、銷售網絡等方面的優勢,真正實現科學管理信息化,糧食物流現代化。
(五)加快對糧食物流專業人員培訓,適應現代物流的要求。現代化的糧食物流,必須有專業人才,必須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只有理論和實踐得到良好結合,物流業才能有較快發展;只有高水平的物流教育培訓體系,才能保證物流專業人才較高的專業素質,充分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發揮專業特長,更好地為糧食物流體系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