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雙線五級船閘從2006年9月15日開始完建工程,南線停航施工,北線單線運行,船閘貨運通過能力下降60%。10月27日,三峽工程蓄水至156米,三峽船閘開始在高水位下運行。在巨大的運輸壓力下,中國三峽總公司想方設法提高單線運能,委托相關設計、科研和航運部門進行了156米水位下船閘四級運行和一閘室待閘方式等相關研究,這兩項成果在單線運行下的北線船閘得到成功應用。
據介紹,三峽工程初步設計時,在當前的水庫初期運行期,三峽船閘對應的運行水位為152.4米~156米時,需利用事故檢修門作為臨時工作門參加工作,采用五級運行。而事故檢修門起落一個周期耗時達40~50分鐘,遠大于船閘人字門啟閉的時間,將嚴重影響船閘通航效率。科研人員通過對初步設計確定的運行方式和船閘設計通過能力的分析,論證了船閘在152.4米~156米條件下采用四級運行方式安全可行。同時,在三峽蓄水至156米過程中(2006年9月20日至10月27日),北線船閘一閘首底坎陸續下放了四級疊梁門,為提高完建期單線船閘的通過能力,通過采取優化二閘首閥門運行方式,進行水力學測試和一閘室待閘實船試驗,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能夠安全實現一閘室待閘。
這兩項措施的有效結合,有效縮短船舶進閘時間,有力地提高了單線船閘的通過能力。完建以來,在每天換向一次運行的情況下,船閘保持了較高的通航效率,自9月15日至12月31日共108天時間里,三峽北線船閘共運行1605閘次,日均運行14.86閘次,通過船舶102艘次,日均貨運量10萬噸,較2005年雙線船閘的日均9萬噸提高了11%。
中國三峽總公司副總經理曹廣晶對記者說,按此水平推算,船閘完建期的單線船閘年貨運通過能力可達3600萬噸,完建后雙線運行年通過貨物可達7200萬噸,考慮到完建后船閘無需換向運行,每天約可增加兩個閘次等綜合因素,三峽船閘已經具備年通過1億噸貨物的能力。
中國工程院院士梁應辰等對這兩項成果給予了高度的評價,認為這是科研、生產、運輸企業三結合的成功范例,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