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制定溫控物流業法規的設想
2007-12-14 23:05: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1. 環境條件和市場分析 1.1 環境條件分析 ● 新一代中央領導集體提出“以人為本”思想,更為關注民生問題,必然更加重視食品安全問題。完善食品冷鏈、發展冷藏運輸、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溫控物流法規,是保證食品安全的必要手段。 ●2008年北京奧運會、2010年上海世博會等大型國際盛會的籌辦和國際交往的不斷增長,都促使我們必須推動我國易腐食品冷藏運輸水平的提高,促進冷藏運輸的發展。 ●“十五”期間我國公路建設快速發展。“十一五”期間我國發展規劃仍把交通運輸建設作為發展重點。而公路建設為“重中之重”,公路冷藏運輸在所有冷藏運輸中所占的比例也將逐步增長。就連鐵路冷藏運輸的運量大多轉向公路冷藏運輸。 ●城市大型超市及小型便利店的迅速發展,使得城市配送行業迅速崛起,當然冷藏配送也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在配送產品中冷藏產品的比例也越來越多。 1.2 市場分析 1.2.1冷藏運輸發展的歷史進程 第一階段:從93年到97年這一時間段來看(第一個五年),冷藏運輸分為兩類,第一類為企業自備冷藏車輛的運輸,約占市場車輛分布的70%;第二類為第三方物流, 以個體人員為主體,占市場車輛分布的30%。在這五年里,每年市場冷藏車新增數量為: 年 代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數 量 300臺 500臺 800臺 1200臺 1500臺 在這一階段,尤以后三年的發展為速度較快。其主要發展的主體在冰激淋行業,占每年市場增量的60%~70%;其次為個體單元購車,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區,尤其是新疆地區,占市場增量的5%~10%,以水果運輸為主。從新疆出來運輸水果,回程為水產或進口水果。 期間,每年的運輸價格都在發生變化,競爭愈演愈列。在93~94年,一臺48萬元的8噸冷藏車,有一年左右即可以收回投資;但到97年,大約需要2~3年收回投資,且同樣一臺車價格也降至42萬元左右。 那麼,用于冷藏車的核心設備--運輸制冷機組主要是美國的冷王(THERMO KING),開利(CARRIER)兩種品牌,占市場銷量的95%以上,其中冷王的市場占有率約在60%~70%左右。國內品牌僅有一個。無論從產品質量到售后服務都無法與國外品牌相比,相差甚遠。 第二階段: 從1998年到2002年這一時間段來看(第二個五年),冷藏運輸開始走入低谷,進入第一次行業洗牌,行業分工開始轉變。原因是冰激淋行業的激烈競爭,國產品牌的壯大,洋品牌的重整,使得冷藏車運輸業開始發生轉變。洋品牌企業開始停止增加車輛,并將一部分自備車輛轉售給私人;而國產品牌的企業也考慮到自己經營運輸的成本太高,也開始停止購車。因此,在這三年里,大部分冷凍產品的生產企業開始減少購車,或停止購車,轉由找第三方外包運輸。導致冷藏車每年的新增量開始出現下降,并連續保持較低增長。如下圖所示: 年 代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數 量 900臺 800臺 800臺 900臺 1100臺 由于冷凍運輸業的變化,運輸價格不斷下降,導致冷藏車的價格也開始下降。在這一段時間,一部同樣配置的8噸冷藏車價格由原來的42萬元,降到36萬元。由于產量不足,價格下降;且又有一些規模較小的冷藏車企業不斷產生,使得一些有規模的冷藏車生產企業開始出現虧損,甚至個別企業關門,退出這一行業。另外,二手海運冷藏集裝箱的進入,又加劇了冷藏車市場的惡化。在這一階段,平均每年有200個左右的舊冷藏海柜進入市場。 盡管溫控物流業出現滑坡趨勢,但是冷凍機組的品牌卻開始增加。一些日本、韓國品牌開始進入中國,個別國產品牌的冷凍機組也開始露頭。由于市場總量的減少,冷凍機組仍然被上述兩種品牌控制,尤其是美國的冷王(THERMO KING)產品仍占有主要市場地位,占60%左右。當然,強大的售后服務體系是他們取勝的強有力法寶,并得到一致公認。 第三階段:從2003年到2005年,第一次物流業洗牌暫時告一段落,進入平穩期,有實力的幾個民營物流企業開始走向規范。同時,一些國際品牌公司對需要冷藏運輸的產品開始走第三方的運輸形式,即采用外包方式。屆時,一些有一定實力的民營企業開始轉變觀念。他們都各自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把握自己的重要客戶;并開始購進一些新車,逐步更新那些舊的設備,以保證重要客戶的運輸質量。因此,使得冷藏車市場也開始有了一個新的回升。 年 代 2003年 2004年 2005年數 量 1300臺 1500臺 2500臺(注: 在2005年市場分布結構為獨立機組約在800多臺;非獨立機組1600多臺.) 但是,由于冷藏車制造行業經過幾年的競爭,都開始出現不良癥狀。一些原來很有實力的企業由于連年虧損,資金上開始出現問題。于是開始尋求轉讓或合作。這一階段,幾個原來較強的企業也都被轉讓出去。由于新進來的企業原來都是從事非冷藏車行業的,因此接手后,都出現市場銷售下滑現象。使得本來就在惡化的企業,又進一步惡化。 盡管冷藏車市場需求開始出現上升趨勢,但是冷藏車制造企業卻都始終張不開笑臉。因為僧多粥少,總是不斷有新的冷藏車制造企業誕生。行業競爭進一步惡化,價格越來越低,由原來的每延米1萬元左右,降到現在的6000~7000元左右。但是原材料卻在不斷漲價。 與此同時,冷藏車所使用的制冷機組生產廠家也開始不斷涌現,國內品牌年年出新。到目前為止,總共約有25家左右品牌的制冷機組。國產品牌機組已經有近20家左右,價格比進口品牌便宜約1/3左右。當然,進口品牌仍然占市場的主導地位。原因是質量有保證。 1.2.2溫控運輸設備制造業的現狀 ● 冷藏車制造業的現狀:冷藏車制造企業從九十年代初期的5~6家(指具備一定規模的),發展到今天的40來家(指具備一定規模的。當然,據資料統計,有資質的應該已經超過100家),翻了近7~8倍(游擊隊的企業還沒有算進去)。經過10多年的拼殺,原來最有實力的幾家國有冷藏車生產企業也都失去了往年的風采。民營的冷藏車制造企業不斷涌現,有些是有資質的,但也有很多是沒有資質的。由于體制上的不同,再加上市場競爭的影響,這些國有的企業都不同程度的出現企業經營虧損,經濟效益差,企業缺少流動資金,技術發展缺乏后力,生產設備都已出現不同程度的老化;再加上行業內人員流動頻繁,使得本來就艱難度日的冷藏車企業變得更加雪上加霜。 從前面我們看到,冷藏車實際的市場需求是在不斷擴大。但是總的蛋糕量大小還是比不上新增長吃蛋糕的人多。目前我們國家幾家大的冷藏車生產企業的年制造能力都約在2000臺左右。即具備生產2000個箱體的能力。若再加上保溫車(不帶制冷機組),每年約 7000個,那麼不到10000個箱子分給這幾十家去做,可想而知,誰也吃不飽。 我們來看一看國外冷藏車市場的狀況。美國在九十年代的時候,每年冷藏車的需求量曾最高時達到4萬臺,目前還有3萬多臺的市場需求;德國每年約有2萬臺的需求。再看一看我們的鄰國韓國和日本,韓國在召開奧運會前曾最高達到年2萬臺的量,目前也仍有年1萬臺左右的量;日本十年前同中國現狀有些差不多,但是經過政府出面調整,行業規范,市場需求也大,每年約需3萬臺左右,而且這一數字據說還可以保持10年左右。 因此,導致冷藏車制造業不景氣的原因主要是,行業管理不規范,冷藏車市場需求量不足等。而冷藏車市場需求量不足的主要因素是,我們國家沒有對食品的安全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導致許多應該用冷藏車運輸的產品沒有使用或不好好使用冷藏車。 ●運輸制冷機組的現狀: 制冷機組品牌從開始的兩家進口(美國冷王和開利)、一家國產(漢水牌)三個品牌,發展到現在的7~8家進口品牌,20多家國產品牌。當然,主導市場仍然由美國的兩家所品牌所把握。原因是,制冷機組通常分為兩類:一類是獨立機組,即自己配有發動機的機組,稱之為獨立機組;另一類為非獨立機組,即壓縮機是安裝在汽車底盤發動機上。由于獨立機組的制造難度較大,而非獨立機組的制造難度相對容易,因此美國冷王和開利兩家品牌基本上控制了95%以上的獨立機組市場;而非獨立機組市場需求這一兩年發展較大,由原來占總冷藏車需求量的40%左右到現在的60%左右。而在非獨立機組市場中,進口品牌約占40%左右,國產品牌占到60%左右。 制冷機組類型市場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1. 由于過去(指九十年代)冷凍食品制造行業分布比較集中,比如知名的幾家冷飲行業大多分布在廣州、上海、天津、沈陽、呼和浩特等幾個城市。他們為了擴張市場,都需要將產品運往其他城市,因此對大型冷藏車的需求就相對要多,而這些大型冷藏車都是要配置獨立機組。非獨立機組通常是配置在小型冷藏車上(3噸以下),由于在九十年代我國的超市數量較少,對于超市配送這一概念并不是很了解,況且認為短距離送貨,用普通卡車或保溫車就可以了,因此對冷藏車的需求就相對較少。 到了九十年代后期,隨著冷凍食品或乳制品行業競爭的激烈化,使得這些行業不得不重新洗牌。洋品牌(如和路雪、雀巢)開始搞重新整合,通過走兼并的道路,來擴張自己的市場地位;而國產品牌(如伊利、蒙牛、光明、三元等)紛紛向外擴張,利用兼并、建分廠等手段去擴大自己的市場地位。正因如此,這些行業的分布格局從集中變為均衡分布,導制對于需要長途運輸的產品量也就相對減少,因而對大型冷藏車的需求量也隨之減少。但是恰恰相反,小型冷藏車的使用量卻隨之在增長。原因是,商品零售業的發展,超市越來越多,使得配送行業開始加大。尤其在上海,許許多多的小型超市(便利店)快速涌現出來,在十字路口周遍布滿了不同品牌的小超市(便利店)。而這些超市(便利店)大多是學了國外的經驗,對商品的品質要求非常高,對于需要冷藏的商品必須冷藏運輸,且有溫度控制標準及要求。而國內的超市通常對有溫度要求的商品并沒有特別的運輸要求和監管措施。如在北京,幾年前受交通限制,只有冷藏車可以白天進入市區,因此大家不得不將保溫車改為冷藏車運輸。但是,由于國內的超市或商店對溫控產品沒有管理的概念,他們購冷藏車時只要求廠家能提供一些便宜的機組,且溫度要求不高。因此許多假的冷凍機也就隨之應運而生。原冷凍機行業內的一些人自己出來利用汽車空調改造成非獨立的制冷機組,價格是進口產品的1/4或1/3,并漫漫演變成為制冷機組。 這就是為什麼非獨立機組的市場會越來越大,而非獨立制冷機的品牌越來越多的原因。 ● “運輸環節”也是溫控食品安全衛生保證的一個重要環節 “食品安全”人們通常只從生產角度去考慮,認為只要抓住了生產環節的安全,食品的安全就有了保證。但事實恰恰相反。作為一個產品,當它到消費者手里必須要經過如下幾個環節:原材料的進貨把關環節;生產環節;儲存環節;運輸環節;銷售環節等五個主要環節。作為一個食品的生產企業,大都關心的是原材料進貨環節、生產環節,僅這樣兩個環節。然而對于儲、運、銷這三個環節往往被企業或行業管理者所忽略。那麼今天我們所要談的就是最不被人們所關心或被忽略掉的環節—運輸環節。尤其是需要溫度控制的食品。 任何食品都有一個相對的保質期,而溫控食品的保質期與其儲運溫度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 十年前,我們國家幾乎所有的地方食品運輸都是采用普通貨車,好一點的用干式廂車或保溫車。大約在96年以后,諸如北京、上海等地開始對食品運輸提出要求,必須封閉運輸,且市內送貨必須是冷藏車方可以進入市區。于是人們開始大量采購冷藏車。但是,由于管理部門只是制定政策,沒有監督檢查,使得個別人員開始鉆空子,用汽車空調來改成冷凍機,實際上是假冷凍機,售價是當時冷凍機的十分之一。這樣,大部分企業在冷藏車制造企業的引導下,都是購買這種根本降不下溫度的假冷藏車。但是,該種車在冷藏車制造企業出廠時是屬于冷藏車分類,因此可以上冷藏車的牌照。這種價錢即便宜,又可以進城送貨的設備立即得到廣大使用者的青睞。但是,人們卻不知,用這種冷藏車運送的溫控食品,還不如不用呢。實際上很多冷藏車的空調機組根本就無法工作,人們只是為了鉆政策的空子。通過這一點我們可以看出,其實政府也很想治理食品的運輸環節,只是不知道該如何去做。因為溫控物流行業在我們國家也算是一個比較新興的行業,其發展也不過只有十多年的歷史,與發達國家相比要晚約30年。 2. 案例分析 2.1 上海冷藏車運輸發展情況 ● 十年前,上海市政府由農委牽頭提出“菜籃子工程”,成立“菜辦”,并與公安局車管所聯合,為市民能夠吃到新鮮蔬菜,專門訂制“菜籃子工程”專用冷藏車,并提供市內送貨特別通行證。隨后,市經委又成立“副食品辦”,為各菜市場和超市專門訂制“菜籃子工程” 專用冷藏車或配送車。 ●由于有政府的大力支持與配合,上海各食品行業幾乎都在使用標準的冷藏車(即裝有正規的制冷機組,且幾乎全采用進口品牌,以保證制冷的穩定性)。 ●最近,據上海市經委食品處(會同裝備工業處、市場處)召開的有關會議信息:上海近三年為完善肉類、豆制品、乳制品、盒飯等食品冷鏈,需冷藏車(主要為二噸和五噸的)1000~1200輛。市政府將出臺相關優惠政策,包括給購置本市生產的冷藏車以一定的財政補貼,對生產廠給予減免稅等。這為上海發展冷藏汽車制造也及食品冷鏈運輸提供了有利的支持和幫助。 ●僅上海市場每年新增冷藏車量占全國新增量的25%左右。2005年全國新增冷藏汽車約2500輛左右,而上海占約300多輛。 2.2 北京冷藏車運輸發展情況 ● 北京冷藏車保有量中,假冷藏車占大部分。十年前,北京市出臺一新政策,即是內送貨必須是冷藏車可以進入市區,否則無法進入。于是乎便誕生了一些用汽車空調改造的小型“制冷機”。價格是正常制冷機組的1/10,其實根本無法制冷,只是裝樣子。當時每年可以售出約600~700臺,而真正裝有制冷機組的每年也就售出約100臺左右。 ● 最近考察了北京一個地方品牌的超市生鮮食品配送中心,從其對蔬菜、水果、冰鮮肉的處理過程來看,應該講是完全符合食品的安全衛生標準,即加工和儲存環節的溫度控制是非常嚴格的。但是再看一看其配送用的車輛,大部分是保溫車,再加上一些裝有小空調的假冷凍機的車輛,只有極其個別的車輛帶有正規的冷凍機組。但是,所有的車箱里面非常臟,帶有異味;一些車廂已經破爛不堪,漏氣嚴重等等現象。盡管企業看上去都是很有規模,但是一看冷藏車狀況都是令人難以想象。北京方面對運輸環節的重視度(指冷藏車的使用)遠遠不如上海。 結論:生產和儲存環節合格,但運輸環節遭到污染,因此到銷售環節食品可能已經被污染?由于溫度已經在運輸環節發生變化,產品的質量一定受到影響。 2.3溫度記錄儀的使用 ●對于溫度控制的產品,沒有意識用溫度記錄儀進行跟蹤監測。屬于沒有此方面管理的概念。因此也就無法來談溫度的保證。 ●若有客戶特別需要,則才配溫度記錄儀;若不需要,絕對不會配溫度記錄儀。 2.4目前國內真正具備國際冷藏物流運輸標準的企業只有夏暉(麥當勞物流)、YUM(肯德基物流)、雀巢、和路雪等公司,對溫控產品的溫度要求極其嚴格,并制定有自己的標準。同時對為其服務的第三方物流也有嚴格的要求和監測。 ●對自用冷藏車有自己的采購標準和要求。 ●對產品的溫度控制極其嚴格。 ●發貨、接貨、收貨時,對溫控產品需要對溫度進行監測。 3. 設想 3.1 盡快建立一支專業的隊伍---溫控物流專業委員會 ● 人員組成,可以從專業隊伍和兼職隊伍中出人,成立溫控物流專業委員會。 ● 開始市場調研,搜集資料,確定方向。 ● 組織不同形式的座談會或論壇,征求社會信息反饋。 ● 確定法律依據,行成《草案》。 3.2 在2008年奧運會時,能夠在北京試運行《草案》 3.3 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前,在全國實施《溫控物流產品安全法》。 3.4 為了更好的配合法規的實施,應該通過與公安部交通管理局配合,在新冷藏車上牌照時,除對車輛正常的驗審外,還應該對核心的制冷部分進行審驗,以確保冷藏車功能的真正效果。比如:打印出制冷曲線圖,作為新車備案資料。防止假的、不合格的冷藏車上市。 4.結論從冷藏車新車上牌開始,首先是保證溫控物流設備的合格;其次是通過法規,使相關行業在運輸溫控物流產品時,對不同產品應具有不同溫度要求。才能保證溫控產品在運輸環節中的安全。在環節的實施過程中,相關的監督管理部門能夠負起責任,也是運輸環節質量保證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條件。只有通過制定或建立相關的制度或法規,對溫控食品運輸執行強制性的措施,才能夠真正保證食品在流通環境中的安全。同時,也把我們國家的溫控物流業推向一個新的高度。總而言之,通過建立一套完整的溫控物流業的法規,才能使該行業健康、穩定的發展。同時也可以帶動相關產業鏈的發展。推動我們國家經濟發展走向一個新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