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綠色物流體系成為現代企業持續發展的必然
2007-12-30 1:08: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隨著政府和公眾對環境問題的廣泛關注和嚴格管制,建立綠色物流體系成為現代企業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本文在分析綠色物流興起的原因和構成的基礎上,提出了企業構建綠色物流體系的意義,并對現代企業如何構建綠色
物流體系進行了探索。
供應鏈作為決定企業能否正常運轉的核心鏈條,一直受到企業的高度重視。特別是二十世紀末以來,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發展,企業間的競爭程度不斷加劇,企業之間的競爭已經演變為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競爭。為了應對入世后的挑戰,近幾年我國政府、企業和學術界對供應鏈展開了多層次、多角度的深入研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對物流的研究,“物流熱”成為當前我國經濟領域的一個重要現象,許多地方政府把對物流的研究已經上升到產業的高度,甚至有些地方都提出了建設區域性乃至全國性“物流中心”的口號;很多企業也希望通過改善物流來降低企業運行成本、獲得新的競爭優勢。但是,上述對物流的研究絕大多數是以單純的經濟利益為導向的,我們可以稱之為“經濟物流”。但是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更加關注環境保護、資源節約等偏重社會效益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僅僅依靠“經濟物流”體系是很難解決的,于是社會就呼喚一種能夠達到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的物流體系——“綠色物流”,本文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對綠色物流體系展開了初步探索。
一、企業物流與環境保護
人類對環境的普遍關注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當時在全球范圍出現了嚴重的原材料短缺,這種短缺情況迫使人們再用和回收產品。之后隨著人們對經濟活動對環境負面影響的認識,提出構建環境共生型物流系統以最大可能地減少物流活動對環境的影響。可以說是資源的短缺和對環境問題的普遍關注促使了綠色物流的產生。近年來,許多原因使得現代企業物流中的環境行為日益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加速了企業綠色物流的興起。
首先,政府對環境行為的管制越來越嚴格,對環境污染者的懲罰越來越嚴厲。如美國1990年頒布空氣潔凈法令(The Clean Air Act),對排放破壞臭氧層的有害物質和氣體的廠商課以重罰。又如,1997年許多國家在日本城市京都締結《京都議定書》,議定書規定38個工業國在 2010年的這類氣體排放總量,必須比1990年的減少5.2%。。其宗旨就是減少溫室效應氣體的排放量,改善全球環境,造福人類。由此可見對環境行為進行管制已經成為全世界的共識。
其次,許多原材料、特別是礦產等不可再生資源的短缺迫使廠商一方面增加投入以加大對產品的回收利用的范圍和深度;另一方面提高物流中各個環節的環保技術含量,以最少的自然資源創造最大的產出。
再次,隨著公眾對生活環境要求的提高,反對和阻止設立垃圾堆場的事件日益增多,政府設立垃圾堆場的數量也呈迅速遞減態勢。這也使得企業尋求環境共生型的企業發展模式。
以上方面使得忽視環境保護的企業的經濟成本和社會成本大大增加,這也正是企業大力推進綠色物流的動因。
二、綠色物流體系的構成
企業物流包括企業從原材料供應,產品生產和產品銷售的全部活動,它由供應物流、生產物流、銷售物流和逆向物流構成。綠色物流就是在閉環的物流的各個環節包括運輸、儲藏、包裝、裝卸、流通加工和廢棄物處理等物流活動中,采用環保技術,提高資源利用率,最大的降低物流活動對環境的影響。因此綠色物流可以分為綠色供應物流、綠色生產物流、綠色銷售物流以及逆向物流,其中有學者把綠色供應物流、綠色生產物流和綠色銷售物流統稱為綠色正向物流。
因此,綠色物流強調了全方位對環境的關注,體現了與環境共生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是新的物流管理趨勢。
三、企業構建綠色物流體系的意義
構建綠色物流體系是企業在未來的發展中不可回避的選擇,它不僅對企業自身的發展有利,而且對整個社會的發展有利,能夠實現企業和社會的“雙贏”,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綠色物流有利于企業取得新的競爭優勢
綠色物流的核心思想在于實現企業物流活動與社會和生態效益的協調,進而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日益嚴峻的環境問題和日趨嚴厲的環保法規,使企業為了持續發展,必須積極解決經濟活動中環境問題,放棄危及企業生存和發展的生產方式,建立綠色物流體系,追求高于競爭對手的相對競爭優勢。哈佛大學Nazli·Choucri教授深刻闡述了對這一問題的認識:“如果一個企業想要在競爭激烈的全球市場中有效發展,它就不能忽視日益明顯的環境信號,繼續像過去那樣經營……對各個企業來說,接受這一責任并不意味著經濟上的損失,因為符合并超過政府和環境組織對某一工業的要求,能使企業減少物料和操作成本,從而增強其競爭力。實際上,良好的環境行為恰似企業發展的馬達而不是障礙。”
(二)綠色物流可以避免資源浪費,增強企業的社會責任感,提高其聲譽度
隨著可持續發展觀念不斷的深入人心,消費者對企業的接受與認可不再僅僅取決于其是否能夠提供質優價廉的產品與服務,消費者越來越關注企業是否具有社會責任感,即企業是否節約利用資源、企業是否對廢舊產品的原料進行回收、企業是否注重環境保護等等,這些都成為決定企業形象與聲譽的重要因素。綠色物流從產品的開發設計,整個生產流程,到其最終消費都將對這些因素的考慮附著在其中,其構建不但可以降低舊產品及原料回收的成本,而且有利于提高企業的聲譽度,增加其品牌的價值和壽命,延長產品的生命周期,從而間接的增強了企業的競爭力。
(三)綠色物流體系是適應國家法律的要求的有效措施
隨著社會進步和經濟的發展,世界上的資源日益緊缺,同時由于生產所造成的環境污染進一步加劇,為了實現人口、資源與環境相協調的可持續發展,許多國際組織和國家相繼制定出臺了與環境保護和資源保護相關的協議、法律體系,例如《蒙特利爾議定書》(1987)、《里約環境和發展宣言》(1992)、《工業企業自愿參與生態管理和審核規則》(1993)、《貿易與環境協定》(1994)、《京都協議書》(1997)等;中國制定了《環境保護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這些法律要求產品的生產商必須對自己所生產的產品造成的污染負相應的責任,并且采取相應的措施,否則將會受到嚴厲懲罰。比如歐盟規定輪胎生產商每賣出一條新的輪胎必須回收一條舊的輪胎進行處理或再利用。同時,一些國家的法律對一次性電池生產廠商也作出了類似的規定。這就要求生產類似產品的企業必須構建相應的綠色物流體系,以降低經營風險和違反法律的成本。
四、企業應該如何構建綠色物流體系
(一)綠色正向物流體系的建立
1.綠色供應商的選擇。
由于政府對企業的環境行為的嚴格管制,并且供應商的成本績效和運行狀況對企業經濟活動構成直接影響。因此在綠色供應物流中,有必要增加供應商選擇和評價的環境指標,即要對供應商的環境績效進行考察。例如:潛在供應商是否曾經因為環境污染問題而被政府課以罰款?潛在供應商是否存在因為違反環境規章而被關閉的危險?供應商供應的零部件采用了綠色包裝了嗎?供應商通過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了嗎?
2.廢棄物料的處理。
企業正向物流中產生廢棄物料的來源主要有兩個:一是生產過程中未能形成合格產品而不具有使用價值的物料,如產品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廢品、廢件,鋼鐵廠產生的鋼渣,機械廠的切削加工形成的切屑等等;另外一個是流通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如被捆包的物品解捆后產生的廢棄的木箱、編織袋、紙箱、捆繩等。由于垃圾堆場的日益減少,因此廠商尋找減少廢棄物料的方法就顯的越發重要。一方面廠商要加強進料和用料的運籌安排;另一方面在產品的設計階段就要考慮資源可得性和回收性能,減少生產中的廢棄物料的產生。
3.產品的設計、包裝和標識。
綠色物流建設應該起自于產品設計階段,以產品生命周期分析等技術提高產品整個生命周期環境績效,在推動綠色物流建設上發揮先鋒作用。包裝是綠色物流管理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如白色塑料的污染已經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過度的包裝造成了資源的浪費。因此再生性包裝由于容易回收的性質得到越來越廣泛的使用,可以重復使用的集裝箱也是綠色包裝的例子。另外通過標簽標識產品的化學組成也十分重要,通過標識產品原料特別是可塑零件的組成,會使將來的回收、處理工作進展順利。這些綠色技術在物流中的應用同時也提高了生產效率。
4.綠色運輸體系
原材料和產品的運輸是物流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貫穿于物流管理的始終。運輸環節對環境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是交通運輸工具的大量能源消耗;其次是運輸過程中排放大量有害氣體,產生噪聲污染;第三是運輸易燃、易爆、化學品等危險原材料或產品可能引起的爆炸、泄漏等事故。現在政府部門對運輸污染采取極為嚴格的管理措施,如北京市對機動車制訂了嚴格的尾氣排放標準。同時政府交通部門還將充分發揮經濟杠桿的作用,根據機動車的排污量來收取排污費。由此,企業如果沒有采取綠色運輸,將會加大經濟成本和社會環境成本,影響企業經濟運行和社會形象。企業綠色運輸的主要措施有:(1)合理配置配送中心,制訂配送計劃,提高運輸效率以降低貨損量和貨運量;(2)合理采用不同運輸方式。不同運輸方式對環境的影響不同,盡量選擇鐵路、海運等環保運輸方式。(3)評價運輸者的環境績效,由專業運輸企業使用專門運輸工具負責危險品的的運輸,并制訂應急保護措施。
(二)逆向物流體系的建立
逆向物流使指物料流從消費者向生產企業流動的物流。合理高效的逆向物流體系結構分為五個環節:
1.回收舊產品
回收舊產品是逆向物流系統的始點,它決定著整個逆向物流體系是否能夠贏利。舊產品回收的數量、質量、回收的方式以及產品返回的時間選擇都應該在控制之下,如果這些問題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那很可能使得整個逆向物流體系一團遭,從而使得對這些產品再加工的效率得不到保證。要解決這個問題,廠商必須和負責收集舊產品的批發商及零售商保持良好的接觸和溝通。
2.舊產品運輸
產品一旦通過批發商和零售商收集以后,下一步就是把它們運輸到對其進行檢查、分類和處理的車間。如何對其運輸和分類沒有固定的模式,這要根據不同產品的性質而定,比如,對易碎品象瓶子、顯示器等的處理方式和輪胎、家具等完全不同。但是,我們需要注意的一點是我們不僅要考慮產品的運輸和儲藏成本,還要考慮產品隨著回收時間延長的“沉沒成本”,從而對不同產品在時間上給予不同的對待。
3.檢查與處置
回收產品的測試、分類和分級是一項勞動和時間密集型的工作,但是如果企業通過設立質量標準、使用傳感器、條形碼以及其它技術使得測試自動化就可以改進這道工序。一般說來,在逆向物流體系中,企業應該在質量、產品形狀或者變量的基礎上盡早的作出對產品的處置決策,這可以大大降低物流成本,并且縮短再加工產品的上市時間。
4.回收產品的修理或復原
企業從回收產品中獲取價值主要通過兩種方式來實現:第一是取出其中的元件,經過修理后重新應用;第二是通過對該產品全部的重新加工,再重新銷售。但是,相對于傳統的生產而言,對回收產品的修理和再加工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因為回收的產品在質量以及時間上可能差異回很大,這就要求我們在對回收產品分類時,盡量把檔次、質量及生產時間類似的產品分為一組,從而降低了其可變性。
5.再循環產品的銷售
回收產品經過修理或復原后就可以投入到市場進行銷售。和普通產品的供求一樣,企業如果計劃銷售再循環的產品,首先需要進行市場需求分析,從而決定是在原來市場銷售,還是開辟新的市場,在此基礎上企業就可以指定出再循環產品的銷售決策,并且進行銷售,這就完成了逆向物流的一個循環。
總之,逆向物流作為一個新生事物,其理論與實踐都尚處于摸索階段,沒有固定的模式可以模仿。但是,從當前一些在逆向物流方面比較成功企業的經驗,我們可以知道必須把逆向物流與正向物流相互協調,融合在一起,使它們成為一個閉環的體系。這就要求企業把逆向物流作為企業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最初生產時就應該考慮到為后來的逆向物流提供便利。在這方面,Bosch公司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這是一個生產動力工具的公司,它在最初生產時就把傳感器裝到動力工具的馬達上,該傳感器能顯示馬達是否還值得修理,這大大降低了逆向物流運轉的成本。因此,從全局角度著眼的提前對逆向物流的思考對其成敗與否事關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