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項政策的指向非常明確,即通過財稅杠桿設法擴大能源進口,嚴格控制能源、資源性產品出口,增加國內能源資源的存量,避免對本國資源過度開采。”一位業界觀察家告訴記者,從長遠發展來看,這對我國加強能源儲備、保障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除此以外,國家近年來還制定了包括《可再生能源法》在內的一系列法律、法規和政策,鼓勵對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加大能源資源產品的勘探開發和戰略儲備。我國正在綜合利用經濟、法律等多種手段化解風險,保障國家能源安全。
多元化戰略化解能源進口風險
國家電網公司北京經濟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兼總經濟師胡兆光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經濟全球化、能源國際化的背景下,對國際能源市場的依賴也會帶來一定的經濟風險,因此我國必須堅持能源進口的多元化戰略,就像不能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到一個籃子里一樣。
在胡兆光看來,能源進口多元化包含了很多層面的含義,但首當其沖的就是進口品種的多元化。“石油和天然氣是目前全球能源爭奪的焦點,而電力進口卻被很多國家所忽視。”
據了解,國家電網公司已經與俄羅斯政府簽訂協議,在2008年之前將從俄羅斯進口電力60萬到70萬千瓦。公司副總經理舒印彪表示,除了與俄羅斯開展電力合作外,我國還將與相鄰的哈薩克斯坦、蒙古國等資源豐富的國家進行電力開發和電力合作。“這是彌補我國能源不足所采取的一項有效措施。”舒印彪說,我國應積極支持和鼓勵相關電力企業“走出去”,到境外投資開發大型電源項目并將發好的電送回國內。
“在石油安全方面,多元化戰略將使中國不得不面向全球石油資源。”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表示,為了保證石油安全,各國都制定了一些應對戰略措施,而建立多元化能源進口渠道已在國際上形成共識。
“石油進口渠道也應該實現涵蓋海運、陸路、管道運輸等多種方式。”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調研室副主任薛惠鋒在一篇名為《構建全球合作背景下的中國能源外交方略》的論文中如是表述,“多元化的能源進口戰略是保證我國石油安全的一項重要舉措。”
加強勘探提供充足能源保障
從石油生產國進行直接進口,發展到開拓海外基地,再到產油國直接投資、設廠,從而取得“份額油”,我國能源企業近年來加大勘探力度,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開拓海外能源市場,為我國國內經濟發展獲得穩定可行的能源保障,從某種意義上也構成了我國能源安全體系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以中國最大的石油企業——中國石油集團為例,2006年其先后在我國的鄂爾多斯盆地、松遼盆地北部和四川盆地發現四個重大油氣儲量目標區,并在準噶爾西北緣、冀東灘海、鄂爾多斯蘇里格等地區落實了七個億噸級石油儲量區塊和三個千億立方米級天然氣儲量區塊。2006年中國石油國內油氣勘探共取得34項重要成果,新增石油地質儲量連續三年保持在五億噸以上,新增天然氣三級儲量均超過3000億立方米,石油儲量接替率繼續保持在一以上,天然氣儲量繼續大幅增長。
與此同時,中國石油還不斷擴大海外油氣生產和國際貿易規模,為國內的油氣供應提供了有力補充。中國石油集團總經理蔣潔敏表示,通過加大勘探生產力度和對海外市場的擴張,中國石油保障了國內重點地區、重點行業、重點用戶的油氣平穩供應。
中國石化集團同樣也將“加大油氣勘探開發的力度,并將在海外資源市場取得更大突破”放在公司各項戰略的首位。中國石化集團總經理陳同海表示,預計2007年國際油價仍將居高不下,因此中國石化有必要以更快的速度拓展上游業務。此舉將有助于控制成本,較之從國際市場購買原油,公司能夠更加經濟地向自有煉油廠提供煉油原料。
業界觀察家認為,以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海油為代表的國內能源巨頭紛紛加大了對國內外油氣資源的勘探力度,雖然這或許只是出于公司戰略發展的一種考慮,但從某種程度上確實極大緩解了國內的能源需求壓力,為我國國內經濟發展提供了充足的能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