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物流(GreenLogistics)是經濟可持續發展重要內容之一。由于其涉及到諸多環境問題,所以,政府的參與顯得尤為重要。在發展綠色物流的過程中,政府最主要的作用是推動與支持,具體表現是為企業物流活動的綠色化或物流企業的綠色化創造良好的環境。
一、創造完善的法律環境
制定有關法律法規,規范企業的經營行為,維護正常的市場秩序,是政府的重要職責。要推動綠色物流的發展,健全的法律體系、良好的法律環境必不可少。
在各個國家的法律體系中,關于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是一個重要內容。以我國為例,至今已經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條例》等多部法律法規。其中,有關條款的內容對物流活動產生的環境影響也有所涉及,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三十三條規定:“生產、儲存、運輸、銷售、使用有毒化學物品和含有放射性物質的物品,必須遵守國家有關規定,防止枵染環境。”可以看到,在環境保護法律體系中,并沒有明確地針對物流活動所作出的規定。因此,耍倡導和發展綠色物流,還需要政府制定專門的法律法規。具體而言,這些法律法規至少應涉及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一)交通運輸
運輸車輛的增加是物流活動污染的主要發生源。因此,政府應該制定相應法規,從源頭上控制物流企業的發展所造成的環境污染。主要包括:制訂車輛廢氣排放標準、限制城區貨車行駛路線、收取車輛排污費、淘汰不符合環保標準的舊車、促進低公害車的普及等等。還可以考慮采用法律規定改進卡車的設計以減少卡車運行對環境的危害。例如,發動機設計的改進能降低燃料需求,減少噪音及污染,較好的懸浮設計能減輕震動。另外,通過有關法規控制交通流,如制訂道路停車規則,實現交通管制系統的現代化等,通過合理規劃交通流線,減少交通阻塞,提高配送運輸效率。
(二)產品包裝
產品包裝是物流活動的重要環節,包裝材料對環境的污染不容忽視,過度包裝和重復包裝又會導致資源的浪費。因此,政府應以相關法規限制企業對非環保性包裝材料的使用和過度包裝,鼓勵企業實施綠色包裝,以此推動綠色物流的發展。具體而言,主要是制定“綠色包裝法”,規定企業在整個物流過程中應使用先進的保質保鮮技術,保障存貨的數量和質量,在無貨損的同時消除污染;規定企業產品的包裝要符合4Rs的要求,即少耗材(Reduction),可再用(Reuse),可回收(Reclaim)和可再循環(Recycle)等等。。
(三)流通加工
物流中的加工雖然簡單,但亦應遵循“綠色”原則,少耗費,高環保,在降低貨損的同時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因此,相關的法規應對流通加工中可能產生的廢氣、廢水和其他廢物的排放予以規制,并監督加工企業將分散加工轉向專業集中的流通加工,以規模作業方式提高資源利用率;采用清潔生產方式,減少環境污染,集中處理流通加工中產生的邊角廢料,減少廢棄物污染。
二、創造完整的政策環境
政府部門制定的各項政策對企業以及社會的行動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這種指導作用在綠色物流的倡導方面同樣重要。較為直接的方式是通過制定包括各種優惠政策在內綠色物流發展框架,指導和激勵綠色物流的發展。較為間接的方式則是為物流活動各個環節的合理化、綠色化制定相關的鼓勵政策。
(一)交通基礎設施的規劃和建設
交通基礎設施的合理規劃和建設主要依靠政府來完成。為了使物流活動綠色化,政府有必要制定交通規劃和基礎建設方面的政策,合理配置資源,減少環境污染。具體包括交叉發展道路與鐵路,建立都市中心環狀道路,通過合理規劃交通流線,減少交通阻塞,以提高配送運輸的效率。
(二)鼓勵企業發展聯合運輸和共同配送物流業對環境影響最大的是運輸工具,特別是公路運輸造成的廢氣排放、噪音和交通阻塞等,而聯合運輸可以緩解卡車造成的擁擠和污染。由于聯合運輸主要以雜貨為對象。以單元裝載系統為媒介,有效地巧妙組合各種運輸工具,使貨物從發貨方到收貨方始終保持單元狀態。從而通過轉換運輸方式削減總行車量,使每一種運輸形式都能發揮出最適應其運輸特點的應有的作用,尤其是可以充分發揮鐵路運量大、污染小的優勢。因此,政府可以通過制定相應的優惠政策,發揮指導作用,鼓勵企業選擇合適的運輸方式,實行聯合運輸,最終通過有限的交通量來提高物流效率,減少環境污染。
鼓勵企業開展共同配送也是政府政策的重要內容之一。共同配送是以城市一定區域內的配送需求為對象,人為地進行有目的、集約化的配送。它是由同一行業或同一區域的中小企業協同進行配送,統一集貨、統一送貨。通過共同配送可以明顯地減少貨流,有效地消除交錯運輸,緩解交通擁擠狀況,減少對城市環境的污染,同時也有利于提高市內貨物運輸效率,減少空載率,提高配送服務水平,降低物流成本。
(三)鼓勵綠色物流企業的建立和現有物流企業的綠色轉型
綠色物流企業是基于綠色化戰略,以采用綠色物流技術為其內在需求,以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最優化為其目標的新型物流企業組織形式。綠色物流企業實行全面的綠色管理,遵循“4Rs”原則。即:研究(Research)、消減(Reduction)、循環(Recycle)、再開發(Redevelop)。
對于新建的綠色物流企業,政府可給予相應的政策傾斜,使其能在物流活動中始終遵循“綠色化”的原則。而現有物流企業的綠色化轉型則是政府政策的激勵重點。做好現有物流企業的綠色規范和轉型,將使對綠色物流的推動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創造完善的技術環境
發展綠色物流。除了需要良好的法制和政策環境以外,還必須有技術上的保障,即還要以有利于環保和生態平衡的技術創新即綠色技術的選擇為前提。綠色技術的應用,不僅可以使產品生產中盡量減少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減少有害于環境的副產品的產生,而且可以使產品在使用期終結時也容易被處置,將其對環境的影響減少到最小程度。在物流活動的各個環節,綠色技術的運用是使其最終實現綠色化的關鍵,沒有物流技術的發展,就沒有現代物流的立身之地,綠色物流則更無從談起。
在美、日、歐等發達國家,對綠色技術投入和研究已經成為政府關注的重點。而從我國目前的情況來看,物流技術和綠色要求之間還存在較大的差距:例如,在規模化方面,我國的物流規模仍然較小,而且以自辦物流為主,第三方物流才剛起步;在自動化方面,物流的多數環節仍處于非自動化或半自動化之間,這是實現綠色物流的一大障礙;在電子信息化方面,我國當前的物流也遠未能與世界電子信息的進步相配套。因此,運用高科技和引進國外較為先進的綠色物流技術,全面開展物流企業的科學技術改造,通過第三方物流企業的建立和對物流流程、環節以及各種設施器械的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提高企業的營運能力和技術水平,最大限度地降低物流的能耗和貨損。增強環保能力,是發展綠色物流的技術前提。
但是。由于企業可以調動的資源有限,僅僅依靠企業自身的力量很難完成這一工作。所以,綠色物流技術的開發和應用,也需要政府給予各個方面的鼓勵和支持。
四、創造完瞢的經濟環境物流企業的綠色化,離不開經濟運行各環節的配合和協調。沒有綠色環保的生產消費,綠色物流就無法存在。反之,僅有綠色物流而沒有生產消費的綠色化,綠色物流也將成為無源之水。因此,物流企業的綠色轉型不能孤立進行。必須從系統構筑的角度,建立廢棄物的回收再利用系統。企業不僅僅要考慮自身的物流效率,還必須與供應鏈上的其他關聯者協同起來,從整個供應鏈的視野來組織物流,最終建立起包括生產商、批發
商、零售商和消費者在內的生產——流通——消費—-再利用的循環物流系統。
為了形成這種系統的綠色物流循環。必須使物流發展的產業環境相應綠色化。為此,政府需要進行產業政策的調整。我國目前正處在逐步實現工業化階段。不可能取消產業結構的常規化演替程序。直接達到產業結構的生態化階段,只能通過扶持對環境影響較小的第三產業,尤其是高科技產業和環保產業的發展來加快和優化這一過程,進而為綠色產業和綠色物流的發展創造條件。
除了相應的產業政策以外,政府的其他宏觀調控也可以為綠色物流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經濟環境。
具體包括:
(一)加強政府在生態與經濟協調發展上的綜合管理和宏觀調控職能
包括物流在內的經濟活動的綠色化本質上要求實現國民經濟的持續、穩定、協調發展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這種發展必須堅持走以綜合效益為中心的道路。因此需要在外貿、生產、環保等部門之間進行有效協調,并把環境保護納入基本國策范圍,在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時將其提到較高的位置,還需要有比較權威的管理部門來保證有關環保計劃目標的落實。即使是在西方市場經濟國家里,政府加強綜合管理和宏觀調控政策也是解決環境問題的重要內容。因此。要推動綠色物流的發展,我國政府有必要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組成一
個有權威性的管理機構,統攝環境保護工作,以此切實加強政府在生產、流通、生態、環境與社會各方面的綜合管理和協調職能,促進生態與經濟緊密結合、協調發展的實現。
(二)包括稅收、融資、收費標準在內的其他
宏觀的經濟調控方法提高排污收費標準。從我國目前的情況來看,可以針對排污收費標準明顯低于環保設施運行費用的情況,逐步提高收費標準,最終使排污收費高于環保設施的購置費和運行費,使企業從自身利益出發,進行綠色生產,發展綠色物流。
稅收調節。對實施綠色生產、開展綠色物流的企業進行稅收激勵,對污染性企業實施稅收制約,通過征收環境稅迫使企業改革工藝、減少污染。我國現行的稅制結構中主要是流轉稅、收益稅等,資源稅所占比重較小,品目過少,應提高資源稅比重,增加資源稅稅種,這不僅能促進企業進行環保生產,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還能為政府直接投資予綠色產業積累資金。
可以通過信貸、價格、補貼等手段為企業補充發展綠色物流所需的資金來源。例如,對企業用于環保生產的資金,可以向銀行申請優惠貸款;對重點綠色工業提供低價投入品或高價購買其產品,其價格差額由政府承擔;此外,對改革工藝,尋找新原料、新能源,開發綠色產品的企業,政府還可采用財政補貼的方式鼓勵其發展。
五、創造完善的人力資源環境
現代物流業的發展離不開優秀的物流人才。發達國家物流業發展的經驗表明,系統的物流教育體系和物流專業人才的培養,對于物流業的發展具有重妥的推動作用。
以美國為例,在物流人才需求的推動下,美國已形成了較為合理的物流人才教育培訓體系。首先,建立了多層次的物流專業教育,包括研究生、本科生和職業教育等多個層次。許多著名的高等院校中都設置物流管理專業,并為工商管理及相關專業的學生開設物流課程。其次,在美國物流管理委員會(AmericanCouncilofLogisticsManagement)的組織和倡導下,全面開展物流在職教育,建立了美國物流業的職業資格認證制度,例如,倉儲工程師、配送工程師等若干職位。所有物流從業人員必須接受職業教育,經過考試獲得上述工程師資格后,才能從事有關的物流工作。
同樣,綠色物流的發展與推廣也需要既懂得物流技術又具有環境保護觀念的物流從業人員。近年來,隨著我國對物流的認識和研究逐步深入,部分成果巳開始付諸實踐并發揮著積極作用,部分高校也已相繼成立各類環境科學專業,全國已有多種環境學科,多個博士點和碩士點,但對綠色物流卻少有問津。綠色物流作為新生事物,對營運籌劃人員和各專業技術人員要求面廣、層次較高,各大專院校和科研機構只有針對性地培養和訓練,才能為綠色物流企業輸送更多合格人才。也只有建立了系統的人才教育體系,現代物流才能在綠色的軌道上運
行。
六、制定綠色物流標準
目前,我國控制污染的技術標準主要有排放標準和產品標準。排放標準即對某一污染源在單位時間內的排放物中所含的污染成分規定允許含量,產品標準規定了產品物理的乃至化學的性能以及這種產品在使用過程中所排出的污染物的最大允許量。由于技術、經濟上的原因,目前我國產品標準與排放標準的制定很不嚴格,指標偏低,且不完備,與西方發達國家有較大的差異。在此情況下,政府應借鑒國外先進的技術標準,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制定出比較嚴格的、與國際標準相接軌的產品標準和排放標準,并針對性地制定與綠色物流直接相關
的環保標準,從而使綠色物流活動的推廣在一個較高的起點上展開。
七、對民眾進行教育和引導
當政府和企業都對綠色要求作出積極的反應時,社會公眾作為一個整體也必須對此作出積極反應。如果社會對于環境污染的產生和處理無動于衷,那么政府和企業的努力也將事倍功半或收效甚微。而要使公眾認識到綠色要求與提高福利或者改變貧窮落后之間存在矛盾,進而對污染環境的行為進行抵制,則需要政府通過各種途徑進行宣傳和引導。同時,政府也要使公眾成為綠色物流的主要受益者。這樣,公眾就會重新調整自己的消費行為,把自身需求的滿足與企業更有益于環境的產品和服務結合起來。就我國目前的情況而言,廣大消費者的綠色消費觀念雖有所增強,但真正行動的還不多。我國廣大消費者對綠色產品和服務所持的消費心態不完全一樣,甚至有較大的區別。從消費者總體上來講,往往處于經常心動而沒有行動階段。因此,提高公眾對環保、綠色消費、綠色物流與可持續發展的認識,向廣大消費者寅傳生態環境的重要意義,針對不同的對象采取不同方式進行教育培訓,通過環保機構的各類公益活動,引導廣大消費者將其眼界從自身擴展到自然生態環境及整個社會范圍,提供綠
色消費的觀念和方式,加強公眾的環保意識,使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明確綠色物流的意義,使綠色觀念深入人心,并動員全社會的力量來促進企業增強環、保意識,監督企業實施綠色物流,是政府引導綠色物流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
參考文獻:
[1]王長瓊.面向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物流管理[J].科技進步與預測,2002,(2).
[2]羅鍰.現代物流問題初探,商業經濟文萃[J].2002,(5).
[3]胡學君.綠色消費浪潮與我國的對策[J].審計與經濟研究,2000,(10).
[4]甄翌.綠色管理及其對我國企業的意義[J].河南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0,(11).
[5]王長瓊.綠色物流的產生背景及發展對策初探[J].物流技術,2002,(6).
[6]發展首都綠色流通事業的對策研究課題組.綠色流通與可持續發展[J].中國物資流通,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