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流通賺一個買賣差價,一筆錢做一單生意。現代流通強調集成式供應鏈服務,通過集成式服務,一筆錢能串成好幾單生意。”浙江省物產集團公司流通部部長廖建新一語道出了他們的“另類生意經”。
大型現代流通企業集團浙江物產通過采用國際先進流通貿易商的通用做法——集成式服務,營業額已經從10年前的180億元發展到2005年的486億元。
集成式服務帶來“多贏效應”
集成式服務,其實是供應鏈服務,即通過信息化,打通供應鏈所有環節。這樣操作下來,整條供應鏈對客戶就是最優的:價格最便宜,服務最便捷,供貨周期最短,客戶滿意度最高。
浙江物產有關負責人介紹說,比如客戶采購物資,因為庫存或下游企業欠賬等原因付不起款,可通過銀行的“保理業務”解決,即把應收款打包給銀行,由銀行支付貨款,銀行對該企業的經營進行跟蹤監督,它的貨一賣出,相關款項就打到了銀行的賬戶上。還有一種情況是通過銀行為客戶開具信用證,解決客戶的采購融資。銀行本來只是管錢的,現在介入了監督企業管理,變成了既收服務費又收貸款費,還加快了資金的流轉,它也很合算,“一筆生意讓三方受益”。
這就是集成式服務帶來的“多贏效應”。集成式服務還可以調配上下游資源,通過資源的合理組合產生效益。但是,問題在于,究竟憑借什么樣的手段,才能實現如此便捷、一舉多贏的“集成式服務”?
應用是關鍵
傳統流通經營業態比較單一,主要靠經營人員的個人能力與經驗做大宗批發業務,利用信息不對稱和時空差,賺一個買賣差價。現代流通是專業分工,業態多元化,有代理分銷連鎖、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等,大面積采用金融技術、信息技術和物流技術,以此擴大服務與管理半徑,實現更大范圍的資源優化配置。
而一筆錢做多單生意的“多贏模式”,一個基礎性條件就是信息手段要跟得上。“我為別人開信用證,就要了解他的信用,他的生產周期、產品質量和性價比,以及他的經營風險等等。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會跌入資金斷裂的泥潭。”
廖建新認為,在浙江物產的戰略轉型中,最重要的就是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先進的經營理念和業態是借助于信息手段才得以構建和實施的。
“只有用現代的金融、物流的能力才能夠為客戶提供綜合式的、一站式的或者個性化的服務,才能贏得市場競爭。”廖部長說,“依托現代信息技術的管理能力、大量的數據處理能力、數據中心、信息中心的基礎上,才有可能為客戶選擇最優的價格、最優的物流路線、最優的融資方案。”
信息化,確實給浙江物產帶來了許多意外驚喜。
拿資金管理來說,以往為了考慮支付能力,集團每個成員公司都要準備數百上千萬元備付金,集團上百個成員公司就是數億乃至十幾億元。集團引入國內領先的管理軟件公司金蝶的EAS后,實現了基于信息手段的金融服務一體化管理,依托集團統一的金融平臺,對資金統一調度,實現成員公司賬戶資金的歸集管理,只需在銀行做一個資金總備付即可,這樣,整體備付金就減少了30%至40%,資金周轉由每年3.2次加快到4.2次。
決策是否科學,最終會體現在經營利潤是否增加和成本是否下降。做生產物資的買賣,因其流通批量大,獲取的單位差價通常很小,能拿到1%利潤就不錯了,近幾年全國物資流通行業的平均利潤為0.9%左右,而浙江物產2005年做到了1.2%。
轉型要靠信息化網絡 “實現商流、物流、資金流有機結合是現代流通的要求,而信息技術是實現這三者結合、促進浙江物產集團向現代流通企業轉型的基本要素。在我們的經營中,信息網絡化是貫穿始終的靈魂,起到了支撐作用。”集團信息部主任徐云彪說。
浙江物產的信息網絡化有三條主線。
第一條線是建立了企業信息增值網(VPN通道)。有了這個通道就可以集成很多應用系統,實現與145家成員企業的聯動。
第二條線是辦公與財務的信息化。成員企業地域分布越廣,OA體現的優勢越明顯,目前境外的一些項目也可以通過OA實時與總部傳送信息與資料。
第三條線是電子商務。浙江物產的電子商務正逐步建成為一個網站群,在互聯網上開設了一個永不落幕的展示窗口,集團門戶網站受到業界的高度關注。
浙江物產集團的下一個目標是進一步推動集團各成員單位的ERP應用,用數字神經推進更大范圍和更深層次的增值服務。按照浙江省政府的要求,到2010年浙江物產的經營規模將達到1000億元,銷售利潤率要從現在的1.2%提高到1.5%。
上一篇:華潤杜邦物流信息化案例
下一篇:易通物流管理信息系統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