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打“算盤”的CIO更有價值
2007-3-12 15:08: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數據中心(IDC)及容災備份系統是王志浩來海信后力推的信息化項目。“這兩套系統花了幾百萬元,但是我一點都不心疼。”王志浩說。
當初,王志浩提議建設數據中心時,海信IT部門的員工還沉浸在ERP等系統成功上線的喜悅中,很少有人注意到海信的IT管理其實已經出現了隱患。就在此時,王志浩提出應該建設新的數據中心,而且要搭建最好的容災備份系統。
當時,有員工非常不解,覺得這錢花得沒有必要,他跟王志浩開玩笑道:“王總,是不是被911炸怕了?國內有幾家企業有容災備份系統?”王志浩沒有理會其調侃背后的質疑。他告訴員工們:“過去,如果海信的某些系統癱瘓了,我們可以通過手工賬把數據找回來,但現在我們所有的核心業務都跑在系統中,數據也都是電子的,系統一旦宕機,所有的數據哭都哭不回來,我們的業務會因此而癱瘓。”幾天后,臺海關系出現波動,這位同事意識到天災人禍隨時都有可能發生,王志浩建設數據中心及容災備份系統的決定并不是杞人憂天。
王志浩不但決定數據中心及容災系統一定要建,而且他堅持在系統選型上,用最好的備份軟件,以保證最佳的異地備份水平,他在青島近郊黃島搭建了先進的備份中心。
2003年,王志浩重新規劃建設了海信的呼叫中心和CRM系統。在這個項目實施的過程中,也能看到其“該花的錢一定要花”的原則。當時,他在CTI(計算機電話集成系統)、IVR(交互式語音響應系統)等核心軟件的選用上,同樣沿用了“要用最好的產品”的思路。CTI系統是呼叫中心關鍵的軟件之一,直接關系到主動呼出等功能,“要支撐我們的業務發展,特別是提升主動銷售的能力,一定要用最好的CTI和IVR”。事實證明王志浩當初的選擇是正確的。去年夏天,青島遇到多年來罕見的酷熱天氣,空調非常暢銷,僅3天海信就賣出了幾萬臺空調。當時,海信客服中心的電話快打爆了,要不是呼叫中心有強大的核心軟件的支持,極可能癱掉。目前,海信在青島的呼叫中心已經建成。它將與王志浩規劃中的濟南、北京、西安等呼叫中心一起,形成未來支持海信全國銷售和客服的支撐體系。
不難看出,在“該花的錢一定要花”的背后是王志浩對海信業務發展的前瞻性認識。如今,海信的運作模式已是今非昔比,其全部業務數據都直接從信息系統的業務模塊中生成。作為CIO,保證企業數據的安全、保證信息化前期投資的持續有效是其必須提前應對的。王志浩花的每筆錢的背后都是在配合企業未來發展的不同節點。
該省的錢一定要省
王志浩堅持“該花的錢一定要花”的同時,他也執守著“該省的錢一定要省”的花錢之道。在圍繞企業需求,積極進行IT投資的同時,CIO需要明確在哪些地方可以節流。這絕不僅是為了節省而省錢,它需要以投資回報為大前提。
王志浩精辟地總結了花錢與省錢的根本原則在海信IT部門廣為流傳。其中,讓海信集團信息技術中心副主任史琛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今年不花明年的錢”。很多企業在IT設備選型時,往往會給企業今后3~5年的發展打出余量,因此會購買比目前需要的容量或性能更強大的設備,這可能會使得設備在頭兩三年有所浪費。王志浩一反通常的做法,堅持“設備只要夠用就行,今年需要多大容量就買多大的設備;以后,企業發展了,在這些可擴展的設備上進行升級就可以。”
在海信上 ERP時,很多ERP廠商都向王志浩推薦能夠承受比現有業務容量更大的硬件設備。王志浩一口回絕了廠商的建議,“ERP全部實施完要兩到三年。兩三年后,我們只需更換硬件的芯片就行了,這能省很多錢”。王志浩對硬件的投資態度并沒有被他帶到軟件選型上,在軟件投資上,他非常舍得花錢——那上面固化的可是海信的核心業務乃至能力,“這個錢不能省”。
近3年,海信進入了大規模信息化建設時期,但其IT總投資還不到1億元,其中最大的信息化項目——ERP的投入僅2700萬元。這同王志浩在硬件上提倡省錢的原則有很大關系。通常一個IT項目,硬件的投資比例約占到60%~70%,海信因為本著“夠用就行”的原則選擇硬件產品,使得其整個IT投資減少了至少10%左右。
王志浩對待帶寬的態度也是“夠用就行”。為節省租用帶寬的費用,并同時保證寬帶的速度,他要求海信的員工將使用網絡的時間錯開,如晚上結賬時,讓ERP的相關人員用,開視頻會議時,把帶寬讓給視頻會議用。如此精心地節流,使海信租用寬帶的費用節省了至少一倍。
王志浩認為,CIO在省錢的同時,還要堅持自己的立場。“不能聽別人忽悠”是他的口頭禪。在他看來,IT廠商往往“各懷鬼胎”,因此企業的IT部門的員工一定要具有識別技術的能力,“分清哪些技術對自己有價值,哪些錢該花”。有一次,王志浩在選型網絡存儲系統時,大家極力推薦一家跨國企業的產品,王志浩極為不客氣地指出:“我不會用那家的產品。原因很簡單,我們不需要,因為海信不需要24小時不間斷運營,我沒有必要花這么多錢承擔一個高可用性的產品。這是以企業的自我需求為中心的選型原則。”
王志浩的“獨立”原則,讓與其打交道的IT供應商做出了“海信信息化最容易做,海信信息化也最難做”的感慨。作為海信集團的副總裁,王志浩不僅主持企業的信息化建設,他還主管著海信的計算機、軟件、網絡安全、商用設備等信息類產品公司,長期的商場打拼經驗告訴他,“IT供應商的招待費用遲早都要攤在合同里,因此,我讓他們有話直說,不要總想請吃飯什么的。” 由于省去了很多“鋪墊”環節,供應商們覺得海信信息化最容易做。但另一方面他們也很頭疼,因為王志浩不僅精通業務,還甚懂技術,他在來海信之前曾任美國世界通信公司(WORLDCOM)數據中心工程部經理,接觸過很多先進的IT技術,因此對技術和產品的辨別能力極強,因此IT供應商覺得和他打交道也最難,因為很難通過“忽悠”做成生意。
牢記投資回報
王志浩嚴謹地拿捏著花錢與省錢的分寸,實則是想讓每一筆IT投資保值。他認為,對于IT投資回報的重視程度是信息化能否成功的最關鍵所在。對IT投資回報的重視與王志浩的職業角色密切相關,目前,除了擔任海信集團的CIO外,他還是子公司的經營者。“作為經營者,你不得不考慮投資回報,否則就不稱職。”5月27日,他在一次由本刊主辦的CIO沙龍活動中,對30多位來自各地的信息主管們強調道。
來海信之前,王志浩曾仔細分析過海信當時的信息化狀況。當時,他吃驚地發現,海信信息化雖然起步不晚,也投入了大量資金(基礎網絡方面累計投入1400多萬元、廣域網絡設備投資200多萬元、電信線路租金240萬元/年、應用軟件投資將近3000萬元),但除了網絡基礎投資依然發揮著效用外,其他IT投資基本不再使用。他覺得,造成這樣后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原因是各子公司各自為政,沒有統一的IT規劃和管理,更沒有專人控制每筆IT投資,評估其投資回報。于是,他來海信后先完成了“海信集團信息化建設5年規劃”,整合了子公司各自為政的信息化建設模式,統一了軟硬件平臺。
因為身兼信息化建設和子公司經營兩大任務,在業務經營壓力下,節約而有效的IT投資作風在王志浩身上逐漸形成,他深知企業的“錢來之不易”。10多年來,國內家電制造企業被價格戰消耗得利潤微乎其微。企業和市場的現狀堅定了王志浩對投資回報的重視,“要盡可能降低投資成本、提高IT收益”。
2003年初,王志浩接手海信的IT建設后,開始每年對已建的IT項目進行投資回報分析,目前已經初見成效。去年,海信給國家發改委的信息化工作匯報中羅列了這樣一組數據:ERP系統推廣后,每年降低相關企業采購、管理等成本共500萬元;PLM(產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統提高設計人員的工作效率50%,每年可節約費用1500萬元;ERP和PLM系統使廢品返工量減少80%,減少更改、提高產品質量10倍,因提高質量而降低的成本達每年3000萬元以上。
其實,ERP和PLM兩大系統對海信的作用很多是無法量化的,它們更多的功能是作用在改進企業管理和流程、變革工作方式和商業模式上。而IP電話、視頻會議等IT項目則讓海信的管理者看到了切實的IT投資回報。如今,海信因為采用IP電話代替長途電話,每年節省的長途話費為200萬元;視頻會議系統建成后,海信的駐外人員回總部開會的次數減少80%以上,每年節省的差旅費及培訓費就達300萬元。
這些IT支出背后的回報鮮活地影射在海信所有員工的心中,這讓王志浩很欣慰。對于IT投資回報的重視程度是信息化能否成功的最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