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爾、伊萊克斯對壘分銷物流
2007-3-15 15:18: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第五屆物流技術與管理發展高級研討會吸引了全國物流界精英齊聚成都。在會上,家電雙雄伊萊克斯和海爾的物流負責人分別就各自的物流系統作了精彩演講,并稱公司發展很大程度緣于其先進的物流體系。
伊萊克斯的外包物流體系和海爾的自建物流體系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模式,兩個同行,到底誰的物流體系更能把握住市場命脈呢?兩家公司的物流負責人分別接受了《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的專訪。
海爾:自建物流
中國家電第一企業海爾集團是國家經貿委確定的34家“現代物流工作重點聯系單位”之一,也是進入其中的唯一一家家電企業。海爾物流推進本部項目處處長周行將海爾物流特色總結為:借助物流專業公司力量,在自建基礎上小外包,總體實現采購JIT、原材料配送JIT和成品配送JIT的同步流程。
周行說,這一同步模式的實現得益于海爾的現代集成化信息平臺。海爾用CRM與BBP電子商務平臺架起了與全球用戶的資源網、全球供應鏈資源網溝通的橋梁,從而實現了與用戶的零距離,提高了海爾對訂單的響應速度。海爾的BBP采購平臺由網上訂單管理平臺、網上支付平臺、網上招標競價平臺和網上信息交流平臺有機組成。網上訂單管理平臺使海爾100%的采購訂單由網上直接下達,同步的采購計劃和訂單,提高了訂單的準確性與可執行性,使海爾采購周期由原來的10天減少到了3天,同時供應商可以在網上查詢庫存,根據訂單和庫存情況及時補貨。網上支付平臺則有效提高了銷售環節的工作效率,支付準確率和及時率達到100%,為海爾節約了近1000萬的差旅費,同時降低了供應鏈管理成本,目前海爾網上支付已達到總支付額的20%。網上招標競價平臺通過網上招標,不僅使競價、價格信息管理準確化,而且防止了暗箱操作,降低了供應商管理成本,實現了以時間消滅空間。網上信息交流平臺使海爾與供應商在網上就可以進行信息互動交流,實現信息共享,強化合作伙伴關系。
除此之外,海爾的ERP系統還建立了其內部的信息高速公路,實現了將用戶信息同步轉化為企業內部的信息,實現以信息替代庫存,接近零資金占用。
“正是由于有了快速高效的信息流,海爾物流過程中每一個點的成本都是最低的。”周行介紹,在采購JIT環節上,海爾實現了信息同步,采購、備料同步和距離同步,大大降低了采購環節的費用。信息同步保障了信息的準確性,實現了準時采購。采購、備料同步,使供應鏈上原材料的庫存周期大大縮減。周說,目前已有7家國際化供應商在海爾建立的兩個國際工業園建廠,愛默生等12家國際化分供方正準備進駐工業園,與供應商、分供方的距離同步有力保障了海爾JIT采購與配送。“海爾的采購費用每年要降10%。”在原材料配送JIT上,海爾使用了標準化、單元化、集裝化技術和機械化、自動化搬運,以及條形碼識別和無線通信技術,用電子看板下達工作指令,完成物料拉動,并由模塊化BOM集成化進行質量控制,這一系列先進技術保障了海爾的工位庫存材料不超過四小時,快速完成產品制造。在成品配送JIT上,海爾利用集團的配送資源,同國家郵政總局、中遠集團、和黃天白,以及歐洲等專業物流公司合作,完成運輸環節,目前海爾國內可調配車輛已達16000輛以上(其中海爾擁有200輛車)。同時海爾在全國還建立了12個配送中心,每天按照訂單向1550個專賣店和9000多個網點配送100余個品種,5萬多臺產品,形成了完善的成品分撥物流體系、備件配送體系與返回物流體系。實現了中心城市8小時配送,區域內24小時配送到位,全國范圍平均4.5天內配送到位。周行說:“我們現在租用的倉庫面積還比較大,但在海爾的物流體系中倉庫就是中轉庫,庫存周期會越來越短,面積也會越來越小。”
對于海爾物流的小外包,周行十分看好:“由于物流中倉儲、運輸環節的先期投資較大,而且需要投入較大的管理成本,這對企業自建物流體系來說不劃算。兩年前,我們把這兩個環節從海爾自建的物流體系中分包給了專業物流公司,但要由海爾統一進行協調管理。兩年多來,我發現這種方式對企業非常有利而且十分劃算。而有些公司現在采用的還是大外包,即把整個物流體系包給物流公司去做,使這一環節受制于人,非常不利于企業自己統籌管理,而且現在很多專業物流公司也沒有能力做全方位的物流工作,這對企業自身的發展也十分不利。
伊萊克斯:外包物流
伊萊克斯正是周行提到的采用大外包物流體系的企業,陳向東是伊萊克斯的全國物流經理,他已經是第四次參加這一會議了。自從陳掌握伊萊克斯的物流大權后,僅伊萊克斯的冰箱市場占有份額就迅速從零躍升至了12%,其中陳向東功不可沒。
第三方物流公司也立下了汗馬功勞。對于大外包的好處,陳向東有自己的一套理論。
1995年,伊萊克斯與長沙中意電冰箱廠合資組建伊萊克斯-中意電冰箱有限公司時,就明確了責任分工:伊萊克斯只負責產品生產,而中意冰箱廠全權負責產品的銷售與售后服務工作。隨后,伊萊克斯將物流又交由了專業物流公司負責。陳向東說:“其實選擇第三方物流公司比自建物流體系費用高,但對于伊萊克斯去年在中國近20億的銷量來說,只能選擇第三方物流。”他解釋,由于銷量不高,為了趕超第一名海爾,伊萊克斯只好輕裝上陣。
而且企業要自建物流體系,至少得有50億的銷量,形成一定規模才行。陳向東說:“雖然算下來自建成本要低些,但目前按同一型號單臺產品來算,平均下來海爾的成本要高于我們,他們自己做物流就劃不來。”
雖然是把物流交給了第三方,但陳向東還是要負責全面統籌,最令他頭痛的事就是庫存預測。剛接掌伊萊克斯的物流大權時,公司庫存預測的準確率只有30%-40%左右,到現在,公司的預測準確率已達到了70%80%。庫存是越低越好,但如何才能預測準確?會不會出現生產1萬臺產品,結果只要3000臺的情況呢?陳向東說,每個月5號,分公司都會從市場、大分銷商處收集信息,再把信息發往北京銷售總部,在總部由預測小組根據市場調研和歷史類比對數據進行分析、估計與評價,最后達成共識,做出預測。除了這些以外,陳說他還要操心存貨盤點的準確度、存貨周轉率和伊萊克斯在中國30多個倉庫的利用率等牽涉物流成本的關鍵數據。
陳說,由于伊萊克斯在國外銷量大,曾嘗試自建過物流體系,但后來覺得麻煩,不太劃算,又慢慢分包回去了。他解釋,自建物流體系首先要招進大量管理人才,物流成本會增多,而且物流部門做大了,和企業還會發生沖突,銷售老總能不能配合企業老總又是一個關鍵,太多的不確定因素增大了管理難度。交給第三方物流公司做,則輕松許多,而且第三方物流公司之間有一個游戲規則,便于有序競爭。“但不能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陳向東認為,企業把物流交給一家公司做,容易使企業受到牽制,只有交給幾家公司,讓他們之間進行競爭,優勝劣汰,對企業才有利。據透露,伊萊克斯在中國的物流目前就是交由包括寶供物流企業集團在內的三家物流公司在做。
陳坦言并不看好海爾的物流體系:“海爾雖然已經達到了規模效益,而且對物流十分重視,但他的攤子太大,在北京一個城市他的倉庫面積就達到三四萬平方米,而且他僅售后服務就有幾萬人在支撐,這個負擔太大。中國的物流畢竟才剛剛起步,沒有固定的模式可遵循,大家都還在摸索中,這樣對大家都有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