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變信息技術落后對物流發展的制約 行業信息化
2007-3-15 21:22: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我國的物流服務企業中,絕大多數物流服務企業尚不具備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處理物流信息的能力。現代信息技術落后嚴重制約物流的發展。
從國際經驗來看,物流領域是現代信息技術應用比較普遍和成熟的領域,物流企業正在轉變為信息密集型企業群體。目前,我國物流領域中現代信息技術應用和普及的程度還不高,發展也不平衡。據調查,我國的物流服務企業中,僅有39%的企業擁有物流信息系統,絕大多數物流服務企業尚不具備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處理物流信息的能力。
條形碼的缺失
條形碼作為商品標識方面的應用,目前國內約有60%制造企業的產品已經采用,相對而言大中型企業的普及程度更高。然而38.8%的零售企業并沒有完全實現條碼化。這不僅對零售企業利用POS系統實現銷售效率提高有較大影響,而且影響了整個物流流程的信息采集與反饋、物流企業與工商企業之間的信息共享和相互合作、以及物流作業自動化的開展。除商品條形碼標識外,高效的物流活動需要對由銷售單元組成的儲運單元、貨運單元及其在物流流程中的位置進行條形碼標識。
我國75%的企業的儲運單元和貨運單元都沒有條形碼標識,93.6%的制造企業、100%的批發企業和97%的零售企業都沒有采用位置碼。這三種條形碼應用水平低,直接影響了計算機管理的物流系統的運作。
如零售企業在接收供應商提供的貨物時,由于沒有儲運單元標識,就需要拆開儲運單元來獲得銷售單元的條碼,以產品的銷售單元條碼開始相關的信息管理活動,這就加大了手工操作的復雜性。
同時也影響以計算機為基礎的企業信息管理系統的運行效率,限制了倉庫管理自動化的實現。
EDI應用遠未開展
EDI作為一種新型有效商業信息管理手段,可以提高整個物流流程的信息管理水平和各個物流環節的協調發展。然而目前國內EDI的應用范圍還非常有限,相對集中在進出口企業與海關、商檢等管理部門之間的使用。我國真正意義上的EDI應用還遠未開展。在一定意義上,EDI應用水平低是制約工商企業利用外部資源和第三方物流企業的重要原因。
網絡技術尚在探索中
隨著互聯網技術商業化應用范圍的擴大和普及,網絡技術為信息的處理、傳輸和共享提供了更為便捷的手段和工具。網絡技術在物流方面的應用還處在起步探索過程之中。據調查顯示,我國建有局域網的企業,制造業為44.7%,批發業為31.3%,零售企業為62.7%。可以看出,局域網在我國企業中的普及水平還不高,只有零售企業的使用情況還比較好。
實際應用過程中,企業局域網目前還主要應用在信息共享、管理應用和打印服務等方面。此外,企業網站建設尚不普及,利用互聯網開展電子商務、電子物流等僅在少數企業中開始探索。
物流軟件使用不足
信息技術在物流領域廣泛應用的另一個主要標志,是針對物流活動的需要開發的、使用大量信息技術支持的的管理軟件。目前應用十分廣泛的物流系統集成軟件,有制造資源計劃(MRPII)、企業資源計劃(ERP)、供應商管理庫存系統(VMI),供應鏈管理(SCM)等。據調查顯示,ERP、SCM及VMI等集成系統軟件在我國企業中實施的尚不足十分之一,其中制造企業應用情況略好于流通企業,如流通企業中實施ERP的比例目前則僅為3%左右。
企業規制影響信息化應用
目前,中國物流產業總體規模還比較小。一個直接原因是大量的物流活動仍然停留在工商企業內部。以制造企業為例,其近80%的原材料和成品的物流服務由企業自我服務系統和供應商承擔的,只有20%的物流服務是有專業化物流企業提供的。
就工商企業內部的物流發展情況來看,由于工商企業普遍信息化水平較低,信息技術和信息管理在物流管理中的應用也比較少,物流活動還沒有成為企業管理者關注的重點,分散的、低水平的物流管理活動比較多見。
我國的第三方物流企業,為工商企業提供的物流服務仍然是以運輸和倉儲為主,與發達國家第三方物流企業的服務內容與手段相比,我國的物流企業不僅服務內容和手段過于簡單,而且更為的重要的是,在物流信息服務、訂單管理、庫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物流方案設計以及供應鏈管理等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物流增值服務方面,我國物流企業還沒有或根本沒有能力全面展開。因此,可以認為,我國多數物流企業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物流企業。
物流作業自動化是提高物流效率的一個重要途徑和手段,也是物流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國際經驗表明,物流作業自動化的實現,并不僅僅是各種物流機械裝備的應用,而是與大量信息技術的應用聯系在一起的。我國物流作業的自動化水平是比較低的,在搬運、點貨、包裝、分揀、訂單及數據處理等諸多物流作業環節上,手工操作方式仍然占據著主導地位。
應當說明的是,我國很多物流企業和工商企業都擁有一些自動化物流設備,如自動分揀系統、自動堆垛機、自動巷道起重機等,但是這些自動化設備并沒有充分發揮出其應有的效率。
由于我國多數企業沒有應用ERP、SCM等流程優化技術和EDI、互聯網等信息共享技術,使得上下游企業之間的物流活動難以得到有效的協調,其結果,一是上下游企業之間以供應鏈為基礎的物流流程優化和物流功能的整合無法開展;二是上下游企業之間物流活動中的重復操作、準確性差、可靠性低等問題無法得到根治,從而影響每一個企業的物流運作效率,增加物流方面的資源占用和成本開支;三是上下游企業之間沒有快速、及時和透明的信息傳遞和共享機制,其應對市場需求變化的快速反應能力就難以形成,不僅影響每個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而且直接影響到上下游企業乃至供應鏈的整體競爭能力。
信息技術在物流領域中應用程度普遍落后的現實,是物流市場競爭水平較低、充分競爭市場格局難以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圍繞物流設施和價格的競爭異常激烈。在信息技術沒有廣泛應用的情況下,物流企業能夠提供的服務比較單一,特別是集中在運輸和倉儲等傳統儲運活動方面,物流企業的競爭優勢只能通過其物流設施能力的提高和價格水平下降來體現。這種低層次的價格競爭反過來又會影響工商企業對物流服務企業信賴,從而影響物流市場規模的擴大和物流企業的長期發展。
競爭范圍仍停留在針對各物流環節的低水平上。發達國家物流企業依托信息技術的支持,物流服務和經營范圍已經轉向供應鏈全過程的物流管理和運作,為供應鏈上下游企業提供全面的物流解決方案和一體化的物流服務。
而我國絕大多數物流企業目前尚不具備為供應鏈上下游企業提供全面物流解決方案和一攬子服務的能力。
另一方面工商企業本身信息化程度也比較低,其內部物流功能整合和一體化也處在起步探索過程中,工商企業對全方位物流服務的市場需求還比較少;企業競爭仍然停留在圍繞工商企業在不同物流環節的服務需求這個初級水平上。
競爭主體多樣且比較混亂,以供應鏈為基礎的物流網絡和企業聯盟尚未形成。目前我國物流市場競爭主體非常多,既有專業化的物流企業,也包括擁有物流設施和能力的工商企業,還有相當部分的傳統運輸企業、倉儲企業及貨運代理企業。
受傳統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我國相當多的工商企業仍然保留著“大而全”、“小而全”的經營組織方式,從原材料采購到產品銷售過程中的一系列物流活動主要依靠企業內部組織的自我服務完成。
這種自我服務的內部物流組織及其效率的提高,在一定時期內仍然是我國物流市場發展的主流,并對物流企業構成較大的競爭壓力。而傳統上就從事物流活動的運輸企業、倉儲企業和貨運代理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以傳統市場和客戶為基礎,也在積極拓展服務領域,向物流服務領域延伸,成為物流市場競爭的一個主要群體。
由于這些競爭主體之間還沒有根據物流流程優化的要求形成必要和合理的分工關系,上下游企業之間和從事不同物流作業環節的企業之間的長期交易關系和分工協作關系都還沒有理順,也因此影響和制約了像發達國家那樣的企業協作群體或戰略聯盟的發展。
在我國物流市場規模還比較有限的條件,上述競爭主體之間的過度競爭就不可避免,這也是當前制約中國物流產業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瓶頸。
結論與對策
國家應當盡快制定推進我國社會和企業信息化發展的規劃或綱要,以加快我國經濟與社會信息化發展步伐,從整體上提高我國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水平,為物流產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技術環境和市場需求。在這方面我國有必要借鑒日本的經驗。90年代中期以來,日本通產省為促進企業信息化建設,制定了5年趕超歐美的戰略規劃,并為此專門設立了“信息化推進戰略本部”,制定了相關的法規。
信息技術應用水平的提高有賴于相關應用軟件和技術設備的開發,因此,國家要鼓勵和支持與物流相關的信息技術及相關設備的開發研究活動,一是在國家重點科研計劃中加大對物流技術、特別是物流領域信息技術應用方面的研究和開發力度;二是鼓勵和扶持企業運用信息技術改進物流管理和運營手段,如利用國家技改資金鼓勵流通企業和制造企業進行物流信息系統建設、引入各種先進的物流管理軟件和系統等;三是扶持上下游企業之間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的網絡建設和管理創新。
目前我國已經有一些內部物流管理水平較高的工商企業,也有一批發展迅速的物流先進企業,例如經貿委所聯系30家物流工作重點聯系企業。這些企業在應用信息技術方面有許多經驗和教訓,應當認真總結,為更多工商企業和物流企業更好地利用信息技術提供示范。
此外,有關部門還可以考慮在上述重點聯系企業中建立物流信息技術的應用和推廣的示范工程或基地,探索建立上下游企業之間建立物流信息共享機制的途徑和手段,加快信息技術在物流領域中的應用和推廣。
隨著許多信息技術在物流領域中的廣泛應用和物流企業信息密集程度的提高,物流從業人員的知識水平和技能水平也隨之發生變化。這就對物流人才的培養和物流從業人員的培訓提出了較高要求。政府應當拓寬教育和培訓渠道,鼓勵行業協會、企業和大專院校開展多方面、多層次培訓工作,并加快培育物流領域信息技術的研究和開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