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供應鏈:風險與管理
2007-3-15 21:26: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中國企業的國際化進程正在經歷市場摸索的階段,如何通過高效的運營管理來獲取國際競爭力則是一個值得我們重視和團體的命題。
一項世界最新研究報告顯示,企業在全球供應鏈運營管理方面有不少成功的案例。例如,BLACK & DECKER,世界知名的電動工具大型制造商,它的供應鏈網點遍布全球,通過降低成品的安全庫存水平,節省了超過幾百萬美元的庫存成本;同樣,時尚產品零售商Liz Claiborne也是一家全球制造的企業,但是通過減少庫存的供應天數依然能達到縮減成本的目的。因此,我們可以看出:雖然國際運營非常復雜,但實現高效的管理和控制并不是空談!此外,這兩個成功例子還說明了另一個問題:即使規模再大的企業也不可能單獨拉著自己的貨物在公海水域上只身漂流,他們所取得的成功依然需要供應鏈上的合作。
供應鏈越長,潛在風險越大
全球供應鏈和國內供應鏈具有完全不同的特征,它通常能延伸幾千英里,跨越幾個國家、甚至幾個海洋。由于各個地域在規章、法律方面的要求都不同,并且它們時時刻刻都在變化中,這就為供應鏈埋下了無數的潛在中斷風險;此外,供應鏈節點越多,潛在的延誤機會也就越多。全球化供應鏈隱藏著眾多不確定性,從而削弱了離岸作業和采購所帶來的價格成本節約。
這些問題已經引起了企業管理人員的重視,其中提前期(Lead Time)是國際運作的關鍵因素。因為全球供應鏈所要求的提前期(Lead Time)通常都很長,這對企業提高市場響應速度是非常不利的。此外,也有很多管理人員指出:不確定成本已經給產品帶來額外的成本負擔。當企業的部分供應鏈逐步走向國際化時,提前期(Lead Time)的延長、附加成本的提高等問題也隨著離岸制造和采購的發展愈加突出。全球供應鏈不僅使訂貨周期延長,而且還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因素,相對國內運輸來說,它的訂貨周期通常都是一周,在最糟糕的情況下,不確定性天數也就3、4天而已。而在國際物流中,訂貨周期長達65天之久,此時的不確定性天數就有25天,甚至更多。
國際物流運作中所隱藏的不確定性遠遠大于國內物流運作。單單一批貨就可能有20個實物和單證的交接點,而這種事情在國內物流中是幾乎不可能發生的。相對于國內運輸來說,政府在國際運輸中的介入程度要高得多。國際運輸不僅涉及到多種運輸模式,有海運、空運、陸運、聯合運輸等模式可供選擇,同時還要解決諸如時區、匯率、語言障礙、單證格式等復雜問題。
此外,延誤交付也會讓企業付出更多的時間成本和金錢成本。通常,管理人員會選擇提高庫存水平、或者使用更快捷但卻昂貴的運輸方式、又或者通過增加職員或運輸合作伙伴來抵制這些潛在風險。這些解決方法都會導致成本的巨幅上升。從長期的角度看,這些額外的物流和庫存成本必將大幅度削弱全球供應鏈帶來的成本節約效應。
成本管理因素復雜
成本管理已經成為全球供應鏈中最具挑戰的任務之一。從管理的角度來看,國內供應鏈的運作模式和全球供應鏈的運作模式是完全不一樣的,要想把資本投資控制在最佳水平更是難上加難。很少公司能夠把握好自己的國際運輸成本。額外運輸成本、中介商酬金等負面因素都將削弱預期的成本節約。
在從事物流工作的職員看來,供應鏈就意味著辛苦工作、需要經驗老道的解決問題能力、以及不停地給物流合作伙伴打電話和發傳真。將近三分之二的公司依然使用EXCEL數據表、以及e-mail來完成相關的物流作業。隨著全球原料采購和銷售的增長,交易、合作伙伴都需要得到有效的管理。但是,有限的資金預算并不允許物流部門繼續在這些問題上投入更多的人力。當前,在全球化物流中依然廣泛延用的手工作業流程已經逐漸不適合企業的發展需要。國際化高級人才和信息管理系統的落后已經成為全球供應鏈發展的瓶頸。
信息透明度是重要條件
當然,取代手工作業的最佳選擇就是自動化。研究顯示:優越的流程、自動化技術改良、以及提高物流的運營與合作是促使全球供應鏈取得成功的基本條件。
管理全球供應鏈成本和提高物流績效需要以降低不確定性為核心——主動地管理供應鏈以提高供應鏈的可靠性和可預測性,同時針對潛在的供應鏈中斷問題制定可行的解決方案。信息系統不僅要為物流提供可視性(visibility),同時也要為信息流和成本(資金流)提供可視性(visibility)。此外,這些應用系統還必須將供應鏈網絡上所有的參與者連接起來。要把復雜的全球供應鏈管理得當,一體化、系統化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國際上的專業軟件公司已經開發出成熟的全球貿易優化軟件。此外,在國際物流方面擁有豐富經驗的第三方物流商,他們也已經將自有的運作平臺和合作伙伴的運作平臺進行整合。其中,確保合作伙伴擁有足夠的信息可視性(visibility)依然是最重要的事情之一。獲得即時的信息必將有助于改善運營計劃。可視性(visibility)越好,計劃就越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