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分析,我國的物流業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與國外的先進物流企業相比,有些地方還差強人意,主要表現有:物流企業“小、少、弱、散”的現狀中國物流市場發展仍未趨成熟,目前全國注冊的物流公司雖然有多達七十萬家,但當中只有低于1%是真正的綜合物流企業,其余的大部分是單純的貨運代理、運輸或倉儲經營者。由傳統的國有運輸企業發展起來的物流企業在我國的物流企業中還占有較大的比例。它們受傳統經營意識和管理體制的影響,集約化經營優勢難以發揮,規模經營、規模效率難以實現,設施利用率低。而新興物流企業的規模小、資金少,在規劃以及經營管理上都缺少經驗。據有關資料顯示,近8年來,全國新建的物流園地約70%是閑置的。
巨頭連續出手引國家關注
在剛剛過去的2006年里,國際物流巨頭憑借雄厚的資本、先進的物流理念、管理技術和人才優勢加快在我國物流市場布局。在2006年,國內物流界有三件“震驚”的事情:一是荷蘭跨國物流商TNT以“購買式”兼并華宇物流企業;二是FedEx以4億美元收購了和大田合資的快遞公司;三是UPS以1億美元的代價同中外運協議分手,這被業內認為是外商獨資化舉動的一個開始。“隨著中國對加入WTO物流市場開放承諾的兌現,外資物流企業進入中國更多地會選擇控股或獨資經營。”中國交通運輸協會常務副會長、著名的物流研究專家王德榮教授如是說。“目前是一個產業整合的時代。跨國公司之所以能做大做強,大多是通過資源整合。我國的物流企業除不斷整合自身現有資源,還應加快對社會物流資源的整合,以最快的速度、最少的支出和最有效的方式,擴展服務網絡建設,實現企業集團化、規模化經營,鞏固和擴大在物流市場中的占有率。”王德榮說。
在上述并購案例中,外資物流企業憑借資金和技術優勢,對國內網絡較為完善的民營物流企業進行了多次并購,進一步增強了競爭優勢。這一方面促進了物流業的資源整合,另一方面也引發了業界對于“威脅”的警惕。
2006年,國家發改委、商務部、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完成了一份題為《外資進入中國物流業的影響及其政策建議》的課題報告。該報告提示政府部門重視物流業部分領域出現的外資壟斷現象,提出了制訂規制法案、建立物流產業基金、召開跨國物流企業座談會等政策建議。目前在物流業的三個領域中,外資已經占據了短期內難以打破的壟斷地位。這三個領域是:國際快遞、航運物流,以及進入中國的國外制造企業、餐飲企業帶來的物流業務,如汽車物流、特種鋼材物流等。
該報告指出,政府有必要進行物流業的進入規制,一方面防止外資企業壟斷某些領域,獲得超額壟斷利潤;另一方面防止外資企業通過掠奪性定價,摧毀中小物流企業。據悉,國家發改委、商務部等部委對此表示了密切關注,但沒有發表明確意見。記者獲悉,今年5月,聯席會議將召開會議,有可能正式研究如何規范外資進入中國物流業的事項。
外資覬覦由來已久
2005年12月11日,是中國加入WTO的又一里程碑,標志著外資物流公司即可在華設立獨資分公司,中國物流業將敞開大門,直面世界物流業的挑戰和競爭。當年,美國聯合包裹、荷蘭天地快運(TNT)、德國敦豪等物流業的國際快遞公司受政策限制,都是通過與國內物流行業的合作聯姻方式而進入中國,吸引他們的是中國所擁有的被世界認為潛能最大的物流市場。據預測,到2010年中國物流市場將達到11972億元,并將每年保持20%的增長速度。
2005年2月3日,荷蘭天地快運(TNT)在上海宣布,將在中國物流市場推廣特許經營制度,中國成為第一批在物流行業發展特許經營的國家。而國際快遞業巨頭德國敦豪公司已經在去年2月開通青島-杭州-香港的全貨機航班。稍前美國聯合包裹服務公司(UPS)也在青島開通了直航業務。全球快遞巨頭正在紛紛搶灘,他們在中國北方眾多機場中最終選擇的是青島流亭機場。當初,他們篩選出天津、大連、青島3家作為備選,結果青島流亭機場勝出。
據專家分析,外資單獨進軍中國物流市場的數目,不會顯著增加,因為現時已有不少外資企業透過合資公司形式,與本土物流經營商展開了很好的合作關系。也有很多外資早已透過CEPA以香港注冊公司方式,獨資打入中國物流市場,市場應該不會產生很大變化。中國物流市場將會在未來數年內出現重要變化,但不會在短期內內產生翻天覆地的改變。
外資的優勢在于科技和管理,結合本土企業的經驗和固有網絡,才能發揮最大的作用。面對四方八面的挑戰和市場轉變。一些業務已上軌道的本土物流公司,會不斷被不同的外國物流公司提出收購和整合。
外資企業會透過直接收購擁有固有業務的中國本土物流公司,作為進軍市場的方法。一批未曾涉足中國市場的外資公司,應該會有較大的耐性先以合作形式進行試探。中國很多內陸城市的物流商機十分廣闊,外資公司要完全滲透整個中國市場,尚需要一段漫長時間,因此本土企業必須在這段空檔時期好好裝備自己,盡快吸收外資合作伙伴的長處,在兩年以后中國本土物流企業將面臨更嚴峻的挑戰。
扶持政策有望再放開
在今年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會長陸江提案指出,從我國經濟發展的需要和國際經濟競爭的趨勢來看,我國現代物流業尚處于初級階段,發展的差距和潛力仍然很大。物流是個新行業、新產業,特別需要國家相關政策的扶持。目前,業內比較關心的問題主要集中在稅收、交通、土地、金融和人才等制度和政策方面。特別是稅收制度方面,企業的反映仍然比較強烈。一是沒有統一的物流專用發票,不適應物流企業一體化運作、“一票到底”的物流業務發展需要,也不利于實施針對物流企業的專項稅收政策。二是各業務環節稅率不統一,且某些環節稅負過重,特別是作為物流基礎性服務的倉儲業務,其盈利能力遠低于運輸業務,但實行高于運輸業務的營業稅稅率。三是物流外包已成為物流發展的趨勢,但交易次數越多納稅越多,不利于企業分離外包物流業務。四是物流企業自開票納稅資格的認定要求必須自備運輸工具,不利于社會資源的整合。五是網絡型物流企業統一繳納所得稅,還有許多條件限制,不利于物流企業網絡化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