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網:菜地到餐桌直通車
2007-3-30 21:01: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一張信息化的網絡聯通菜地與餐桌,直供的模式讓你足不下樓就可以買到最新鮮的蔬菜,更大的商業價值在于,當這個物流平臺一旦建立完善,在上面跑的就不僅僅是蔬菜了
文/本刊記者 龐建新
一項新興的服務解決了居住在北京市東河沿小區3號樓的李奶奶的大問題。
李奶奶已經80歲了,一個最大的煩惱就是每天要走很遠的路去買菜,畢竟年紀大了,走遠路感到很累,平時她只是偶爾在樓下活動活動筋骨。而且就在前幾天,李奶奶從二樓走下來時不慎崴了左腳,連下樓也困難了。
但李奶奶現在即使不下樓她也會買到她想吃的新鮮蔬菜。在東河沿小區有一家“菜網配送站”,站里的一位王師傅專門負責給小區送菜,哪個樓哪位老人不方便買菜,或者誰忘記了今天來取菜,他都會按照公司的規定送貨到家。
從菜地到飯桌
“足不出戶就能吃到當天的新鮮菜”是城里人的一個夢想,居住在鋼筋水泥的叢林里,城里人幾乎已經忘記了“新鮮”本該是什么樣的味道。每日能吃到無農藥的蔬菜已經算是很奢侈了,24小時之內的新鮮又無公害的蔬菜他們似乎覺得“不太可能”。
有人正在努力把這個“不太可能”變成了“能”。他就是孟晶。
2004年的春節,孟晶和幾個朋友一起閑聊,河北永清縣一位領導的朋友悶悶不樂,他在犯愁縣里農民的蔬菜賣不出,農民得不到好的收入,上好的蔬菜只能成批爛在地里。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有10多年物流經驗的孟晶開始琢磨,既然農民賣不出去,城里人又買不到,如果能夠在兩者間搭建一個網絡平臺,從菜地到餐桌,皆大歡喜。
搞國際運輸的孟晶很早就留意了國外物流配送系統,設計一個好的系統是搭建平臺的關鍵。回到北京后,孟晶找到一批好友,他們中間有搞綠化的,有在微軟公司上班的,他讓朋友們一起出出主意,如何把這個平臺搭建起來。
做事周密是孟晶的風格,24小時新鮮蔬菜的“菜網配送”計劃開始醞釀實施了,時間長達一年半之久。
2005年3月,孟晶把蔬菜基地落實到距離北京60公里的河北永清縣境內,這塊基地是目前環北京周邊惟一的“國家級無公害蔬菜生產示范基地”,是農業部確定的達標基地,永清縣擁有32萬畝蔬菜播種面積,足可以保證全年130萬噸蔬菜的供應量,近5萬個蔬菜大棚可保證全年365天不間斷向北京供應新鮮蔬菜。
基地的蔬菜除了接受國家質檢部門的不定期抽檢外,“菜網”還與基地菜農們簽訂“五戶連保協議”,即每五戶菜農組成一個小組,相互監督化肥和農藥的使用量,如其中一戶的蔬菜在檢測中指標超標,五戶將一同受罰。就這樣,菜網蔬菜保質保量的供應問題解決了。
因為無先例可循,一系列具體配送操作,孟晶和他的伙伴幾乎是摸著石頭過河,他們不想做簡單的物流配送,在他的計劃里是一幅信息化的直供式配送藍圖,這個配送藍圖的技術核心就是計算機配送系統軟件。
獨特的運營模式
2005年5月4日,北京順安興達蔬菜配送有限公司正式運營了。此時孟晶召集一批技術人員已經成功的開發了適合蔬菜配送的網絡系統,這個系統通俗地講就是向上與基地供應鏈接,向下與消費者需求鏈接。消費者每日的需求數量都會由這套系統統計出來,然后在傳送到基地,基地就會根據需求量來進行加工和運輸。
如何統計消費者的需求量,在公司開業之前,孟晶和他的團隊費盡了腦筋。為此,他們選擇了“網上訂購”,公司注冊建設了“菜網”,開通了電話熱線 96096009,不方便上網的家庭可以打電話訂購,然后通過計算機統計出數量打出單據。
蔬菜供應量和需求量的統計問題解決了,接下來就是如何把24小時新鮮蔬菜送到顧客手里,這個對孟晶來說就不算什么難題了。
每日,菜網基地的工作都是晚上22點開始忙碌了。計算機也會在每日的22點之前統計出預訂蔬菜的數量和地點,而22點以后正是基地開始采摘和加工的時候,由于工作量很大,直到凌晨所有的貨物全部加工完畢,由大卡車運送到北京東南西北4個倉庫點。然后4個菜庫配備的小型的面包貨車按著計算機統計的單據,運送到各個社區的“菜網配送站”。
這樣,每天上午10點到下午16點之間,都會保時保量地把蔬菜送到訂貨人的手里。整個過程都是在計算機的指示下進行流水作業,每個環節完成與否都涉及到下一個環節,而最終都關系到能否將蔬菜準時地送到顧客的手里。
開業一個多月來,孟晶公司的市場部已經在北京的東城區、海淀區和宣武區建立了40多個“菜網配送站”,每日有散車70多輛向各個站點運送當日的蔬菜。
為了配合計算機網絡系統,孟晶的公司采用了會員卡的支付方式。顧客首先到社區配送站辦理免費的“菜網會員卡”,根據會員卡所提供的賬號,通過上網或者電話注冊成為公司的會員用戶,而與會員卡相配套是公司自己制作的菜網充值卡(充值面額有50元、100元、200元,用戶可按需購買),只要在當日的22點前預定,次日都會收到當日新鮮的無公害蔬菜。
菜網配送與簡單的貨物配送不同的是,為了讓顧客放心菜款的“專款專用”,他們采取“菜金銀行監管”的辦法。菜款全程委托農業銀行監管預存,保證顧客的權益不受損害,公司也同時也省去現金支付的人力成本,只需到銀行劃撥款項即可。這種信用第三方的介入果然奏效,“不相信小公司,但總會相信銀行吧”。
盡管有農業銀行合作,但孟晶他們覺得還需要進一步強化消費信用,菜網配送把居委會和社區配送站作為基本單位設立站點,并配置銀行POSE機,用戶可以通過POSE機刷卡的方式直接支付菜金。為了給社區老年人提供方便,菜網還派專人提供上門訂菜、選菜、支付菜金等一系列服務。讓消費者菜金支出心里有數,菜網配送每周還會提供一周購物清單,供居民對賬使用。
“公司已經把整套運營模式進行了知識產權的注冊,”孟晶說,即使有競爭對手拷貝他們的運營模式,他們也不必過多擔心了。
萬事開頭難
盡管這套運營模式相當成熟,但孟晶還是遇到了讓他頭疼的問題。
一般的物流配送是從一級批發商或者二級批發商那里拿貨,然后配送到零售終端或者消費者的手里,而菜網配送是由產地直接配送到消費者手里,中間沒有任何轉手的過程,這在別人看來是可以獲取豐厚的利潤,然而由于菜網的基地和配送的成本較高,利潤是“階梯式”的,即消費者群越大利潤越高,如果不能開拓足夠的市場就意味著零利潤。
為了讓消費者盡快接受這種新的消費方式,孟晶他們在沒有開發的小區先宣傳蔬菜的品質,按照網上的價格進行現金的交易,直到消費者認可了才吸納為會員,成為菜網配送的長期客戶。
“就這樣一個小區一個小區的宣傳,盡可能很辛苦,但只要消費者滿意,并了解真正的新鮮蔬菜,我們目標就達到了”,市場部經理鄭偉說。
“我們拿出部分利潤讓利給消費者和基地建設上”,無公害蔬菜在成本上要比普通的蔬菜高,但菜網配送的蔬菜與在市場上同等品質的蔬菜相比要讓利10%,整個過程下來,蔬菜原本的獲利就大大縮水。“盡管初期有消費者對價格有異議,但他們品嘗過我們的蔬菜后就不覺得貴了,因為他們吃到了那個味。”
在孟晶的計劃里,6個月以后公司才能獲利,而這個6個月將遇到的問題還遠不只消費者認可的問題,與小區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也成了困擾公司發展的難題。
在居民小區設立一個菜網配送站一般需要10平方米左右的空間,但這個小小空間很難尋找,公司為了節約成本,規定10平米800元左右租金,但有的小區提供空間的價格太高難以接受,有的小區不允許設立配送站點。這些看似很小的困難卻關系到市場開拓的問題。
為了與小區達成合作,菜網配送站招聘的員工必須是當地小區的下崗職工,這樣可以解決小區人員就業問題,也容易得到小區居民信任和認可。
相對而言,團購業務比較順利。6月中旬,菜網配送的團購部門成立了。在孟晶的計劃里,原本是把市場部做成熟后在考慮團購問題,但很多熱線電話都是從機關單位、飯店、餐廳、幼兒園以及學校等打來的,主動要求預訂服務,孟晶決定提前啟動了團購部的工作。
“幼兒園和學校是團購部的主要目標客戶”,這些單位訂菜首先考慮的是蔬菜安全和新鮮的問題,尤其是幼兒園,而那些大飯店、餐廳和機關食堂主要考慮的是配送時間及時。
“盡管團購的利潤會大一些,但問題是有些單位習慣后付款的方式與菜網配送系統不符。”孟晶說。
偉大夢想
凡事有弊有利,也許正因為瑣碎,孟晶認為很少有人與他們競爭,即使在新加坡有這種配送的方式,但也都是貴重物品,最低廉的也是鮮花配送,但孟晶就是要嘗試蔬菜配送這只“螃蟹”。
“改變現有的蔬菜供應模式,蔬菜直供配送遠比傳統流通機制更能保證安全和新鮮問題。”
經過一個多月的運營,盡管還處于投入期,但菜網配送的前景已經引起了很多潛在客戶的注意,包括一些飲料公司,他們也很想搭借這個平臺。而孟晶的計劃遠比這些更為遠大,他考慮的是在國外一些先進的物流公司進入中國市場之前,用自己獨有的模式搶占巨大的物流市場。
“將來我們還配送其他產品,讓消費者足不出戶就能收到。我們現在最主要的是搭建好這個平臺,以后做其他產品配送時一定要名牌產品和質量好的產品。如果我們做的好,還會把網絡做到其他城市,形成全國聯網。”
孟晶臉上洋溢著微笑,這個充滿大膽夢想的人,也許將來有一天會讓人們為之驚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