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消息,到2010年,中國將有5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城市的人口多了,郵政服務卻日漸落伍。4月9日出版的《中國經濟周刊》刊登調查報告,認為郵政服務的落伍緣于政策的缺位和郵政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投入缺口太大。
筆者認同這個觀點,確實,隨著城市人口的急劇膨脹和城市化率的快速提高,郵政服務基礎設施已遠遠趕不上人們的需要。而且,近年來甚至出現不增反降,逐年減少的現象。國家沒有出臺相應的政策,中央財政也沒有及時予以補貼,各級政府不好操作,固然是郵政服務落伍的一個方面,但郵政企業管理不善、缺乏創新,不能拓寬經營渠道、更新服務觀念,也是重要原因。而這樣的結果是,郵政業務的大面積萎縮、郵政事業的日漸衰敗。
筆者所居住的城市有一家“芙蓉”酒店,定位為中高檔收入人群,幾年來由一家小店發展為十幾家連鎖店,生意很是紅火。老板之所以敢投入是因
為客源好有錢賺。而現今的郵政,給予最好的政策傾斜,投入再多的資金,但屈指可數的幾項業務種類,即使網點星羅棋布又能怎樣?結果只能是網點越多賠錢越多。
任誰都不相信,筆者居住的街道是省郵政管理局所在地,但僅有的一個郵政所居然不辦理郵政匯款業務,不辦理訂報刊業務,筆者的稿費單上印著“全省通兌”,卻也不能在這里取款。一問,人家只有一項郵政儲蓄業務。有國土的地方就有郵政,這曾是中國郵政工作人員引以為豪之處。但郵政不是五星紅旗,有象征意義還得有實質內容。
誠然,郵政點多、面寬、線長,郵政服務作為一種公共服務產品,不能收取高價,經營虧損是必然的;誠然,手機、小靈通、互聯網等對郵政業務的沖擊很大,有些甚至是致命的,但這都不應是郵政事業日漸式微的借口。
如果筆者沒有猜錯的話,郵政是在同電信分離之后才體會到市場經濟的“殘酷”,而在此之前一方面是日子比較滋潤,一方面以為自己是“官辦”的,而不在乎市場的反映。大約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就有報社開始搞自辦發行,其直接原因就是郵政的投遞不到位和不能按時投遞。后來,幾乎所有的綜合性日報都建立了自己的發行隊伍。事實上,報社建一支隊伍成本很高,管理的難度也很大,但為了發行量的提升和穩定,只好這樣做。如果郵政抓住一張報紙做,其收入也很可觀。遺憾的是本行的事情好多地方的郵局沒有這樣做,——我們的投遞員只能送到二層,再高的樓層就不上了——筆者認識的郵局管發行的一個負責人無奈地說。還有物流派送,郵局有現成的網絡,捎帶著就干了,但不知何種原因,不是不做,就是做不好。
好多地方的郵政網點撤了,其實并不是因為市政建設或城市規劃,政府欠了賬,而是郵政自己撤的,或改作他用,或租給他人,甚至,有新建幾十層的辦公樓,整體租了出去。這一方面說明郵政錢緊,另一方面不也說明,郵政確實沒有多少業務可做。給郵政政策支持和資金扶持筆者很是贊同,但重要的是郵政自己要面對現實,走出一條中國郵政自強自立的路子,否則,就可能成了扶不起的阿斗。
上一篇:日本郵政擬讓外企參與信投業務
下一篇:巴拿馬運河新收費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