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P和Oracle繼續唱高調
2007-4-17 13:45: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撥云見日 3月25日下午,西曼一身輕松地回到嘉里中心的辦公室。這位SAP大中華區總裁,剛剛一手簽定了與中遠集團綜合財務管理系統項目的合同,向來快活的他,臉上還分明帶著幾分頑皮的喜色。 藉中遠這家下轄1000多家控股公司、組織結構復雜的中國大型國有企業集團,SAP在中國的ERP夢想顯然又前進了一大步。西曼興奮地將這稱為階段性的突破,畢竟中遠是SAP眾多大佬客戶當中第一家總部設在中國的跨國性企業。雖然目前只簽下了第一期第一階段的合同,但西曼沒法不去設想由此可能產生的張力和擴散效應:待2003年第二階段項目啟動,在下屬核心企業和陸上產業中推廣實施mysap.com后,僅中遠就能為SAP中國帶來5000多個客戶。 這也是西曼為SAP的8年中國歷程當中簽下的第二大單子,金額僅次于工程已進入尾聲的紅塔。細數半年來簽下的客戶,西曼的一只手有點不夠用了,“中石化、浦發行、廣州日報、太太藥業、烽火通信……” 看得出,他此時的心情格外地好。 與北京嘉里中心相隔不遠的國貿大廈是Oracle中國辦公室的所在地。總是來去匆匆的中國區董事總經理胡伯林這時也是春風滿面。在2002年財年的第二個季度,這家全球第一大數據庫軟件開發商在中國ERP市場上亦多有斬獲:正式啟動了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的ERP三期工程,著手為中海油實施能源行業ERP解決方案;與中國工商銀行簽約共同實施Oracle財務系統,為長安汽車提供和部署包括數據庫、ERP、CRM、SCM在內的全套Oracle產品。 忽如一夜春風來,兩大巨頭無不喜氣洋洋。而這感受同一年前絕不可同日而語。2001年年初的這個時候,SAP的日子可并不好過,西曼坦言,“那段時間很苦,整整三個月沒有合同。”盡管有著國際巨頭的金字招牌,盡管加倍努力,可他還是能感受到大環境的影響所帶來的種種無奈。而實施ERP投資巨大、牽涉的利益廣泛,畢竟不比賣一套軟件那么簡單。 “現在完全不一樣了!政府幫了很多忙。”說這話時,西曼把手在眼前一揮,露出驚喜的神色,“撥——云——見——日。”他用不大流利的中文一字一頓地總結道。從2001年8月開始,西曼能明顯感受到這種變化,隨著中國入世節奏的加快,從前小心謹慎的中國企業亦步亦趨,動作也格外靈活與舒展起來。其中最為活躍的恰恰是一貫給人以保守印象的國企。以前多是廠商主動,一個一個找上門去,求政府、求客戶,而今角色卻顛倒過來。中國入世后,政府正強力推進企業信息化的進程,前不久,甚至還通過了一項國有企業導入ERP系統可以減稅10%的法案。這一切對SAP、Oracle不啻為天賜良機。 情鐘國企 SAP穩健、嚴謹而務實,Oracle張揚且激情萬丈。如同德國人與美國人的差異一樣,這兩家文化迥異的公司在中國的ERP迷局中亦碰撞出了全然不同的兩番景象。 早在1994年初探中國市場時,有著8年ERP開發經驗的Oracle就對中國的市場定位進行了一番艱苦的思索。盡管以異想天開、大膽放言出名的CEO勞倫斯·埃里森將Oracle由數據庫擴張至ERP領域的決定曾經頗受爭議,在全球市場上,這個強硬而潑辣的CEO也時時欲與SAP叫板,但步入中國時,Oracle則一反人們的印象,顯現出一種扎實與沉著的風格。 胡伯林分析說,比起從1977年就開始研發ERP系統的SAP,Oracle在爭奪高端的特大型客戶上不占優勢,而同金蝶、用友這些本土企業顯然也爭不到什么便宜。“的確不好競爭,它們絕對有它們的市場,財務數據輸入進去,自動就可以算出來,很舒服,很順,價格也低,很適合中小企業。”于是,Oracle在這一大一小之間,選擇了相對輕靈與快捷的中間地帶,瞄上了中型國企。 “Oracle的優勢是25年數據分析方面的優勢,要用數據庫,客戶會第一個找Oracle,而在一個基本的數據庫上研發一套ERP系統是很合邏輯性的。一個企業單元化發展必然會死掉的,涉足ERP也是出于多元化的發展的考慮。”由數據庫而ERP——一個明顯的弦外之音是,僅僅從在中國數據庫市場上2000多個客戶入手,Oracle的ERP在這里就不愁沒有出路。 專注ERP領域的SAP選擇的則是另一番豪邁恢弘的示范與擴張的思路——燈塔效應。 西曼詼諧地套用了一句中國俗語來解釋他的設想,“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的確,在各行業中尋找領先企業,向他們推介ERP,推介SAP的產品及管理理念,“燈塔”的光芒就可以層層輻射到全行業。 西曼選擇的首批中國“燈塔”是跨國公司,如一汽大眾、P&G、柯達等與SAP相生相長的全球合作伙伴。之后,他又將目光落在了合資企業和中國本地的一些優秀企業身上,如聯想、海爾、長虹、康佳。至今,品評在中國成功實施的這些案例,最令西曼感到滿意的還是早期的“燈塔”聯想。SAP毫不推辭地說,2001年中聯想和神州數碼實現成功分家,SAP的ERP系統功不可沒。 2001年11月,SAP的聯合CEO之一海寧·卡格曼訪華時,與中石化簽定了合約,開始在中石化的四家分公司進行ERP的試點。這或許可以被視為SAP中國戰略中出現的某種新的轉向,從那以后,西曼也在不同場合明確地向中國的巨型國企發出帶有好感的訊號。 海寧·卡格曼說,“SAP有著非常豐富的經驗,幫助人們從一個管制嚴格的市場走向一個放松管制的市場,我們也曾幫助東歐的很多公司完成了轉型。SAP曾在短短幾個月內,便使原來東德在計劃經濟下的公司實現了向市場經濟的過渡。” 胡伯林亦有同感。在轉型的風口浪尖上,他已決意在政府關系上有些新的探索,“做法要同從前不太一樣”,從而牢牢握住中型國企這個龐大的客戶群。而以前他還沒想到要過多地依賴這些。 難言之痛 盡管兩大巨頭間相互詬病頗多,但在中國,他們感受更深的痛楚顯然還來自于外部,而且看法也出奇地趨同。 胡伯林很感慨,如果將Oracle在中國實施的ERP項目實施的結果分為甲、乙、丙三等,他很痛快地承認,評“丙”級的最多,也就是實現了系統上線的水平,至多有一部分在“乙”、“丙”之間。 其中,1995年的某大型鋼鐵集團的案例令他最不滿意。“簽約的時候,上面的人都很支持,喊了不少口號,然后等到具體實施的時候就都不見了,讓我們找下面的人協商,下面的人要求改這個、改那個,最后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改了許多程式才勉強上線。那時中國人還不懂什么是ERP,以為就是裝軟件,而事實上不是這么回事。” 中國企業在實施ERP時,由于理解上的誤區,往往過分強調了技術人員的作用,而忽視了業務人員。而實際上,“ERP應該是80%的管理加上20%的技術 ,真正的ERP在技術上應該利用Internet盡量簡化,把軟件變成一種服務。” 但是,在中國,一家企業ERP系統上線之前,光是在技術上的討論往往就要耗掉好幾個月。“不僅是中國,亞洲的企業都這樣,沒有一個固定的預算和最后期限,每個項目前期都要花掉很多時間論證。” 或許比臺灣人胡伯林的感觸更為強烈,西曼認為中國企業“好像不把時間當作錢。” 一直與大型國企打交道的SAP中國電力電信行業總監雷霆感到,同在國外實施ERP相比,在中國上ERP項目最大的不同并非來自語言和文化的差異,而是國企的領導人在決策的權利和力度上都遠遠小于國外的同行,該誰拍板的時候不能馬上定下來,需要上上下下的溝通。甚至,來自中層員工的阻力都可能促使項目流產。 更讓廠商們感到頭疼的是客戶不能及時付款。胡伯林不無揶揄地說道,“和微軟遇到的問題都一樣,如果沒這個問題,業績可能還有10倍的增長。” 重整河山 “沒有SAP與Oracle,也就沒有今天中國的ERP市場。”曾有業界人士這樣評論。胡伯林還清楚地記得當年帶著王文京、丁亮到Oracle全球總部參觀時的情形。用友、創智都是Oracle的合作伙伴。而Oracle中國最為成功的一點,便是在最大程度上依靠這些合作伙伴賣出了盡可能多的產品。 時隔不久,胡伯林就看到了用友、創智躍躍欲試,開始向ERP、CRM大舉進攻。這些本土的ERP廠商在量身定做軟件方面的確頗得中小企業客戶的歡心。 “過去幾年當中,我們和用友、金蝶的業務從來沒有過任何碰撞。”西曼強調SAP的客戶是沿襲由上至下、由高到低的發展思路,在他看來,中國本土企業則是反其道行之,在一個低端的市場上抬頭向上看。 但未來卻不一定有如此絕對的區分。年初,SAP一反常態地推出了中小企業智能商務解決方案。這令人吃驚不小。今年7月,SAP還將在上海開設面向全球中小企業市場的實驗室,專注于研發中小企業ERP系統。西曼毫不諱言,由于開始空前地重視起中低端市場,將可能吃掉Oracle中國的一大塊中端市場。Oracle自然也不甘寂寞,胡伯林已經把目光放在了金融、保險、鋼鐵、電力等幾大重點領域,對大企業品頻頻示好,并與財政部積極接觸,試圖爭取六部委支付全國控制的大型ERP項目。 據悉,兩家公司的大老板勞倫斯·埃里森與哈索·普拉特納也都紛紛準備在今年造訪中國。好日子臨頭,巨頭們頗顯出爭先恐后的架勢,市場也將面臨新一輪的瓜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