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油田物資供應處實施配送工程紀實
2007-4-27 12:24: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只需一個電話或發個‘伊妹兒’,無論刮風下雨,無論白天黑夜,無論路途遠近,所需物資就會保質保量地送達指定地點”,這是中原油田物資供應處物資配送工程信守的諾言。
近3年來,中原物資供應處積極整合業務流程,認真梳理運作機制,全力推進物資配送工作,累計為生產單位配送各類物資66.7萬噸,節約物流費用449萬元,同時使庫存量由3年前的4.92億元,降至目前的2.09億元,大大提高了供應管理的整體效益,在物流鏈上掘出了個“金娃娃”。
與時俱進,樹立全新供應理念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和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物流管理日益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被譽為企業的“第三利潤源”。近年來,中原油田物資供應處打破傳統思維定式,樹立現代物流理念,大力實施以用戶為中心的物資配送工程,在提高供應時效、降低物流成本方面,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經驗。
中原油田地跨魯豫兩省,生產單位多、分布面廣。承擔著油田物資供應管理工作的中原油田物資供應處,年采購各類物資56個大類、1萬余種,服務范圍覆蓋黃河兩岸、百里油區。為了確保生產所需,中原油田在物資供應上一直沿用“三級設站、多家領料”的供應模式。
油田所屬單位多數建有三級供應站,生產單位的材料員整天奔波于單位與供應處之間。以位于黃河南的鉆井三公司為例,領一次料要跨越黃河,往返200多公里,生產急需時,即便是一個小小的配件也得辛辛苦苦跑一趟,耗費一天的時間。而且,領料員要自己辦理各種單據、出入庫手續、現場領料、組織裝運,若遇到領料高峰,各生產單位提料的車輛經常會排隊等候。這樣勢必延誤時間,增加提料費用。
當時,各生產單位采取了加大三級庫存量,以保證生產需求。大大小小的供應站經常保持數百萬乃至千萬元的庫存,全油田三級站庫存高達數億元。這樣,形成了物資周轉慢、流轉成本高、保供應效率低的惡性循環。
為了改變這種局面,提高供應管理的綜合效益,中原油田物資供應處決策層創新管理模式,調整思路,在借鑒“海爾”、“沃爾瑪”等國內外先進企業成功經驗的基礎上,著眼現代物流,創新供應模式,積極構建符合油田實際的物資配送機制,“變領為送”,按照生產單位要求,對其所需物資的品種、規格、數量進行配置、加工、備齊,并按最經濟的運輸方式,定時、定量送交指定地點。實現了由“千家跑一家領料”到“一家進千家門服務”的歷史性變革。
事實證明,配送這一新型的物資供應方式可以進一步優化物流系統,改善服務質量,以最大限度地壓縮流通時間、降低流通費用,保障生產需求,提高企業的整體效益。
著眼實際,構建高效配送體系
根據現代物資配送中心規劃設計和功能模式的要求,中原油田物資供應處積極整合業務流程,打造出了一條全新的物資供應鏈。他們集中優良裝備、優秀隊伍,將擔負物資倉儲保管任務的中心庫,重組再造為物資配送中心,成立了配送隊和相應的管理機構,將物資配撥職能前移至配送中心,從配撥、制單、配載、運輸等環節整合業務流程,全面改造傳統的物資供應管理模式,實現了倉儲管理與物資配送一體化的管理體制。同時結合油田物資采購供應需要,制定《物資配送管理辦法》,開發物資配送計算機管理程序,與鉆井、采油等主要生產單位簽訂《物資配送合作協議》,建立了一個貼近油田生產實際、符合現代物流管理模式的物資配送體系。
從方便生產需求出發,本著經濟高效的原則,這個處對化工材料、石油專用管材、鋼材、機電設備和備品配件等鉆井、采油生產用料和工程項目專用物資實行了全面配送。
為了保證配送工作高效、經濟,他們針對油田野外作業物資需求分散的實際,優選運輸線路,對不同的物資種類和需求特點,確立了直達、配載、即時、協同四種配送作業方式。即對油井水泥、石油專用設備、泥漿材料等品種單一、需求量大,可整車運送的消耗材料和設備,由配送人員依據配送計劃,從供應商處提料或供應商提供車輛由配送人員押運,直接將物資送達用料單位;對鉆采配件、工具等多品種、小批量的零星物資,配送人員依據用料單位所處地理位置及所需物資料性,合理配載,設計配送方案,科學安排配送時、線路,將物資送往各用料單位。對重晶石粉、化學藥劑等鉆井、采油生產單位因生產急需的物資,通過即時配送,做到隨要隨送;對在同一配送路線上的不同單位所需的物資,“化零為整”,協同配送,大大方便了一線生產需求。
信息渠道暢通是確保物資配送順利實施的前提。對此,中原油田物資供應處堅持從三個方面入手,加強對物資配送信息的收集:一是由業務采辦部門根據需求計劃和生產用料單位的配送需求信息,編報旬度配送計劃;二是開通24小時配送服務熱線;三是配送人員對各生產單位報來的臨時配送計劃進行收集整理。這些精心編制而成的配送計劃、廣泛收集來的需求信息,及時通過網絡傳輸到配送中心,再被整理成標有物資需求品種、規格、數量和到貨時間等確切內容的配送通知單,配送人員嚴格按照通知單規定的程序內容實施送料,從而建立起了一個以網絡為依托的高效、快捷、嚴謹的配送保障體系。
2001年,中原油田物資供應處物資周轉次數為6.1次,今年1~10月份,該處的物資周轉次數已達7.9次。
配送中心的建立,大大提高了物資供應時效。2003年大年三十晚上7點多鐘,正在文72-170承鉆的32586鉆井隊撥打配送熱線,要求緊急配送350米套管。過去遇上此類事情,井隊只能停工待料,這次他們只打了一個電話,問題就解決了。供應處配送中心接到通知,立即組織人員裝運,連夜將套管送到一線,為井隊解了燃眉之急。
從內到外,營造良好工作秩序
推行物資配送之初,中原油田物資供應處經常遇到諸如認識不到位、程序不完善、設施不配套等諸多難題。對此,油田領導先后多次來供應處調研指導工作,協調解決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在物資配送裝備、員工隊伍建設、崗位薪酬等方面給予了大力支持。
針對個別用料單位和物資管理人員受傳統供應方式和思維慣性的限制,對物資配送方式認識不足、不理解、不支持的現象,供應處舉辦了物資配送理論知識培訓班,邀請鉆井、采油、井下作業等主要生產單位參加配送工作座談會,統一認識,銜接業務。
為了加強配送工作的組織協調,他們一是安排服務熱線和業務人員每周通過電話對鉆井、采油等主要生產單位進行一次回訪,征詢他們對配送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協調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二是建立經理接待日,定期與生產單位物管人員研討完善配送運行機制的對策和措施;三是定期組織業務科室、職能部門人員到各生產單位現場辦公,為用戶解疑釋惑,協調實際問題。
為了確保為生產單位提供高效優質的配送服務,這個處十分重視配送隊伍建設。他們從現代物流業發展趨勢和油田生產需求實際出發,向員工大講實施配送的深遠意義,增強搞好配送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同時,通過組織業務骨干赴中國地質大學學習、邀請天津商學院辦班、短期培訓等形式,對員工進行現代物流知識、計算機信息技術等系統培訓。通過教育培訓,在思想意識上和業務技能上保障物資配送工作的順利進行。
在實際工作中,該處要求物資配送人員牢固樹立“服務第一,用戶至上”的責任意識,除了加強學習,掌握相關的業務技能之外,還必須做到“稱職”:能夠始終如一、準確無誤地為生產提供優質服務;做到“可靠”:能夠迅速對用戶的請求和問題作出反應;做到“負責”:能夠認真地為生產和用戶傳遞物流信息;做到“溝通”:能夠主動了解廣大用戶的各種需要。
3年來,該處的物資配送人員迎風雨、頂烈日、冒嚴寒,下油站、上井場,百里油區、黃河兩岸,到處都閃動著他們保供應、促上產的忙碌身影,他們以苦為榮,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為生產急需解了一個個燃眉之急。
為了降低物資運輸費用,配送中心推行調度部門、配送部門配送費用雙向承包的管理模式,制定承包引導政策,鼓勵內部運力資源參與配送。在配送過程中,調度部門統籌協調,努力提高配送車輛綜合利用率,配送部門優選配送方式,合理配載物資,千方百計降低配送運費支出,使配送費用逐年下降,去年與2002年相比,該處的每噸配送費用已經下降了1.75元。
實行物資配送,實現了物資供應部門對物資流轉全過程的監管,有效地堵塞了油田物資供應管理漏洞。油田采油助劑的供應,過去由于生產廠家與用戶直接見面,物資供應環節失控,致使許多質量低劣的產品流入油田。實施配送后,該處對采油助劑全部實行入庫配送或由配送隊員押運到生產現場,實現了化工產品全過程管理,從而有效地規范了采油助劑的采購供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