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到清華大學講學的斯坦福大學商學院教授李效良在談到中國企業的物流構造時說,中國的企業要想在競爭中勝人一籌就必須意識到供應鏈的核心作用,企業與企業間的競爭,說到底是整個供應鏈的競爭,而物流環節中的供應商、生產商、運輸商、分銷商、零售商及服務者之間并不是買與賣的關系,而是合作關系。記者就中國企業的供應鏈現狀專訪了李效良教授。
記者:在中國,產品供應鏈中的一些環節經常互相發生矛盾,最典型的是廠家與商家的沖突,特別是家電行業的生產商與銷售商之間的利益糾葛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要爆發一次。對于這種現象您怎么看?
李效良:這里涉及到一個成本與利潤的問題,成功的企業一定是成本較低的,但成本最低不一定最好,在有的行業,速度最快才是最好的,能夠最快地了解市場的微妙變化,最快知道產品庫存的多少,并最快最精確地制定供貨計劃,在這種情況下,你的資金、物資流動周期大大縮短,實際是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成本。如果你更多地考慮用壓低供應鏈其它環節的利潤來降低成本,必然打亂供應鏈,得不償失,做強供應鏈才是與同行企業競爭取勝的基礎。
記者:您認為完美的供應鏈應達到3A水平:即迅捷、靈活、合作,在您眼里中國企業在哪方面做得比較好,哪方面需要加強?
李效良:迅捷分兩部分,一是在庫存發生變化時同一種產品的增減,這一塊中國企業做得不錯,但在市場發生變化時適時推出新產品方面還比較弱。
靈活方面中國企業還有較大差距,在企業發展到不同的程度或是產品擴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企業在選擇改變合作商家時表現得不是太靈活,這可能與中國注重人與人關系的傳統文化有關:兩個企業搭檔久了就抹不下臉面分開,這在瞬息萬變的商場中是很忌諱的。
而合作是供應鏈中至關重要的一環,我認為,中國企業供應鏈中的上下游之所以發生這樣那樣的矛盾,一定程度上是因為企業在合作伙伴的選擇上不是太成功。如果企業選擇合作伙伴不當,不僅會腐蝕企業的利潤,還會使企業失去與其他企業合作的機會,從而無形中抑制了企業競爭力的提高。我認為選擇合作伙伴必須充分考慮三點:1.合作伙伴必須擁有可資利用的核心競爭力。它包括及時、準確的市場信息,快速高效的物流,快速的新產品研制,高質量的消費者服務等。2.擁有相同的企業價值觀及戰略思想。企業價值觀的差異表現在是否強調投資的快速回收,是否采取長期的觀點等。戰略思想的差異表現在,市場策略是否一致,注重質量還是注重價格等。可見,若價值觀及戰略思想差距過大,合作必定以失敗而告終。3.合作伙伴必須少而精。若選擇合作伙伴的目的性和針對性不強,過于泛濫的合作可能導致過多的資源、機會與成本的浪費。
總之,供應鏈發生問題是對企業最可怕的傷害,它最終可能導致整個企業運作的癱瘓,并對供應鏈上的所有企業帶來負面效益,對供應鏈的這種決定性作用中國企業可能認識還不太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