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曹妃甸,還是京津冀,還是環渤海!
在剛剛開幕的全國政協十屆五次會議上,來自我省的全國政協委員正在積極準備向大會提交集體提案,懇請國家對加快推進曹妃甸開發建設給予必要的幫助和支持。在環渤海崛起中,致力于建設沿海經濟社會發展強省的河北,怎樣才能順勢而為,加速實現建設沿海經濟隆起帶的目標呢?
政策:希望曹妃甸成為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去年全國兩會以來的一年間,天津濱海新區和我省曹妃甸工業區,無疑是環渤海地區耀眼的“雙子星座”:濱海新區的開發開放上升為國家意志,被寄予中國經濟“第三只引擎”的厚望,獲得一系列政策扶持;而曹妃甸則成為迄今為止國家發改委批準的投資最多的工業區。
一年來,同處渤海灣畔的這兩地無疑都獲得了巨大發展。有關統計數據顯示,濱海新區去年完成生產總值1960.5億元,同比增長20.2%,占天津全市GDP比重已達45%,對全市經濟增長貢獻率為51.4%;完成財政收入380億元,同比增長31.7%;口岸全年進出口總值達1018.85億元,海關稅收562.35億元,分別居全國第4位和第2位。
“濱海新區的迅速崛起,‘政策效應’不可忽視。”全國人大代表李兵如是說。去年5月26日,國務院通過《關于推進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有關問題的意見》,將濱海新區列為繼上海浦東新區之后的全國第二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2006年8月31日,國務院批準設立天津東疆保稅港區,允許東疆港區借鑒國際慣例在通關、外匯、物流、貿易、稅收等多個領域先行先試,成為我國對外高度開放的示范區。此外,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國家外國專家局也在企業稅費、引進國外智力等方面給予了濱海新區相關政策支持。
“政策導向是加速一個地方發展的最為有力的助推劑,我國從特區到開發區,與其他地區的不同就是在政策。”一些代表、委員分析說,我國經濟發展的投資拉動特點十分明顯。此種形勢下,政策扶持意義重大。尤其是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不僅僅是一個“名分”,還意味著,濱海新區可以突破國家一些政策的界限。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市委常委、新區管委會主任皮黔生透露,濱海新區綜合配套改革方案目前已基本確定,外匯管理改革試點已開始啟動,全國第一支大型產業投資基金——總量為200億元、首期募集60.8億元的渤海產業投資基金已經設立,基金管理公司揭牌運營。產業投資基金的設立,無疑是破解一個地方資金難題的有效途徑之一。
“國家將濱海新區列為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自然有其帶動京津冀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深意。既然如此,為什么不能擴大政策適用范圍呢?”一些人發出了這樣的聲音。
據了解,駐冀全國政協委員擬提交的集體提案,內容涉及推動曹妃甸開發開放的幾個方面建議:將區內重大產業項目列入國家“十一五”有關專項規劃,懇請國家批準設立曹妃甸保稅港區,給予曹妃甸工業區相應的財稅政策支持,曹妃甸工業區開展產業投資基金試點和將曹妃甸工業區列為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曹妃甸工業區大規模開發建設剛剛起步,沒有歷史包袱,沒有傳統體制的羈絆,具備進行體制和機制創新的試驗示范條件。”一些委員提出,為在這張白紙上畫出最新最美的圖畫,懇請將其列為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允許在政府管理體制創新、投融資體制改革、循環經濟發展等方面先行先試。
港口:完善功能,還要合理分工
在環渤海地區5800公里的海岸線上,60多個大小港口星羅棋布,全國7個億噸大港有4個集中在此。全國兩會上,環渤海地區的代表、委員交流、溝通中,傳遞出加強港口建設的強烈信息。
今年,天津港將投入85億元用于港口建設。在去年完成吞吐量2.55億噸的基礎上,天津港在新年伊始提出了今年貨物吞吐量2.7億噸、集裝箱700萬標準箱的奮斗目標。規劃面積達10平方公里的中國最大保稅港區———天津東疆保稅港區,預計到今年年底將有4平方公里建成投入使用,實現首期封關運作。此外,大連港、青島港也都雄心勃勃。
“港口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資源。”邢登華代表介紹說,21世紀是海洋經濟時代,誰擁有強大的港口,誰就能搶占先機、掌握發展的主動權。來自交通部的信息表明,今后一段時間到“十一五”末,我國港口建設經營仍將保持大規模高速增長態勢。我省港口建設也在快馬加鞭。今年,我省港口建設計劃完成投資80.1億元,計劃新增港口通過能力4080萬噸。
相比之下,我省盡管擁有良好港口資源,但港口水平還處于較低層次,幾大港口都存在這樣那樣的不足。
“凡是國際性的港口,必然是綜合性的港口。”邢登華代表說,只有發展起集裝箱業務,或者建立起與當地經濟相適應的專業碼頭,才能帶動港口城市的發展。認真審視面臨的形勢,我省港口開始奮起直追。
來自唐山、秦皇島、滄州的全國人大代表透露,曹妃甸港區與工業區“大鋼鐵、大石化”的產業布局相匹配,煤炭、LNG、原油、通用、礦石五大碼頭建設今年力爭實現新突破;京唐港區正在全面推進“西部藍海戰略”,跳出唐山,在新的腹地市場和新的客戶群中爭得自己的先發優勢和先發利益,全力邁向億噸大港;秦皇島港計劃年內實現“西港東遷”,并大力發展集裝箱業務,強化煤碼頭之外的功能;《黃驊港總體規劃》也已獲省政府批準,正努力向煤炭、雜貨、化工、集裝箱多功能綜合大港發展。
此外,一些代表、委員還談到,政府應加強協調,按照區位、資源情況,對環渤海港口進行合理的功能定位,建立良好的協作機制,分擔業務,分享利益,進一步釋放整個港口群的能量。
合作:以我為主,充分發揮比較優勢
日前,由兩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吳良鏞牽頭完成的《京津冀地區城鄉空間發展規劃研究二期報告》出爐。對于該報告有關京津冀地區發展的引擎的觀點,來自不同省市的代表、委員見仁見智,但有一點認識是共同的:競爭在所難免,但“環渤海”地區尤其是京津冀地區必須加強合作,這是現實的呼喚和需要。
據不完全統計,自北京申奧成功以來,已有近400家北京企業轉移到了周邊的河北省。去年,北京市的城市定位舍棄了經濟中心。無疑,這一重大調整,使作為北京近鄰、且土地成本、勞動力成本相對低廉的河北面臨著吸納更多投資和項目的機遇。
“天津濱海新區的開發開放,對河北省而言,總體上是機遇大于挑戰。”來自我省的王亞洲代表認為,從短期來看,濱海新區會形成“極化效應”,以其強大的吸納能力影響周邊的要素聚集;但從長遠來看,也存在“溢出效應”,濱海新區本身不能容納的一部分要素必定首選落戶河北。
人們也欣喜地看到,經過學術界多年的呼吁和我省的大力爭取,京津冀合作“雷聲大雨點小”的局面正在改變,一些實質性的合作成果陸續形成。2006年,河北、天津兩地糧食部門簽訂了糧食產銷區合作協議,天津每年為河北糧食企業提供50萬噸小麥(面粉)和50萬噸玉米的市場份額。近日,河北農產品又接連收到京津方面送來的“喜訊”:天津有關方面負責人又表示,將為河北省農產品進入天津市場建立無障礙的進入環境,特別是要支持河北省的流通企業到本地市場銷售優質農產品;北京有關方面負責人也表示,河北省是2008年奧運會農副產品供應的首選基地。
“無論競爭也好,合作也罷,要謀求更好更快發展,既要借勢,又要以我為主,充分發揮自身比較優勢。”來自我省孟村回族自治縣的韓青梅代表介紹說,孟村和天津市有著深厚的地緣、人緣關系。盡管天津市有規模很大的彎頭管件企業,該縣通過錯位發展,還是成為了“中國彎頭管件之都”,占據了全國中低壓彎頭管件生產能力的80%。濱海新區開發開放以來,該縣又充分利用這塊“金字招牌”,大大促進了招商引資。今年春節,縣領導專程到天津市尋求合作,與一家企業達成了共同完成大宗訂單的常年合作協議。
鏈接:2006年以來京津冀合作大事記
▲2006年4月17日至18日,“環渤海”地區經濟聯合市長聯席會在天津召開第十二次會議,與會的32個聯席會成員市市長圍繞“深化區域合作、促進共同發展”的主題取得了廣泛共識。由鐵道部、北京市、天津市共同出資建設,全線長115公里,總投資約123.4億元的京津城際軌道于2006年7月開工,2008年6月將投入運營。屆時北京至天津全程直達運行時間只需半小時左右。
▲2006年10月11日,北京市與河北省正式簽署了《北京市人民政府、河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強經濟與社會發展合作備忘錄》。按照協議內容,雙方將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水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能源開發、旅游、農業等九個方面展開合作。
▲2006年10月25日,滄州市與天津濱海新區簽署合作意向書,決定在五大領域加強合作,包括:產業與投資領域,交通等基礎設施領域,港口、物流領域,金融等服務業領域,人才交流與勞動力供求領域。
▲今年2月28日,京津冀都市圈13個城市(北京、天津與我省11個設區市)的政府商務部門負責人匯聚北京,首次聯合發布《2006京津冀都市圈城市商業發展報告》,第一次打破行政區劃界限,提出了加快區域商業合作發展的思路和措施。一個規模適當、層次清晰、功能各異、協同發展的層級商業服務體系將逐步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