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舉行的中國物流百強企業高層論壇暨南京“重洽會”國際物流峰會上,首次來華的國際物流與運輸學會常務副會長伯納德·澳頓先生,提醒國內的物流從業者:全球化給物流業帶來了極大機遇,但其中的風險不能小覷。
他說,第一個風險是“長度風險”。目前,物流供應鏈越來越長,逐漸延伸至世界各地。在美國,最時尚的礦泉水品牌是斐濟的礦泉水,這個礦泉水到達市場之前,需要經過5000甚至10000公里的航運過程。“可是,客戶需要產品即刻、馬上到達,因此供應鏈越長,就意味著流動越要講究速度,這也就帶來了更多的風險”。
還有一個風險叫做“寬度風險”。現在顧客比起以往而言有更多的選擇。在英美法等國超市,一天就可以提供兩萬種不同的商品。而且顧客可以通過直接去店、電話訂單、網上訂購、短信訂貨等各種不同的渠道來購買商品。供應商工作的復雜性大大增加。此外,產品的周期越來越短,“你從三星購買了一個手機,在三個月里就會有另一款新的手機來取代,所以我們必須盡快地在一個很短的期間就把這個產品銷售給顧客”。
面對越來越多的風險,一些大公司就會把這個風險分擔給下屬的一些物流甚至一些其他的公司。對此,澳頓先生認為,這其實又帶來了新的風險。因為,“如果下面的一個公司失敗了,那么我的供應鏈也就失敗了。”幾年前,豐田公司下屬的供應商出現了一次火災事故,在大約14天里,豐田公司不得不暫時停產。
此外,各國不同的政策、語言、習慣等也會產生更多的復雜性。“比如說下周你們將迎來五一黃金周,在八月份法國會休息,在中東我們一般周五不工作”。同時,每一個國家的法律政策也不一樣,有不同的稅收、不同的規章,還有不同的習俗。“也許一個電線插頭,你需要準備的產品說明要用26種語言。”
還有一個對于中國物流企業很重要的問題:歐美人過去一直認為中國是非常適合發展制造業的國家,但是,近些年來中國已經逐漸變成一個新型的市場。德國的大眾汽車制造商,在中國銷售的大眾汽車數量已經超過了在德國銷售的數量。“目前,中國面臨的形勢大部分還是需要把很多的貨物運輸出國家,但是很快會面臨一個新局面,這就是有更多的產品會涌向中國。這就會對中國的公路、鐵路、航空、航海、河運帶來更大的挑戰。”
此外,歐洲的消費者非常關注他們的供應商是否盡他們最大的可能對環境保護起到作用,這也是需要引起中國物流企業關注的新問題。(杭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