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香港物流協會會長黃輔華
黃輔華是香港物流協會創辦人之一,同時還擔任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香港采購供應專業協會的創會會員及現任委員、環球采購及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行政總裁。黃輔華畢業于澳州皇家墨爾本科技學院,獲運輸及物流管理學學士學位,迄今有超過30年的物流及供應鏈管理工作經驗。自1985年起,他就成為英國特許采購協會的專業會員,曾服務于政府、公共事業及其他國際機構,還兼任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香港中文大學亞太工商研究院等大專院校的供應鏈管理、采購、物流科導師,還被委任為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物流學院客座教授。在擔任教育界職務的同時,黃輔華還在政府中擔任公職,現任香港政府物流發展局委員、香港貿易發展局物流服務顧問委員會委員、職業訓練局運輸物流業訓練委員會委員、香港教育統籌局物流業培訓咨詢委員會委員、香港明愛物流中心顧問等職。
作為香港回歸十年的見證人,黃輔華也見證了十年間香港物流的發展。近日,本報記者專訪了香港物流協會會長黃輔華先生。
記者:請您談談香港回歸前,香港物流協會的現狀。
黃輔華:十年前,我們是很艱難的,因為大家不知道什么是物流。到2001年,時任香港行政長官的董建華提出物流是香港四大支柱產業之一,提倡將物流擺在重要的位置,使香港和全世界的人對香港的物流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我們是從零開始的,那時我們召集了香港的大物流公司和外國公司,受大家的支持,在1996年組建了香港物流協會,從原來的二三十家企業發展到現在的1000多家會員單位和個人會員,香港公司和外國公司各占50%,會員的代表性很廣。
為了擴大影響力,協會首先是從物流培訓開始,當時香港還沒有專業的物流教師,我們就組織有經驗的物流行業人士和協會的會員擔任大專院校的教師。協會提供老師,使物流教育在大專院校普及起來。還請了美國專家來培訓物流師,安排到院校做講師,領取歐盟國家承認的物流證書。
記者:香港回歸這十年,與國內的合作有哪些?
黃輔華:在這十年我們的感受是:同行人士都認為要做大做強物流,一定要向國內發展。1999年開始,香港物流協會就與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協會開始了交流,到現在已經是多年的合作伙伴,在中國內地和澳門等地相互開研討會、參觀。與泛珠三角地區、珠江三角地區、廣東、廣州、中山、深圳等地的物流協會都進行了廣泛的合作,佛山是連續四屆的合作。為推介會的推廣,培訓研討會的交往和合作都做了很多工作,推薦了很多外國和香港的公司到內地參加交流,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香港回歸這十年,與國內的合作是很緊密的。
記者:協會在物流社會化、普及化的推廣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黃輔華:我們購買了一些物流與采購方面的專業書籍,每月速遞給香港物流協會的一千個會員和大學的圖書館,以促進物流社會化、普及化,使香港的物流行業和大學的師生都及時了解內地物流的動向和發展、政府的策略和發展動向。為了使物流普及化,我們準備用生活化的用品來做例子,將物流與物品和故事生活信息都拍出來,做成20多集,包括供應鏈管理、冷鏈物流等的科教片,使香港成為物流學習的大教堂。使小學生、中學生看的明白,大學生可以用案例同學院做為課題去研討,配英文、普通話、粵語在全中國和全球普及,物流企業的老總與大學生對話,探討物流的新動向。
記者:您怎么看香港近幾年海運市場的流失現象?
黃輔華:協會應站在中立的角度去分析。在十年內國內的物流發展很快,過去上海到國外市場的貨是經過香港碼頭的,但在5年前鹽田港就搶占了50%的生意,上海的港口已經排行世界第二,在2008年上海將排行第一,深圳第二,新加坡第三,香港第四,香港已經告別了第一的位置,由于地理環境的原因,香港唯一可以吸引的是服務水平高、穩定性高、速度快,還是有優勢的。香港的港口都私有化了,商業性經營的。而新加坡的港口是政府的,對市場可以控制,所以政府的控制能力,投放的能力,對物流的投資和發展起到很大作用的,中國政府要把控大局,市場的走向千萬不要向低層次的方向發展,新加坡的港口發展對我們是有很大的啟發和借鑒。
上一篇:從食品安全看冷鏈技術的應用
下一篇:快遞業:國有民營外資三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