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勞動力密集型產業(yè)可能很快就會失去競爭力
2007-7-18 20:04: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21世紀經濟報道》日前的一則報道引起了我們的注意,一位接近沃爾瑪中國區(qū)管理層的消息人士透露,沃爾瑪全球采購中心今年正在大幅削減中國訂單,預計2007年度在中國的采購額將下降到120億美元左右,與往年相比減幅達40%。此前兩年,沃爾瑪全球采購中心每年在中國采購的商品在180億美元-200億美元之間。該報就此消息向沃爾瑪中國區(qū)發(fā)言人董玉國求證,董表示對上述數(shù)字無法確認。上述消息人士透露,事實上沃爾瑪全球采購中心從2006年開始便在緩慢減少中國供應商的訂單,主要原因是人民幣大幅升值;在中國減少的訂單大部分轉移到了越南、印度等其他國家,另外沃爾瑪為了控制國內庫存,采購總量也有所降低。
此消息雖有待于確認,但綜合各方信息來看,沃爾瑪確實削減了在華采購訂單。這個變化對中國有著重要意義,說明中國勞動密集型產業(yè)已喪失了原先的絕對優(yōu)勢地位,不僅如此,還預示著東部產業(yè)向中西部的轉移步伐并未能像人們想象的那么樂觀。
中國此輪經濟繁榮周期自2001年開始,有兩個外部因素。一個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和世界經濟完全融為一體,國際經濟加工鏈開始大規(guī)模向中國轉移;另一個因素是美國寬松的貨幣政策造成人民幣幣值低估,刺激中國制造大量向美國出口。人民幣幣值低估等于是“中國制造”全球大削價,于是,雪片般的“中國制造”訂單讓外儲暴增的同時,也推高了從土地到工資,以及原材料等等所有生產要素的價格。因此長三角、珠三角大批中小型玩具、制衣、鞋子等勞動密集型工廠在此間都是度日如年,艱難求生。在2004年開始,勞動密集型產業(yè)開始向中西部內地大規(guī)模轉移,而珠三角和長三角則開始“騰籠換鳥”,轉向生產高附加值產品的產業(yè)。
產業(yè)轉移和產業(yè)升級是否順利,對于中國經濟可說是生死攸關的根本問題。因為它意味著中國經濟能否迅速適應價格調整帶來的沖擊,各項經濟資源能否進行高效配置。如若不能,就將重復當年東南亞國家的覆轍,過多的資金沒能進入生產領域,而流入資產市場吹起大泡泡,鑄就虛假的繁榮,直到有一天被最后一根稻草壓死為止。
目前產業(yè)轉移多少有所進展,2004―2006年,中部六省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遞增30.2%,高出全國平均水平4.8個百分點,占全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由2004年的18%提高到2006年的19.6%。今年1-5月,中部六省城鎮(zhèn)以上投資平均增長38%,高出全國平均水平12.1個百分點,占全國城鎮(zhèn)投資的比重為21.2%,同比提高1.9個百分點。這中間固然有有色金屬等高耗能等項目過多做大的因素,但究其根本還是中部地區(qū)政府加強基礎設施投資,承接東部產業(yè)轉移的緣故。但從沃爾瑪削減訂單的情況看,中國經濟中產業(yè)轉移也是有選擇的進行,一些企業(yè)在中部地區(qū)招聘工人甚至比東部還難招!勞動密集型產業(yè)可能永久失去競爭力了。如果政策得當,中央調控措施不嚴厲,工業(yè)地根不緊縮,農民工將可能出現(xiàn)從東部的大規(guī);亓鳜F(xiàn)象,勞動力成本將有所降低,這種情況或許稍得緩解。
從目前各種信息看,產業(yè)升級狀況雖不敢說一帆風順,至少還算差強人意,外貿出口的產品結構中,機械類和電子產品構成主流,勞動密集型產品只占不多的份額,而且這種趨勢正在加強,“中國制造”將越來越向高端邁進。因此外貿增速是我們最為關注的一個指標,如果增速低于10%以下,基本可以斷定人民幣升值基本到頂,因為“中國制造”的價格已經高到足以抑制國際需求,達到均衡的地步。今年下半年,如果外貿增速一直保持在20%以上,基本可以認為,中國產業(yè)升級較為成功,因為即使在勞動密集型產品大幅減少的情況下,國際對“中國制造”的需求依然不減,自然使中國生產出更多更高檔的產品和服務了。
最終分析結論(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中國勞動密集型產業(yè)已經喪失了絕對優(yōu)勢,向中部的產業(yè)轉移某種意義上說不是很成功,要密切注意下半年外貿出口增速變化,此為中國經濟產業(yè)升級是否成功的關鍵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