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鋼鐵物流的下一站
2007-8-7 10:57: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20世紀80年代初,寶鋼在上海興建時曾經飽受爭議,但近年來,其沿海布局的優勢卻愈來愈明顯,而今正如火如荼建設的首鋼搬遷工程,也選擇了具有運輸優勢的曹妃甸……港口,正被鋼鐵企業確定為發展物流的下一站。
武鋼是新中國成立后興建的第一個特大型鋼鐵聯合企業,本部廠區坐落在“九省通衢”的湖北省武漢市長江南岸。如果說當初 “臨港而建”是種無心之選,但憑借“長江地利”而獲得的優勢則顯而易見。
在武鋼港務公司記者看到,一船船鋼鐵原料從這里進入武鋼,一批批優質鋼材從這里走向國內外。“近年來,武鋼港務公司這個全國最大內河企業專用港口,正在向‘武鋼現代化港口大物流’的目標大步邁進。”在采訪中,武鋼港務公司的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
發揮港口資源優勢打造現代港口物流
根據鋼鐵產業政策的規定,今后的鋼鐵企業要布局在大港口,尤其是一些優良的深水港,在此種大形勢下,2006年4月28日,武鋼港務公司正式掛牌運作,這是武鋼為發揮港口資源優勢,實行專業化管理,打造現代港口大物流的重大舉措。
2005年10月,武鋼決定在原工業港的基礎上,把武鋼礦業公司鄂州球團廠碼頭,以及武鋼今后將要收購或新建的所有碼頭資源進行整合,成立港務公司。成立之初的港務公司確定了兩項發展戰略:一是在沿海及長江中下游地區選址建設兩個武鋼進口鐵礦石水上物流中轉基地,形成集團公司進口礦石大物流供應鏈,確保武鋼生產原料供應安全,同時降低物流成本。二是提高港務公司自身的市場競爭力,為武鋼增收創效。
此次整合重組,武鋼集團公司賦予了港務公司對外經營業務的權利。港務公司在確保武鋼生產大局的同時,正在認真研究和執行國家有關港口港務管理的相關法律法規,并將充分發揮港口資源集中管理的優勢,挖掘港口物流潛力,積極對外開展水上運輸、碼頭裝卸等業務。在整合原武鋼工業港、鄂州球團碼頭基礎上,它還宣布將在國內新建4個碼頭,在新建4個碼頭的計劃中,除了在武漢新建的陽邏碼頭外,其余三個全在外地。其中,太倉碼頭、舟山碼頭這兩個進口鐵礦石的中轉基地年吞吐總量將達到5000萬噸。而萬眾矚目的武鋼防城港千萬噸級鋼鐵精品項目日前也將迎來曙光。武鋼集團副總經理胡望明在2007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期間表示,該基地建設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并完成了海域使用論證和海洋環境影響評估報告的專家論證,等待國家海洋局批復。
“目前中國沿海鋼鐵企業產能只占全國產能6.4%,防城港鋼鐵基地投產后,這一比例可達到8%以上。”武鋼副總經理胡望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這一基地將優化中國鋼鐵產業布局,并緩解中國西南、華南地區鋼鐵供需矛盾。
昔日武鋼大糧倉今日港口大物流
短短幾年,武鋼港務公司的物流量實現了翻番。
總物流量實現了從3000萬噸到5000萬噸。
總作業量從2000年的3025萬噸到2006年的5223萬噸。
堅實的數據證實,鋼鐵企業依托港口發展,將為物流建設帶來質的飛躍。
“昔日人拉肩扛的企業小港,如今已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一位多年在武鋼港務公司工作的老工作者向記者講述著。武鋼港務公司承擔武鋼的原料接卸、貯存、中和、混勻、輸出及鋼材水運外發重任,有著“武鋼大糧倉”的美譽。隨著武鋼的快速發展,早在2000年,武鋼港務公司決策層就意識到,港務公司僅僅滿足武鋼高爐“吃飽吃好”遠遠不夠,必須充分發揮武鋼港口資源優勢,在確保武鋼原料水運供應安全的基礎上,不斷提高港口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才能滿足武鋼戰略發展的需要。為此,他們提出了“建設武鋼現代化港口大物流”的目標。幾年來,通過不斷地打造、升級,引用物流技術,港務公司已從昔日的武鋼大糧倉漸變成如今的武鋼港口大物流。物流量成倍增長,勞動生產率大幅提升。一組組懸殊的數據讓我們再次體會到了武鋼港口大物流的飛躍:總物流量實現了從3000萬噸到5000萬噸,總作業量從2000年的3025萬噸到2006年的5223萬噸。
在短短幾年間,武鋼港務公司的物流量實現了翻番,技術進步顯示了從未有過的威力。
自武鋼港務公司成立之日起,技術改造就伴隨著武鋼的成長而不斷地進行。特別是近五年來,武鋼港務公司技術改造進入大提速,大手筆。
他們加強了料場 (線)、碼頭改造力度,先后完成了二混勻料場等6條料場線的改造,及一、二、三、四號碼頭與八九碼頭改造,將一些先進的新設備、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引進、應用其中:懸鏈式鏈斗卸船機,橋式抓斗卸船機, “新鋼港2號”浮躉式卸船機,管狀皮帶輸送技術,PLC操作系統控制技術、變頻技術、計算機控制系統技術……昔日簡單的生產工藝及落后的作業機械日益被大型化、現代化、自動化的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所取代。
加大技術攻關力度,每年有十幾項攻關課題,有4~5項技術成果問世,且多項成果獲得武鋼、武漢市、湖北省乃至全國獎勵,有的甚至成為專利技術。
單向運行的 “多弧面鏈式逆止器”,獲得了國家專利,滾筒混勻取料機大車行走同步攻關,解決了跨距40米的大型設備行走同步的技術難題,開發自動糾偏軟件,在國內首次實現了全自動同步運行和超低速、寬范圍及自動糾偏控制,該成果獲武漢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不斷的技術改造和攻關,9座碼頭吞吐能力由建港初期的128萬噸/年發展到現在的2300萬噸/年以上。通過港口資源整合,不遠的將來將建成億噸大港。
物流技術:勞動生產率實現了1.4萬噸/人·年向3萬噸/人·年的跨越。
2000年,武鋼港務公司全員勞動生產率為14182噸/人·年,2005年,港務公司全員勞動生產率為27854.33噸/人·年,2006年,港務公司全員勞動生產率為30293.46噸/人·年。7年間,武鋼港務公司全員勞動生產率翻了一番。
數字的變化,折射出的是港務公司在港口大物流建設取得的可喜成績。
加強物流技術研究不斷深化物流管理
鋼鐵行業物流技術創新及物流管理無疑是發展物流的關鍵環節,此項工作的深入,將使生產更加順暢,工作效率得到極大地提高。
“今年,碼頭與原料場物流均衡性研究,將通過建立物流智能干預系統、優化碼頭及料場物流作業組織方式及智能管理,提高碼頭與原料場的卸、儲、配能力,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運作效率。”在采訪中,一位負責物流技術創新的相關人員興奮地向我們介紹,武鋼港務公司早在2001年就開始著手加強物流技術研究工作,例如物流技術在混勻工藝中的應用研究,初步形成混勻工藝的物流技術體系,之后又進行物流技術在原料場與碼頭的應用與研究,建立物流技術優化系統。同時,每年的圍繞著提高混勻礦、鋼材外發的產量、質量等方面的研究也一直進行著, “提高混勻礦產量質量”等一大批成果獲得各種獎勵。
在加強物流管理方面,港務公司首先將信息化的管理運用到生產過程之中。2002年,集團公司在鋼材出口碼頭進行產銷資訊系統建設,使物流向信息化管理邁出了第一步。借這次產銷資訊系統建設之機,港務公司著手物流管理系統自動化建設,計量數據采集系統、原燃料管理系統、生產管理系統、設備管理系統及辦公自動化系統相繼建成。同時,為方便、及時、準確掌握上下工序的信息,港務公司還制作協作信息平臺,并與武鋼計算機聯網,從而提高整體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其次是將JIT(just in time,準時生產制或及時供應制)物流技術應用于生產管理中。制定皮帶通廊運行 “時刻表”,優化送料全過程管理,提高通廊運行效率。此外還加強了物流過程管理,完善經濟責任制、建立協調機制、建立目標管理等措施,使生產更加順暢,工作效率得到極大的提高。
加強物流管理使港務公司貨物通過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使原料混勻量由1992年的45.7萬噸/年增加到2006年的940萬噸,產量提高了20倍。配料品種由2、3個增加到8個。鋼材水上外發能力也由最初的120萬噸增加到現在的200萬噸以上……武鋼大物流的基礎已夯實。
武鋼港務公司在武鋼興建港口大物流的戰略宏圖中可謂如沐春風,它在為武鋼水運鐵礦石供應提供安全保證的同時,將一個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武鋼港口大物流展現給世人,此舉將給鋼鐵業布局沿海帶來啟示與借鑒。
編輯手記
鋼鐵業沿海布局意義重大
就在編輯組發本期稿件之時,7月30日又獲得消息,幾經波折之后,武鋼防城港千萬噸級鋼鐵精品項目即將迎來曙光。
這是武鋼集團副總經理胡望明日前在2007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期間透露出來的消息,據他介紹,該基地建設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并完成了海域使用論證和海洋環境影響評估報告的專家論證,等待國家海洋局批復。
武鋼副總經理胡望明指出,建設防城港項目對武鋼的意義重大,中國鋼鐵工業對進口鐵礦石依賴度已超過50%。武鋼、柳鋼作為中西部國有鋼鐵企業,生鐵成本比地處上海的寶鋼多400多元,兩家企業技術優勢被成本劣勢所抵消,進行布局調整迫在眉睫。
鋼鐵企業布局沿海可謂意義重大,中國的大型鋼鐵企業如首鋼、武鋼和太鋼等,主要分布在一些大城市,或者水資源緊張的地區。正如上海鋼之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吳文章所說,這與國內鋼廠依靠資源發展的道路有關。往往是哪個地方的資源多,哪個地方的鋼廠就多。而需求地卻又與生產地存在著矛盾,這種矛盾也是造成國內鋼鐵行業運輸量大、運力緊張的重要原因。
而目前國內的鐵礦石有40%~50%依靠進口,而在鐵礦石成本中,有30%是運輸成本,因此港口城市作為大型鋼鐵企業的所在地有著運輸上的優勢,在很大程度上也就可以降低鋼鐵成本。破解了運輸上的瓶頸,必將為鋼鐵物流帶來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