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類型物流企業信息化淺析
2007-8-8 17:41: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據新華社信息 隨著我國加入WTO,外國資本開始搶灘國內市場,數量龐大、規模偏小的我國企業將可能因無法體現其整合優勢而被強勢企業各個擊破。然而,無論是哪種物流運行模式,都與物流信息化建設息息相關。 一、集團型企業:加緊構建物流系統
對于集團型企業來說,其內部的物流成本明顯偏高。為了提高集團的整體競爭優勢,企業內部都在設法將物流部門這樣的費用中心改變為利潤中心。首先,集團型企業需要針對內部企業的倉儲需求建立集約化的倉儲服務中心,利用倉儲服務中心解決企業內部的原材料存儲、在制品和產成品存儲時,由于該倉儲服務中心所面對的多企業客戶,因此其系統模式必須支持多倉以及多貨主方式,而這種倉儲模式實際上是企業內部的第三方物流服務。
采用這種形式的主要好處有:實現了倉儲整體成本的下降,包括人力資源和倉儲資源;通過集中式倉儲專業管理,提高了倉儲作業速度、作業效率;提高了倉儲信息精確度。
另外,集團型企業也會進一步統一運輸資源,采用的方式有外包運輸服務,或是集中子公司的運輸資源統一管理。同時,由于子公司之間會有業務往來,需要進一步加強協作,業務將會涉及產品的加工協作和銷售協作。如果將改進前的物流形態與改進后的相比較,讀者不難看出二者的優劣。
在改進前的物流系統中,物流配送體系呈多對多的狀況,層次繁多,管理復雜。因而,用戶必須面對許多物流服務接口才能完成物流作業,這將延遲自身對客戶需求的響應;另外,這種物流系統重復建設,成本高昂。
由于成立了物流中心,企業與客戶的所有物流作業都集中在一個平臺接口和界面上,便于統一管理和及時響應,縮短了響應時間,提高了服務質量。由于物流中心是面向集團型企業以及廣大客戶,因此集團內的物流系統將被整合到物流中心內,不存在重復建設物流系統的問題,大量節約投入成本。
二、貨代企業:信息化的多式聯運
在整個現代大物流氛圍中,擔任主要角色的是航空公司、船運公司、鐵路運輸以及公路運輸企業,同時還包括了航運碼頭、航空港、鐵路運輸樞紐以及國家物流中心。隨著市場競爭的激烈化,物流行業已經出現了全球化的跨行業、跨國家地區的物流業務供應商。這類供應商來源于傳統的陸海空貨代企業。
傳統貨代企業往往根據自身的行業地位來決定自己的業務,它們一般都從事單一功能的貨運代理業務。由于其功能單一性,這類貨代公司一般只能做到“港到港”、“站到站”的業務。目前,國際貨代正在整合當地的陸路運輸和內河航運代理,為客戶提供了門到門的業務,這種業務擴展稱為國際多式聯運。
目前,國內以民航快遞公司為首個實施“門到門”業務的貨運代理公司,同時利用其空港優勢建立以空港為服務中心的快遞服務,并與國際貨代系統接軌,以實現國際多式聯運服務。由于傳統貨代只具備單一的業務功能,如果客戶需要做到“門到門”的業務,就必須發貨人和收貨人一起去聯系其他貨代或運輸公司,以完成從港口到目的地的送貨過程。問題是:整個業務過程不具備透明性,是不可控的。
那么,怎樣才能做到“門到門”的送貨業務及服務能夠通過系統被自動地記錄和跟蹤,從而實現為客戶提供可視化的服務?這就涉及了國際化的多式聯運。
多式聯運是通過建立跨行業、跨地區(國家)建立物流服務資源網絡形成的服務體系。在這樣的體系中,當客戶委托一個物流企業服務時,能夠事先知道貨物會在什么時候到達目的地。同樣,收貨人不必自己去提貨或委托提貨,而是在被告知的時間內得到貨物。
可見,貨代業務的這種轉變給用戶帶來了很多益處。例如,整體物流成本降低;作業過程可控,可以與自己已經建立的計算機應用系統對接,實現信息實時交換;貨代公司將通過多式聯運提供客戶更加貼切的服務,從而取得服務市場更大的競爭能力。
但多式聯運系統必須在完善的計算機系統的幫助下才能實現,并且由于該系統面對的是不同行業的不同系統,因此在信息的傳遞和共享方面將面臨著一定的問題。可以說,要實現多式聯運,必須建立統一的信息處理以及電子作業交易平臺。
三、外資物流企業:領先信息化潮流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化物流服務企業通過獨資或合資方式進入我國大陸提供物流服務,最先進入的行業就是國際貿易及國際貨代業務。其中,比較著名的企業有馬士基等國際大型物流服務型企業。
2000年后,隨著物流在我國的升溫,國際上很多大型的物流公司開始進入中國,其中有日本的村田、大野,美國的Wal-Mart,臺灣大榮、秋雨,新加坡的新科安達以及香港的華潤CRC等。這些國際物流公司主要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務業務,其進入方式有以下兩種方式:首先,通過與國內第三方物流企業或集團型企業進行合資,建立合資企業,專業從事第三方物流服務業務。這些企業進入的時候,會參與合資企業的管理業務,并通過這種參與快速提高國內物流企業的管理水平,并使之與國際接軌,另外,隨著國外企業大量進入我國,使得國際物流需求也在國內得到體現,我國將逐步形成國際物流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合資企業同樣也可以參與到這些業務領域中去。其次,國際物流公司直接在我國設立采購以及國際配送中心,為各國企業在我國的加工和采購機構提供優質的物流以及配送服務。
外國企業進入我國物流市場,首先遇到的問題就是文化環境的適應和整合。因此,“能否實現無障礙溝通”是這些企業在我國能否成功的必要條件。由于在我國設立機構,就必須采用國內勞動力以降低運作成本;為了達到無障礙溝通,它們不得不對信息管理系統做出了基于用戶文化背景的多語言系統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