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人才為何培養難
2007-9-27 12:44: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作者:蔡 勇 鄭志軍 物流人才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到政府、教育部門、高等院校、職業院校、企業和社會培訓機構,是一個包括高校學歷教育、物流職業教育、企業崗位教育、社會培訓機構繼續教育互相結合、多種層次、互為補充的人才培養體系。
事實上,我國物流人才培養經歷了比較曲折的發展過程,到目前為止尚未形成比較完整的教育體系,物流人才培養能力遠遠不能滿足市場對物流人才的需求。問題在于這幾個方面:
問題一:物流高等教育起步較晚,呈現 “少、散、差”的狀態,缺乏統一規劃。
我國物流教育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截至目前,各種與物流相關的課程和專業分散于不同的高等學校的不同學科中,各高校自行籌劃設計課程和實踐,缺乏統一指導,導致培養出來的人才參差不齊。一方面,經國家教委正式批準在高等院校中設置物流專業的僅有20所左右,僅占我國全部高等院校總數的1%,遠遠不能滿足市場對物流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物流高等教育條塊分割較為嚴重。許多高等學校物流教育只是現代物流理論中的某一個環節,物流專業設置過細、過專、過窄,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再次,高校的教學內容及課程設置與物流企業崗位實際需求差距較大,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簡單化,也是目前存在的突出問題。
問題二:物流職業教育力量薄弱,物流職業資格認證制度尚未建立。
盡管目前已有十多家職業院校設置了物流專業,但從總體來看,物流職業教育的現狀與物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與物流業的發展速度極不相稱,遠未達到為物流行業培養大量技能人才的作用。從行業資格體系方面來看,我國尚未建立全國統一的物流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和職業培訓體系。目前只有深圳、上海在籌建地方的物流職業資格考試體系,而國外的資格考試認證已經開始進軍國內培訓市場,如英國皇家物流資格認證考試已進入深圳、廣州、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分切中國的物流培訓市場這塊誘人的 “大蛋糕”!
問題三:專業教育 “重理論,輕實踐”。
物流專業的特點是環節多、系統性強、科技含量高、理論與實踐聯系緊密,而目前學校的物流教育多數片面注重物流理論的傳授,缺乏對實際業務操作能力的培養。一方面,物流教師大多是從宏觀經濟學、營銷學、交通運輸學等專業教師轉移過來的,多數缺乏物流業從業經驗,總體水平有限;另一方面,目前只有幾家高校建立了從訂貨開始,通過生產、存儲、配送、發貨直至到貨過程的物流網絡模擬教學實訓室,大多數開設物流專業的學校尚未建立面向市場的、可操作性強的物流實訓室,而且學校與企業尚未建立緊密的產學研合作關系,因此培養出來的學生只懂部分物流理論,缺乏實際動手能力,令物流企業頭疼不已。企業內部培訓或急功近利,或片面強調操作技能,不利于培養復合型物流人才。
問題四:復合型物流人才少。
現代物流是一門跨多個學科的理論,同時它的實踐性也非常強,這就要求物流人才不僅要擁有全面的理論知識,同時也要有多年的實踐經驗。反觀國內企業,對物流人才的要求普遍 “急功近利”,甚至根本不提供實踐培訓機會,就要求物流人才上崗后一兩個月內 “立竿見影”,很快扭轉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局面,顯然不切實際。部分有實力的物流企業盡管也組織員工培訓,但多集中在一線操作人員,片面強調操作技能培訓,沒有針對各個層次的員工,建立在職學習、脫產學習、自學和崗位輪換實習有機結合的企業內部培訓體系。
問題五:高層次物流人才培養渠道不暢,手段落后。
雖然在已設置物流管理專業 (方向)的院校中研究生、本科、大專層次的教育均有,但從總體來講,目前我國尚未形成以物流科技創新和知識型物流人才為核心的物流教育目標體系。主要表現在缺乏規范化的高層次物流人才培育途徑,雖然一批院校根據市場需求開設了物流專業研究生班,但因為我國一直堅持系統培養物流專業學生的學校僅有幾所,研究生生源知識結構中缺乏掌握系統物流理論知識、功底扎實的本科生作基礎,加上許多院校過去從未涉及物流教學,研究物流也才幾年,近些年高等院校培養出來的研究生還有一定的弱點。而企業與院校聯合培養、社會機構高端培訓、在職深度開發、出國培訓等多種培養高層次物流人才的途徑尚未建立,而培養手段以理論學習為主,未采取MBA式大量案例與實踐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