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道路運輸業迎來第二個春天
2007-9-6 16:03: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9月6日,道路運輸業的盛會——全國道路運輸工作會議將在甘肅蘭州召開。此次會議是在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發展服務業的若干意見》的大背景下召開的,對道路運輸業落實科學發展觀、做好“三個服務”、加快交通由傳統產業向現代服務業轉型、實現又好又快發展將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數字背后的變化
經過改革開放以來20多年的發展,我國道路運輸業在運輸能力、安全保障、市場秩序和運行監管等方面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在綜合運輸體系的客貨運輸量中一直保持著主導地位。
——2006年,我國道路運輸共計完成客運量186.1億人,旅客周轉量10131億人公里;完成貨運量146.6億噸,貨物周轉量9754億噸公里。這一年,我國全社會新增客貨運量分別為17.1億人和17.6億噸。其中公路客運量新增16.3億人,占全社會新增客運總量的92.1%;公路貨運新增12.5億噸,占全社會新增貨運總量的70.9%。
——2001年以來,道路客運量在綜合運輸體系中的比重基本穩定在92%左右,道路貨運量比重近年基本在72%左右。
經歷向個體、集體開放道路運輸市場(1982年至1985年),國有企業改革(1985年至1994年),全面市場化(1994年至今)這3個發展階段,道路運輸市場化進程有序推進,公司化、規模化、集約化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
——2006年,我國共有營運車輛809.7萬輛,其中營運客車162萬輛,比2005年增加9.8萬輛;營運貨車647.7萬輛,比2005年增加60.5萬輛。到2006年,我國共有從事道路運輸及相關業務的經營業戶541萬戶,比2005年減少12.8萬戶。道路運輸行業涵蓋的市場經營范圍有了新變化,傳統的搬運裝卸等相關業務日益減少,站場經營、車輛維修等業務快速增長。
——截至2006年年底,我國累計共有15萬戶道路運輸及相關經營業戶退出市場;退市的營運車輛累計達31.5萬輛,其中因車輛老舊報廢的有27.2萬輛,因檢查不合格退出的車輛數總計4.3萬輛。
——我國道路貨運平均運距,呈逐年增長趨勢,2006年達到66.5公里;2006年道路客運平均運距為54.5公里,與2001年相比變化不明顯。
抓住機遇 迎接挑戰
2007年3月,國務院出臺了《關于加快發展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將發展服務業提到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要求大力發展面向生產、民生的服務業,并提出“優先發展運輸業,提升物流的專業化、社會化服務水平,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這為正謀求轉型的道路運輸業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
3月23日,交通部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專門研討現代物流的發展問題。李盛霖部長強調,發展現代物流業是推動交通運輸由傳統產業向現代服務業轉型的重要舉措,交通部門要從做好“三個服務”的高度充分認識發展現代物流業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履行好制定規劃、完善政策、監管市場、協調服務等職能,積極推進現代物流業不斷向前發展。
“交通由傳統產業向現代服務業轉型戰略研究”課題研究正在緊鑼密鼓進行中。該課題從強化現代交通運輸業的基礎性服務功能、強化先導性服務功能、強化生產性服務功能、強化消費性服務功能、強化公共性服務功能“五個強化”出發,提出推進交通行業從傳統產業向現代交通服務業轉變的發展戰略,從而推動交通行業由外延式的粗放型增長向內涵式的集約型增長轉變,由以增量為導向的發展向以服務質量為導向的發展轉變。
有業內人士指出,這標志著道路運輸業第二個春天的到來。
機遇面前,我們首先應該認清形勢,提高認識,創新工作思路。應該說,道路運輸業的集約化程度雖有所提高,但市場主體依然處于多、小、散、弱狀態,缺少處于主導地位的大而強的企業。面臨鐵路提速、城際軌道建設、燃油價格上漲等,道路運輸業不穩定性的一面就展現了出來。因此,機制、管理、科技創新就顯得尤為重要。
其次,如何提高道路運輸業的競爭力,也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大現實課題。道路運輸與經濟社會發展、人們的出行息息相關,其本質屬性是服務,只有服務好上求優,才能取得經濟、社會效益雙豐收。提高道路運輸競爭力,在客運上,特別是農村客運,要由部門行為逐步變為社會行為,要從公共服務普惠公平的高度扶持其健康發展;在貨運上,在規范提升傳統貨運的同時,重點發展現代物流業。可以說,道路貨運業在轉型中承擔的責任更重,因此,應更進一步地轉變“輕貨重客”的觀念,加大管理力度和扶持力度,破除壁壘,盡快促成全國統一運輸大市場的形成。
正處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加速發展時期的中國,為交通運輸業的發展提供了絕好的舞臺;肩負“服務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服務人民群眾安全便捷出行”重任的交通運輸業,正以時不我待的勇氣和膽略,乘勢而上,順勢而為,創造燦爛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