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建“港”三重門
2008-10-10 13:27: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本報記者隋秀勇
在寒流頻襲的公路運輸市場,要整合公路貨運資源,改變傳統公路貨運的散、亂、低效痼疾,如何建設公路港——現代物流服務功能集成平臺和助推器,成為各地發展現代陸路物流的新課題。
目前,我國近七成的國內物流是由公路運輸來完成的。這個驚人數字背后,卻是以對自然資源、社會資源的巨大浪費為代價的。
據統計,我國貨車的空載率高達40%~50%,而美國公路貨運的返程空載率只有5%。我國公路貨運的運力處于供大于求的狀態,但空載率居高不下,這是我國公路貨運行業沒有將貨源和車源合理配置的集中反映。而由此造成的損失每年數以千億計。
長期以來,公路貨運沒有像航空港、海港實現整合和經營,擁有貨運營運資格的 “散戶”車主甚至一些中小貨運企業還依靠 “撞大運”的方式搞公路貨運。這不但不利于良性市場競爭秩序的形成,也阻礙了我國社會大物流的步伐。
公路港服務功能的體現,與海港依托海運、航空港依托空運一樣,要充分發揮其擁有的公路樞紐的優勢形成貨運節點。具體地說,就是整合資源,這里所說的 “整合”,并不是簡單的車源與貨源,而是延伸至整個貨物運輸的流程,整合能滿足客戶需求的物流供應商、技術供應商、管理咨詢顧問和其他增值服務商。
因此,對于公路港的籌建者而言,評價公路港的服務功能是否完善,要從它對公路運輸與物流所發揮的作用來看,一個重要的考核指標,就是要看其能否最大化地實現車輛與貨源的合理配置。通俗地說,就是用最適合的車輛來運輸適當的貨物,以期達到以最佳的運輸效果、最低的運輸成本,最大化地滿足貨主對運輸全程服務的要求,而不是簡單地做運力與貨源的“媒婆”。
專家認為,對運輸全過程的監控,保證貨物安全可靠地到達目的地;對運力提供必要的管理與服務,保證運力有完好的技術狀況與駕駛人員職業道德與駕駛技能;最大程度地方便貨主,使貨主能夠及時地了解貨物的運輸狀況。所以,提高公路貨運業的交易質量,在更優化的層次上實現運輸資源的配置,為貨主與車主包括駕駛員、貨物與車輛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這些都是公路港物流功能的重要體現。
對于準備籌建和已經在建的公路港,經營者必須擺正心態,摒棄急功近利的思想,更不能將公路港當作“形象工程”。
在某區域的公路樞紐城市構建公路港,便利交通和四通八達的路網是一個公路港物流服務發揮的前提和基礎。但是,交通樞紐的功能終究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于區域經濟,服務于其所能輻射的制造業和商貿業,因此審視公路港建設對盤活當地商貿流通、重視服務功能的建設與服務作用的發揮才是公路港 “真諦”。除此之外,更應注重公路港與當地空港甚至是海港的物流服務功能相匹配,在信息化、標準化、集約化等方面與其保持步調相似或一致,為多式聯運打下良好的基礎。
公路港是連結生產企業與水路物流、鐵路物流甚至是航空物流的重要節點,其物流服務功能是商貿流通的重要組成部分。
因此,公路港應發揮類似海港、空港的集約和管理功能,使公路貨運運力在公路港內得到有效的調配,真正做到了依托公路優勢,借助沿海港口、鐵路樞紐、航空機場,在集運輸、聯檢、報關功能于一身的新的出口通道,縮短內地與沿海地區的差距,降低社會大物流在公路貨運環節的物流成本等方面,公路港被寄予厚望。
那么公路港怎么加強其服務功能,如何在立足于交通圈和經濟圈在基礎上,完善和創新其服務功能?
要擺脫傳統的公路貨運交易市場的認識,把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城市公路運輸體系中。公路港在建設時,既要擁有功能完善的綜合公路貨運服務功能,也要擁有單一的零擔站、集裝箱中轉站的功能。要根據客戶的需求,合理地建設與設置基礎設施,這不僅豐富了公路貨運站的內涵與外延,也滿足了不同類型的客戶對公路港的多種服務需求,體現了公路港的差異化服務。此外,還要考慮設置完備的貨運交易業務模塊,并與中轉換裝、裝卸倉儲、信息服務等等服務實現同步協同發展。
上海道路貨運公共信息平臺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公路運輸與海運、空運相比,標準化程度還是比較落后的。在貨源類別上,有很高端的,如運輸芯片、電腦、手機等,也有極為低端的,如白菜、土豆等。高端貨物與低端貨物的運輸跨度特別大。每一個類別運輸的標準都不一樣。一些危險品和化學品的運輸國家有一些標準,其他貨物的運輸根本就談不上標準化。因此,對于正在積極籌劃或建設的公路港,運輸的標準化不僅影響了公路貨運效率,也影響其與其他運輸方式(如海運、空運)的對接。物流運輸的標準化不光在公路貨運領域,其他物流領域同樣因標準不統一使物流效率大打折扣。國家相關職能部門出臺相關法規、標準已迫在眉睫。
公路港的集約功能是區別傳統公路貨物運輸模式的最大優勢,但要使集約功能得到充分發揮,其信息化水平的優劣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傳統的貨運交易市場,貨源和車源由于信息不對稱極易導致用不恰當的車輛或運輸方式來運某一貨物,或者延長車輛或貨源等待的時間。要從根本上改變由信息不暢導致的運力資源的浪費和時間的延誤,并不是僅僅通過設幾塊電子顯示屏能解決的,必須依靠制度與技術的創新,要用信息技術首先實現在單個貨運交易市場內運力與貨源的自動尋優結合,然后,逐步擴大到城市范圍內、區域范圍內乃至全國范圍。這樣不僅能夠使每單貨運交易貨源與車源的結合得到最大程度的優化,而且還有利于解決返程車輛的配載問題。
即將于今年10月底建成運營的上海陸上貨運交易中心,是繼空港、海港建成后,上海為實現全程物流提供的一個終端基礎平臺——陸港基地,它將為上海完善全方位物流供應鏈添上關鍵的一環。據介紹,新建的陸上貨運交易中心規劃設置有150個席位的主交易大廳,引入全國大中城市的一流貨運企業,形成與150個城市相連的定班貨運專線,通過網上交易平臺,承攬省際回程貨物,加速貨運周轉。
歸根結底,公路物流港只是物流鏈條上的一個節點,如何把公路物流港與空港、海港甚至是鐵路港的服務功能有機的融合,信息化程度也是一個決定性的因素。貨源信息在公路貨運與海運、公路貨運與空運等不同運輸方式中實現共享,不單單是減少報關次數,節省運輸時間,完成貨物在不同運輸方式間高效銜接,也是發展多式聯運,為區域大通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從根本上降低社會物流成本的必經之路。
對于在建公路港,必須跳出傳統的倉儲、貨物中轉等功能,而從為客戶提供企業營銷宣傳、物流咨詢、業務交易、支付管理、網上協同辦公等等物流服務功能上尋求突破,這才是公路港物流服務功能的集中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