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物流金融服務 促進產業鏈升級
2008-10-24 1:08: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今年以來,在多重因素作用下,中小企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其原因何在,如何應對,是值得我們探討和研究的。筆者以為,對策之一就是——
□ 馮李汪物流金融工作室
●欄目主辦:現代物流報社、中國科學院預測研究中心●欄目協辦:西安交通大學管理學院、江西財經大學統計學院物流管理系●作者:李毅學、馮耕中、汪壽陽
2007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決定自2008年起實施貨幣從緊政策。貨幣從緊意味著信貸從緊,中小企業融資更加困難,再加上2008年人民幣持續升值、原材料等成本大幅提高以及全球金融危機等多重打擊,中小企業的經營環境急劇惡化。
據統計,全國今年上半年就有6.7萬家規模以上的中小企業倒閉,我國的中小企業面臨著改革開放以來最大的生存危機,這從根本上將大大威脅我國經濟安全及可持續發展戰略,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幫助中小企業健康發展已刻不容緩。中科院預測科學研究中心剖析了我國中小企業生存危機發生的深層原因,指出標本兼治,大力發展物流金融服務創新,促進產業鏈升級,是解決中小企業生存危機的一個戰略選擇,并提出了對策建議。
一、我國中小企業生存危機爆發歷程。
改革30年,中小企業是我國經濟發展奇跡的重要參與者。在改革伊始,我國的中小企業充分利用了勞動力資源的比較優勢,企業利潤空間較大,并解決了大量就業問題。但由于我國中小企業所從事的產業門檻普遍偏低,低水平模仿嚴重,造成了市場競爭加劇,利潤持續下降。
近兩年,由于人民幣升值、原材料成本提高、稅率政策的調整、次貸危機引起的國際市場萎縮以及新《勞動保護法》的實施等多重打擊,中小企業的經營環境急劇惡化,中小企業普遍處于要么等死,要么在陣痛中升級的關鍵時期。而此時,大量資金卻持續投入已經偏熱的股市和基礎設施建設部門,造成了過熱的宏觀經濟,政府不得不自2008年起實施貨幣從緊政策回調。已經瀕臨絕境的中小企業雪上加霜,大量中小企業的資金鏈斷裂。據國家發改委中小企業司統計,全國今年上半年6.7萬家規模以上的中小企業倒閉。其中,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代表的紡織行業中小企業倒閉超過1萬多家,有2/3的紡織企業面臨重整,導致超過2000萬工人解聘。我國的中小企業面臨著改革開放以來最大的生存危機,這從根本上將大大威脅我國經濟安全及可持續發展戰略。
注意到這一現象,在2008年3月11日,銀監會辦公廳下發了《關于在從緊貨幣政策形勢下進一步做好小企業金融服務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銀行業金融機構在從緊的貨幣政策形勢下,切實增強小企業授信服務工作的主動性和前瞻性,抓早、抓實、抓好今年的小企業授信工作,確保全年的小企業貸款增幅不低于本機構今年全部貸款的平均增長速度。
但政策的有效性很快被基層消化。銀行出于規避風險的考慮仍然對中小企業惜貸嚴重,中小企業融資環境并沒有得到實質性改善。
考慮到問題的嚴重性,中央決策層也頻頻到浙江、廣東等地考察,表達了對中小企業生存狀態的關心。
2008年8月29日,根據黨中央、國務院領導同志對促進和改善小企業金融服務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以及下半年經濟工作要求,針對當前和今后較長時期內小企業經營所面臨的困難,中國銀監會下發《關于認真落實“有保有壓”政策,進一步改進小企業金融服務的通知》,指出銀行業金融機構要按照通知的具體要求,積極開展金融創新,加大對小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而9月爆發的全球金融危機使國際投資和消費市場遭受重擊,促使央行決定從2008年10月15日起下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從2008年10月9日起下調一年期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各0.27個百分點。雖然預計今后還有更多的經濟刺激措施出臺,但這些措施對中小企業的資金支持有效性還有待觀察。
二、我國中小企業生存危機原因分析。
導致我國中小企業產生生存危機的因素很多,其具體分析如下:
1.我國中小企業普遍處于產業鏈底端是生存危機產生的根本原因。
我國中小企業的生存危機表面上是因為資金鏈斷裂,實質卻是因為我國企業長期遵循出口拉動模式,并處于跨國產業鏈底端,獲取的附加值越來越低,企業抗風險能力較差所致。
以蘋果電腦的iPod為例,iPod的零售價是299美元,蘋果創造了80美元的附加產值,其他美國公司(微處理器供應商)創造了7美元,商店有75美元的附加值,日本公司26美元,韓國公司1美元,而中國公司的附加值僅在螺絲釘和電線等通用件里面,幾乎忽略不計。
至于紡織業、鞋業等等中小企業聚集的產業,更是普遍面臨著這樣殘酷的境地。國外在產業鏈上已獲得了高附加值,而且還在通過金融資本與產業資本的融合來整合整條產業鏈,以獲得更高利潤,而中國雖享有“世界工廠”的美名,但卻長期在產業鏈底端惡性競爭,難以控制產業鏈上要素定價權與利潤分配權。這種鮮明對比表明了我國中小企業產生生存危機的必然性。
2.運營成本提高以及人民幣升值等不利因素使中小企業經營環境惡化。
要素價格上漲、出口退稅稅率調整以及新《勞動保護法》的實施等等不利因素,大幅度地增加了我國中小企業的運營成本,而人民幣升值又使我國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下降,企業的利潤空間進一步萎縮。我國中小企業長期處于產業鏈底端、抗風險能力差的劣勢暴露無遺,企業經營環境急劇惡化,這也表明依賴要素低成本,在產業鏈底端環節拼資源、拼勞力、無視環境的低效增長方式已經走到極限,產業鏈需要向兩端延伸并深度整合以提升附加值。
3.貨幣從緊政策導致中小企業融資更加困難,中小企業生存危機凸現。
為防止宏觀經濟過熱,中央自2008年起實施貨幣從緊政策。央行要求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和利率等以緊縮銀根,信貸規模急劇下降,這使得中小企業融資更加困難。許多中小企業難以承擔高漲的融資成本,資金鏈斷裂現象普遍發生,中小企業的經營難以為繼,生存危機凸現。
4.全球金融危機使國際消費市場迅速萎縮,中小企業生存危機將進一步加深。
全球金融危機使國際尤其是美國消費市場大幅萎縮,這將使我國中小企業,尤其是遵循出口增長模式的中小企業訂單大幅減少,而且隨著金融危機向實體經濟的滲透,中小企業生存危機將進一步加深。
根據對我國中小企業生存危機原因的剖析,可知對中小企業緊急資金輸血已是當務之急。但如果政策僅僅只強調增加貸款給中小企業,就極有可能使融資政策成為權益之計,一方面會造成銀行在政策執行上大打折扣,產生實質性“惜貸”行為,另一方面,盲目貸款給生存在產業鏈底端的中小企業,其經營風險將最終轉移給銀行,形成大量壞賬,造成新的金融危機。
因此,解決中小企業生存危機的有效融資策略應該標本兼治,其具備的特點歸納如下:
1.能實實在在地解決中小企業資金緊急之需,使有發展前景的企業順利度過難關。
2.能使銀行對風險有效控制,不產生實質性“惜貸”行為,使政策具有可操作性。
3.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充分挖潛內需,提升我國產業鏈水平,使中小企業運營進入良性循環。
近幾年在國內外興起的物流金融服務創新基本符合這些特點,尤其在我國信用環境較差、直接融資手段又相當落后的情況下,政策上應該積極引導銀行大力推廣物流金融,在滿足中小企業資金需求的同時,促使我國產業鏈成功升級,把握戰略制高點。
三、發展物流金融服務創新的作用。
物流金融是金融機構與物流企業合作,在供應鏈運作過程中向客戶提供的結算、融資和保險等相關服務的創新業務,其核心是物流融資,即銀行等金融機構與物流企業通過合作創新,對供應鏈上企業資金投放、商品采購、銷售回籠等經營過程的物流和資金流進行鎖定控制或封閉管理,依靠企業對處于銀行和物流企業監控下的商品和資金的貿易流轉所產生的現金流實現對授信的償還。不同于傳統擔保貸款中銀行-借款企業的二方關系,物流金融由于物流企業的參與,形成了銀行-物流企業-借款企業三方關系,由于物流企業對供應鏈物流的運行非常熟悉,它們能夠有效監管相關物流與資金流、防止貸款風險,并且能夠使資金在訂單處理、原料采購、生產運作、倉儲運輸、批發經營以及銷售回籠等各個環節都與物流實時匹配,從而保證物流在供應鏈上的快速無縫運作,實現產業鏈整合升級。
發展物流金融服務創新對解決中小企業生存危機的作用歸納如下:
1.物流金融能有效降低貸款風險,具有可操作性。
物流金融能夠有效地解決供應鏈上的資金薄弱環節,即供應鏈上中小企業的融資困難。因為在供應鏈上,作為“鏈主”的核心企業會通過欠款、要求預付款和要求批量采購等方式將資金風險轉嫁給上下游的中小企業,而這些資金短缺的中小企業既沒有足夠的信用評級,也沒有足夠的不動產和第三方保證,按照傳統的信貸方式它們很難獲得銀行的融資。但在物流金融中,銀行則可以在物流企業的協助管理下充分考慮這些企業上下游關系產生的存貨、應收賬款和訂單,甚至依靠供應鏈整體信用等來提供相應的融資產品。因此,物流金融服務創新不僅可以使銀行擴展新的融資業務,獲得豐厚的利差與中間業務收益,而且可以通過供應鏈上交易關系提供的應收賬款、存貨等擔保品,以及物流企業的評估與監控有效地降低貸款風險。這些將使銀行具有對中小企業開展融資業務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只要相關部門足夠的引導和重視就能使融資政策得到有效推廣和執行。
2.對中小企業開展物流金融的空間很大。
物流金融所依靠的存貨、應收賬款等擔保品,是中小企業普遍擁有的資產。根據中國人民銀行2005年的調查資料,我國所有企業擁有的存貨達51394億元,其中中小企業30326億元、農戶1024億元,所有企業擁有的應收賬款55519億元,其中中小企業3276億元。
更重要的是,物流金融服務創新還可以將中小企業嵌入到整個供應鏈鏈條上進行融資考慮,能夠充分利用供應鏈條的整體信用,因此開拓的空間很大,只要大力推廣就能夠有效緩解中小企業的融資困難。
3.物流金融能夠促進我國產業鏈升級。
物流金融服務創新能夠保證供應鏈上資金流和物流的實時匹配,滿足物流無縫化、不間斷運行的需要,從而能夠以更高的效率實現產業鏈的訂單處理、原料采購、生產運作、倉儲運輸、批發經營以及銷售回籠等各個環節的運作,達到產業鏈高效整合目的。尤其是在我國,目前產業鏈上各個環節非常分散,運行效率很低,難以產生較高的附加值,而通過物流金融服務創新,就能夠通過金融資本與產業資本在整個產業鏈上的有機融合,將以前分散的環節整合成一體,從而促進產業鏈升級。
四、發展物流金融促進產業鏈升級的對策。
標本兼治,大力發展物流金融服務創新,促進產業鏈升級是一個系統工程,具體的對策如下:
1.政策上積極引導發展物流金融。
近年來,產業經濟的發展已經從企業之間的競爭轉向了供應鏈之間的競爭。在“產-供-銷”供應鏈各企業從競爭走向競合過程中,亟須銀行提升配套的金融服務水準。因此,大力發展物流金融服務創新,有效解決供應鏈上中小企業融資困境并最終整合提升產業鏈正當其時。但在觀念上我國還沒有充分意識到這點,所以應該政策上積極引導,使發展物流金融成為一個戰略方向,有效實現產業鏈上物流與金融的互動,將我國產業鏈分散的各個環節進行有效整合,提升我國產業鏈水平,使中小企業真正從生存困境中走出,應對激烈的國際化競爭。
2.完善相關法律制度規范物流金融。
物流金融業務需要動產、權利等作為擔保物來保證貸款安全,因此它與動產擔保制度密切相關。我國目前雖已有《擔保法》和《物權法》等相關法律,但總的來說還存在法律制度不統一、效率欠缺、配套措施不完善等諸多問題,這些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物流金融發展,因此應該在法律及配套措施上進行相應完善。完善的方向大致包括:〈一〉擴大擔保物及擔保債權的范圍,允許各種融資擔保物,充分利用企業的財產擔保價值;〈二〉簡單、高效率設定擔保權,以降低融資成本;〈三〉承認非占有型擔保物權制度,并用配套措施規范;〈四〉依靠統一的信息系統建立先進合理的公示體系,確立明確的優先權規則;〈五〉制定有效及迅速的擔保權執行程序,降低交易成本。
3.銀行主動積極拓展物流金融。
物流金融能夠使銀行拓展業務空間,有效規避中小企業貸款風險,并可通過產業鏈的升級賺取豐厚而持久的利潤。因此,我國的商業銀行應該主動積極拓展物流金融服務創新。在制度規范上,應該與物流企業合作制定相對統一的物流金融業務流程、規范合同條款,使物流金融業務有章可循;在組織管理上,應該與具有相當實力、規模、良好信譽、規范業務管理和廣泛客戶網絡關系的物流企業合作搭建物流金融平臺,并設立專門的物流金融部門,增設地方性機構與網絡,變革相應的考核機制和內部激勵機制,使物流金融業務更靈活務實;在信息管理上,除提高自己內部的信息化程度以外,還可以和相關的行業協會以及大型物流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可以將自己的網絡與行業權威商務網站聯網;在風險管理上,應該系統開發質押物和合作伙伴的選擇技術、風險評估技術、風險預警技術以及違約后處置機制等來組成一套新的物流金融貸款分析及風險控制系統,以保證貸款風險的管理水平。
4.樹立危機意識,應對國際競爭,把握產業鏈制高點。
國外的許多商業銀行與物流巨頭都將利潤的增長點聚焦在與物流有關的金融和資金運作上,它們利用先進的經驗和完善的機制對物流金融業務進行不斷的創新,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實現對客戶的跟蹤管理,能夠給客戶提供一攬子解決方案,并能根據客戶需要量身定做業務,因此牢牢地抓住了客戶,逐漸地控制了客戶所在的整條產業鏈,獲得高額利潤。它們還將這一模式向中國市場擴張,例如UPS,在2007年8月正式進軍中國市場拓展物流金融業務,這些構成了國外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控制全球產業鏈的新動向。
然而我國業界對這一動向的危機意識普遍不足,還沒有充分做好準備提前防范,這將威脅我國今后的經濟發展戰略。因此,我國現階段應該鼓勵創新物流金融的各種整合方式:包括物流企業主導型、生產商主導性以及銀行主導型等等,并面向市場打造中國的產業鏈鏈主,在戰略上先行占領制高點,高效整合提升產業鏈,從根本上促使我國中小企業走出生存危機。
5.科學評估供應鏈風險引導物流金融。
銀行應該準確評估行業供應鏈風險,引導物流金融業務面向有市場且符合我國產業發展方向的中小企業,從而保證貸款安全。尤其是在全球金融危機下,國際消費市場將大幅萎縮,開發國內市場已是當務之急,因此,物流金融應該更多支持最終消費產品在國內的供應鏈條,或是在國際市場上仍有良好市場前景的中小企業。
6.加強產品設計與風險管理等研究促進物流金融。
我國應該加強物流金融產品設計與風險管理方面的科學研究,研究內容包括:面向客戶進行物流金融系統化的產品設計,從而有效地將供應鏈上的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進行整合集成;設計供應鏈上中小企業一攬子物流金融解決方案,從而提升整體產業鏈水平;進行具體產品的風險管理研究,使物流金融健康發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