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購管理中的“采購戰略”
2008-11-14 1:39: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在傳統的采購管理中,阻礙企業制定中長期采購戰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 不注重對供應商的長期關系管理,只一味地進行采購壓價。
2. 在制定采購價格時,只是根據供應商或有限資料上的只言片語,而缺乏對采購需求的深入詳細的分析。
3. 當物料的質量發生問題時,沒有人去生產地看個究竟,只是靠一兩個電話詢問一下情況,就籠統地提出改進措施,強迫供應商做某些方面的免強的改進。
4. 當供應商的服務出現問題時,企業里沒人知道市場上發生了什么變化,對企業有什么影響,企業應對如何這些變化,企業只是簡單地轉嫁責任。只有在實在無法轉嫁時,才會想起來推行精益生產。例如,國際原油價格上漲,很多國內企業沒有去思考如何化解問題,而是盲目地跟風漲價,簡單地將損失轉嫁給消費者。
5. 當政府即將推出一個相關行業法規時,企業沒有反應,采購部門還在按“老皇歷”辦事。
6. 沒有采購成本結構表,更不清楚什么是戰略性的原材料采購,什么是普通的采購物料。集團企業的分散采購阻礙了整體利益的最大化。
7. 采購部門與企業內的生產等部門沒有正常的交流協調機制,雙方都在“揣測”對方的心理,而不能開誠布公地交流。導致企業無法在采購上形成合力,提高企業核心競爭能力的力度。
8. 在采購系統內部,大家都在各自為戰,沒有采購技巧的交流,沒有共同學習的機制,更沒有集中集體智慧對采購策略進行研究。
可以想象,在如此的管理狀態下,一方面過度的市場競爭迫使采購部門和供應商陷入曠日持久的討價還價;另一方面,制造部門在急不可待地向采購部門索取原材料,根本不管成本的高低,這就導致企業陷入采購價格降低了,物料質量也下降了;產品價格降低了,市場信譽也下降了的惡性循環之中。
物流與經營、生產緊密相連,它已成為支撐企業競爭力的三大支柱之一。沒有對信息的準確把握和分析研究,沒有各職能部門和各崗位間的密切合作,就不可能有采購戰略。而企業有沒有中長期的采購戰略,對采購成本乃至產品質量影響極大。研究表明,如果一個公司開始關注采購管理并采取行動,那么在短期內平均可以降低5%的成本;但是,如果要降低10%~15%的成本,則必須依靠一個中長期的采購戰略。
采購戰略是企業根據其戰略采購規劃,運用現代管理技術,分析并整合企業的內外部資源,求得企業的資源需求與市場變化的平衡,通過強化供應鏈建設和供應商管理,完善基礎設施平臺和信息平臺,不斷壓縮采購周期,開發具有競爭能力的、成本較低的,向客戶提供增值服務的物流系統,以滿足客戶要求。
只有站在主動出擊的立場上,主動從企業的整體利益來考慮采購管理,企業才有資格談采購戰略。例如:
1. 一個遠在上海的供應商所提供的原料可以滿足北京工廠的需求,一個水平稍差的供應商在石家莊。我們可不可以通過供應商發展計劃幫助石家莊的供應商改進產品和管理,達到我們的需求,從而替換上海的供應商,減少運輸成本?
2. 公司所有的機票都是各部門單獨而零散購買的。可不可以由總經辦負責統一購買,從而獲得價格折扣?
3. 能不能通過削減采購成本來減緩增加銷售額來擴大利潤的壓力?
作為企業,只有在了解外部市場環境和內部發展需求的前提下,才能夠制定準確的戰略。也只有在這個前提下,提高采購的戰略管理水平才有意義。制定采購戰略的三個前提:
1. 分清企業處于買方市場還是賣方市場?市場性質的問題是很多采購問題發生的真正原因。在不同的市場環境下,供應商所承諾的價格和服務都是不一樣的。在買方市場的條件下,買主傾向于多家采購以獲得更優惠的承諾;在賣方市場的條件下,買主則傾向于一家采購以獲得規模優勢。但買方市場和賣方市場不是絕對的,不僅大環境會變,在一個特定的地域或一個更細分的市場內,小環境也會變。所以采購經理要應特別注意這方面的分析和把握。
2. 知道什么是對企業至關重要的戰略資源?在任何企業,都存在一些對業務至關重要的物料品種,可能一般只占總品種數目的10%左右,但占采購總成本的70%以上,如彩電企業的顯像管和液晶屏、鋼鐵企業的鐵礦石、制藥業的原料藥等。在這些采購品上需要花費與其成本量相匹配的精力。
3. 采購系統與其它部門之間要存在有效的工作接口。這些部門包括財務、生產、技術、研發和銷售等。
a) 采購-財務界面的接口一般只體現在付款程序上,而財務的其他職能如:資金的管理、使用和預測在很多企業的采購系統中卻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
b) 國內企業的物料采購信息一般都來自于生產部門,兩個部門因立場不同而似乎總是一對冤家。在優秀的跨國公司,物料采購信息是直接來自于銷售部門的銷售預測。
c) 采購與技術的關系主要體現在質量領域,合作原則應當是采購必須尊重技術對于質量標準的制定權和質量事故的裁決權。
d) 采購與研發的關系主要體現在物流領域,主要涉及包裝、器具和運輸設施的標準化及方便性等方面。
在采購戰略的制訂過程中,以下問題需要采購總監主動去解決:
1. 采購成本模型和物料結構的優化。
2. 供應商的選擇和管理。
3. 新物流技術在企業的應用。
4. 政治環境和商業環境對采購的影響。
5. 跨國采購中的貨幣和關稅的風險管理。
6. 供應鏈的價值分析(成本、質量、效率和服務的平衡)。
7. 電子商務在供應鏈管理中的應用。
8. 避免物流活動中的環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