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代倦身 “熊市”
2008-11-14 13:15: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本報記者 柴鳳偉
貨代篇
●●隨著我國外貿進出口增速的不斷減緩,與外貿出口休戚相關的貨代業也遭受前所未有的沖擊。目前部分企業歐美線上業務下降30%左右。歐美市場消費能力的下降,也導致對華貿易采購量的下降,貨代企業的業務量勢必進一步萎縮。要改變這種狀況,通過各種有效的營銷思路和營銷手段來拓展新市場成為當務之急。
當前,全球性金融風暴仍在蔓延和深化,世界經濟下行趨勢更加明顯。作為外貿依存度高達60%的開放大國,我國經濟正面臨巨大挑戰。而隨著我國外貿進出口增速的不斷減緩,與外貿出口休戚相關的貨代業,也在金融風暴中飽受洗禮。
出口形勢嚴峻
“美國次貸危機引起的全球經濟衰退和外部需求下降對我國外貿進出口帶來的影響不容忽視。”海關總署有關負責人日前表示。
據海關統計,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為19671億美元,同比增長25.2%。其中,出口10740億美元,增長22.3%,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1.8%,比去年同期增速減少8.1個百分點。11月12日,海關總署發布的數字顯示,10月份中國出口總值1283.27億美元,同比增長19.2%。這一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3.1個百分點,比9月份回落2.3個百分點。
從以上數字分析,美國次貸危機引起的全球經濟衰退和外部需求下降,對中國外貿進出口帶來的影響已日益顯現。中國出口增長逐步放緩,10月增速更是下半年以來首次回落到20%以下。
“外需的不確定性在于全球經濟的衰退程度究竟會多深,從當前歐美經濟的走勢來看,中國的外貿出口形勢仍很嚴峻。”中國國際經濟研究會副會長張其佐分析指出。
而在素有 “外貿風向標”之稱的中國第104屆廣交會上,機電、家具、玩具等商品的成交均有所下降,也顯示金融危機對 “中國制造”的沖擊不可避免。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江浙一帶一些以出口為主的服裝企業的利潤率僅為千分之二左右,而且即使是這樣的價格,訂單數量也只有平時的三分之一。江浙地區的部分機電企業同樣遇到外貿訂單銳減的情況。浙江德克瑪液壓制造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進入第三季度以來,他們公司的外貿訂單數量較平時減少了百分之六七十。
顯然,對中國許多出口企業而言,全球經濟不景氣導致的外需減弱已是客觀現實,訂單減少、生產規模收縮將是今后一段時間企業面對的共同問題。
業務量明顯下降
金融海嘯帶來的彼岸經濟不景氣,直接影響到了我國的出口貿易,而出口貿易增速的放緩給我國貨代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沖擊。
“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業務量下降,尤其是歐美線,貨量下降非常明顯,截止到目前,我們的業務量已下降30%。”在談到金融危機對貨代企業產生的影響時,江蘇環球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副總裁王歆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據王歆介紹,按以往傳統,美國線運價每年6月份會有一次旺季附加費,如果行情好,9月份還會再有一次,而且旺季附加費要沿用到次年的春節以前。但今年運價不但沒有調,而且一直在往下走。歐洲線則更離譜,概念上的海運費已快跌沒了。現在船公司要依靠貨幣附加費和燃油附加費這兩項雜費來彌補損失。只有整個業務量和貨量都在下降,運費才會這樣節節下挫。
對此,東方國際物流集團總經理楊根表示認同: “我們10月份業務量下降特別明顯,比9月份減少了大約20%~30%。”據楊根介紹,今年東方國際物流集團整體經營狀況都不容樂觀。上半年主要受制于油料價格上漲,勞動力成本上升,企業成本開銷大幅增加,且人民幣升值速度快,匯率結算損失也不小。下半年則主要是受奧運會影響,從7月開始到9月上旬,企業生產、運輸都受到了很大影響。9月份以后,這些情況雖有明顯改善,但卻只是曇花一現。隨著全球金融危機的不斷蔓延,貨代企業經營也進入了寒冬,今年我們的利潤率預計要下降50%左右。
在接受記者采訪之前,王歆剛剛同他們在美國的公司代表通過電話,及時地了解到美國的最新情況。他表示,從美國目前情況看,整個危機還遠沒有結束。美國金融危機正在向實體經濟蔓延,其中,美國通用、克萊斯勒和福特汽車三大巨頭正在試圖尋求政府救助。可以想像,隨著這些企業經營陷入困境,隨之而來的將是大量的裁員,而一旦裁員將直接導致當地居民消費水平的下降。以往這個時候,美國已進入圣誕節銷售,但今年一點跡象也沒有。由此可見,美國消費能力的下降,必然導致對中國的貿易采購有所下降,貨代企業的業務量也會進一步萎縮。
“實際上,錦程物流網早在2007年年中就發現,其網站上大量貿易公司的貨量已有下降的趨勢。經過了解,他們發現當時珠三角一帶尤其是深圳的企業生存已非常艱難,當地貨代企業也因此出現大量倒閉和裁員。我們把當時貿代企業遭遇的情況稱為 ‘出口危機’。而隨著金融危機影響不斷深化,目前貨代企業的 ‘出口危機’形勢顯然更加嚴峻。”錦程物流網市場部經理栗博指出。
王歆也表示: “由于我國貨代企業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區,因而此次金融危機對貨代企業的影響幾乎是全區域的,華南地區多是加工貿易,受打擊可能會更大,如深圳、寧波等,上海在業務構成上雖然比較綜合,但業務量下降也非常明顯。”
風險急劇增加
而隨著外貿出口形勢的不斷嚴峻,貨代企業的經營風險也在不斷增大。“現在美國線頻繁發生貨到而收貨人支付不起的情況,現在我們幾乎每個月都會碰到一兩起這樣的事件,而在以前,這種情況最多一年也就是一兩起。”王歆不無憂慮地說,“應收賬款能否及時順利地回收是我們目前面臨的最主要風險。”楊根告訴記者:“上半年我們比較關注中小企業資金情況,應收賬款追的比較緊,現在我們則比較關注大客戶的情況,因為大企業資金若出了問題,對我們的影響會更大。”
上海蘭生國際貨運有限公司總經理姜國慶在談到這一問題時不禁給記者講述起他前兩天的一次經歷:那時剛好去看一個走歐洲線的客戶,發現他們現在已裁員一半,每周休息3天,而這還算是不錯的,至少還有活干,有很多工廠都已不在了。
姜國慶說: “這讓我們對一切客戶都變得非常謹慎,新客戶更要加倍小心,因為現在的情況不比平常,也許一個客戶昨天還好好的,但由于目前的市場環境變化等因素,今天就可能沒有了,而且之前沒有任何預兆,這使我們的業務風險急劇增大。另外,從市場方面看,目前影響才剛剛開始,未來會發展到什么程度很難預測。尤其是貨代行業,業績主要依靠海外市場的景氣程度,而要把目前海外市場的需求拉動起來顯然不是易事,因而我們對未來發展前景不太樂觀。”
“為了降低風險,我們從今年年中開始,就已縮短費用回收期,哪怕丟客戶也要這樣做。這也從另一方面促使業務量進一步下降。現在我們的費用回收期平均在一個半月左右,以前一直是兩個月左右。”王歆說。
企業多方應對
面對越來越嚴峻的市場形勢,眾多貨代企業已開始行動起來,以盡量減少損失,渡過難關。
“由于年初我們就很關注資金情況,因此目前應收賬總體情況還好,因為業務量有所下降,資金情況也不是很緊張。”楊根表示, “目前,我們主要采取三大措施應對金融危機的沖擊:一是慎重發展項目,把 ‘錢’看好。重點放在應收賬款的回籠,經營風險的控制上,謹慎投資新項目。二是搞好業務轉型。從目前情況看,盡管制造業受到金融危機的沖擊較大,但外商投資企業、三資企業一些世界性的零部件生產配套這類工廠現在生產還不錯,制造業物流仍有潛在的市場。因此,我們要做好轉型工作,從純粹的貨代盡快向綜合物流轉型。三是做好節流工作,節約各種成本。例如辦公費用,福利性支出,會議、廣告費等盡量節約使用。而從未來發展上看,一些小型企業由于受到資金、成本困擾,可能會倒閉一批這樣的企業,這對我們規模型企業也會有一些機遇,市場可能會進行重新分割和調整,會有一些行業整合。”
姜國慶對此則表示,做好風險控制是目前最為關鍵的。據了解,蘭生國際一直都有一整套完備的風險控制體系,依靠這一風險控制體系,他們對客戶信譽及時評估,進行單據質押,并縮短對賬時間、催賬時間,遇到異常情況及時報告。在這些手段中,目前最重要是對賬頻率一定要增加,并加強不正常情況的報告制度。不過,這些手段都具有被動性,只能減少一些風險的發生,不能完全排除風險。另外,成本的控制也很關鍵,尤其是新增人員的控制。新《勞動合同法》頒布實施后,作為勞動密集型的貨代行業,勞動力成本明顯上升。“人力成本已占據貨代行業的很大成本,我們原來每年都要招一批新人加入公司,明年肯定不會招新人了,最多采用一些學生兼職的模式。如果明年的情況繼續惡化,老員工也是很危險的。”他說。
“企業更積極的做法是越在困難時,越要通過各種有效的營銷思路和營銷手段來拓展市場商機。”栗博認為。在這種危機時代,企業一是加強內功,強化服務能力。包括口岸操作能力,海外網絡的搭建等。二是拓展外功。比如很多企業現在遷到內陸地區,貨代企業也不能拘泥于自己所在的口岸城市,也要把觸角伸向內陸。此外,他們在調查中還發現,自今年初以來,中國與中東、印度、中南美地區的貿易額正在不斷增長。另據海關統計,今年前10個月,中國對印度、巴西的出口分別同比增長39.8%和86.8%。 “這表明國內出口加工企業已將經營思路拓展到這些新興市場,那么,隨著客戶航線的調整,貨代企業也應盡快拓展這些區域的營銷網絡。”栗博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