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中國物流業發展十大趨勢
2008-11-16 18:53:00 來源:重慶利發貨運有限責任公司 編輯:rojam 關注度:摘要:... ...
中國的現代物流業,如果從引進概念的1978年算起,與改革開放的進程基本同步。特別是最近十多年來,由起步期進入快速發展期。 現代物流的產業地位得以確立,物流企業群體加速成長,物流集聚區逐步形成,物流運作的設施設備、信息化水平、行業基礎工作和政策環境有了較大改善,出現了持續平穩快速發展的勢頭。
物流業需求擴張與結構調整的趨勢考慮到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慣性難以減速,各地政府換屆后發展的“沖動”更為強勁,2008年國民經濟增長的幅度應該超過預期目標。再加上中國經濟總量基數較高,第二產業比重較大,外貿依存度較強等因素,必將帶來物流規模的進一步擴張。據預測,2008年我國社會物流總額的增長幅度不會低于20%,物流業增加值占全部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可達18%左右,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基本上可以保持2007年的水平。
黨的十七大強調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經濟發展的熱點地區,國際上由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國內由東部沿海地區向中西部轉移。這兩個“轉變”和“轉移”,必將推動物流業結構調整,主要表現為對物流需求“質”的提升要大于“量”的擴張。
企業物流社會化與專業化的趨勢在物流需求擴大,成本上升的壓力下,越來越多的制造企業開始從戰略高度重視物流功能整合。分離外包物流業務的行業已經從前幾年的家電、電子、快速消費品等企業向鋼鐵、建材、汽車等上游企業擴展。外包的環節由銷售物流向供應物流、生產物流、回收物流,由簡單的倉儲、運輸業務外包向供應鏈一體化延伸。制造企業與物流企業將會加強深度合作,結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我國物流社會化程度將會進一步提高。
企業物流的專業化趨勢也相當明顯。不少的企業,特別是商貿企業正在加大投資力度,強化自身物流功能,幾乎所有大型連鎖企業都在力圖優化自己的專業供應鏈。一些具有強勢品牌的生產企業,如海爾、聯想、雙匯等已發展了大批連鎖專賣店,并相應發展自身的物流配送網絡。制造企業對第三方物流提出了面向高端的物流服務需求,要求物流企業能夠提供專業化的解決方案和運作模式。總體來看,制造企業的外包意向強于流通企業。
物流企業規模化與個性化的趨勢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統計局和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聯合發布的《2007年全國重點企業物流統計調查報告》顯示,隨著物流服務需求的高速增長,物流企業物流業務量上升較快。2006年調查的綜合型物流企業業務收入增長37.9%,倉儲型物流企業業務收入增長22%,運輸型物流企業業務收入只增長了1..3%。根據本次調查的結果,推出了2007年主營業務收入前50名物流企業名單。這個名單與上年發布的名單對比,主營業務收入在30億元以上的由13家上升到18家;20億元以上的由18家上升到24家;10億元以上的由34家上升到35家;排序第50位企業由3.55億元提高到6.22億元。其中雖有統計范圍逐步擴大的原因,但仍然可以看出物流市場集中度提高,物流企業規模擴大的發展趨勢。
物流企業個性化發展的趨勢,主要表現為傳統服務的整合和專業化服務的創新。普通型的低端服務利潤會越來越薄,而創新型業務、增值型服務和適合客戶需要的特色服務將獲得更大發展空間,專業化物流的發展會更加深入。制造、商貿企業對供應鏈管理的重視,將會推動物流企業向專業領域滲透,加速與供應鏈上下游的聯動。物流企業針對客戶個性化的需求,大力發展增值型、創新型業務,自主物流服務的品牌價值越來越重要。
物流市場細分化與國際化的趨勢各行業物流的規模、結構和要求不同,其物流需求的速度、成本和服務也有很大差別,這就加速了物流市場的細分化。從各行業物流費用率的差異來看,工業生產行業物流費用率較高的是橡膠制品業、家具制造業、造紙及紙品、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及農副產品加工業等行業;流通企業物流費用率較高的是紡織服裝日用品零售、文體用品零售、綜合零售和食品飲料煙草零售行業。相對來說,物流費用占銷售額比例較高的行業,采用現代物流方式的壓力和動力就會比較強。
作為世界第三大貿易國和第四大經濟體,中國的物流市場正在成為國外企業關注的重點,投資的熱點。一些國際化的企業將加快并購國內企業,完善在中國的網絡布局,國內物流網絡逐步成為全球供應鏈網絡的一部分。同時,隨著全球化配置資源的推進和中國勞動力成本等方面優勢的減弱,國外企業也會把產業轉移的目標選擇在其他的發展中國家。面臨國際化競爭的中國物流市場,國內大型物流企業將加快資源重組,組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集團,隨著中國的產品和服務“走出去”,物流業的國際化程度會進一步提高。
區域物流集聚與擴散的趨勢
區域物流集聚的“亮點”有:一是圍繞沿海港口形成的“物流區”。除傳統的“廣(州)、大(連)、上(海)、青(島)、天(津)”等地以外,處于海峽西岸的廈門港、處于歐亞大陸橋最東端的連云港,特別是處于北部灣地區的“南(寧)、北(海)、欽(州)、防(城港)”等都有大的動作。二是圍繞城市群崛起的“物流帶,”如成、渝地區的綜改試驗區,武漢周邊的“兩型社會”試點,遼寧中部城市群,黑龍江的“哈(爾濱)、大(慶)、齊(齊哈爾)”,湖南的“長(沙)、株(洲)、(湘)潭”等。三是圍繞產業鏈形成的“物流圈”,如青島的家電、長春的汽車、上海的鋼鐵、汽車和化工等。
區域物流擴散的“熱點”有:一是配合國家區域經濟發展戰略,東部沿海地區物流發展穩步提升,物流服務向中西部地區滲透和轉移。二是農產品進城和日用工業品及農用生產資料下鄉推動的城鄉“雙向物流”,帶來現代物流方式由城入鄉的擴散。三是大量依靠國外進口的資源型企業由內地向沿海外遷,以優化產業布局,降低物流成本。四是區域間物流合作逐步加強。特別是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北部灣地區和海峽兩岸的物流合作可望有實質性推動。
物流基礎設施整合與建設的趨勢我國物流基礎設施已有相當規模。2007年全國鐵路營業總里程已達7.8萬公里。根據《中長期鐵路網規劃》,鐵路系統計劃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建設18個物流中心。全國公路通車總里程達357.3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36萬公里。按照《國家公路運輸樞紐布局規劃》,將整合與建設179個國家公路運輸樞紐。我國擁有1400多個港口,各類生產性泊位35753個,其中萬噸級深水泊位1403個,內河通航里程12.3萬公里。全國運輸機場總數從2006年底的147個增加至152個。物流園區建設各地普遍制定了規劃,已有一批投入運營。
2008年,我國《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即將出臺,政府有關部門將加大對物流業的政策支持。加上新一屆地方政府開始工作,預計2008年各地將根據國家物流規劃,制定或修訂本地規劃,更好地協調物流基礎設施布局,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的協同效應開始顯現。
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物流優先發展的趨勢2008年中央1號文件提出“加強農業基礎地位,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黨的十七大提出“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農村和民生的發展,回歸“以人為本”的治國理念,促進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對穩定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建立健全農村市場服務體系,將促進發展適應現代農業要求的物流產業,為農產品進城和工業品下鄉提供便捷通道;社會保障體系和公共衛生體系的發展,將支持發展關系民生的食品、藥品及危險化學品物流,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社會穩定。發生在2008年春節前后的雨雪冰凍災害,暴露了我國應急物流體系的脆弱。總結抗冰救災的經驗,國家必然重視應急物流體系的研究和建立。
物流信息集成化與移動化的趨勢公共信息平臺在經過幾年的探索后,逐步走向成熟。一是電子商務物流平臺。2007年中國B2B電子商務交易規模達到12500億元人民幣,增長率高達25.5%;B2C電子商務市場營收規模達到52.2億元人民幣,增長33.5%。鋼鐵、煤炭、糧食等大宗商品批發市場以及新興的電子商務企業,利用電子商務平臺信息技術,發展的勢頭很猛。二是物流園區信息平臺。一種是在園區內建立信息平臺,讓進駐的企業共享信息,另一種是以園區復制的模式,即把成功的園區模式復制到其它區域,并開展聯網經營。三是電子口岸平臺。可以實現一個門戶入網、一站式通關服務、統一用戶管理,為用戶提供高品質、多功能、全方位的口岸通關服務。四是政府監管物流平臺。這幾類信息平臺,在政府和企業雙重推動下,還會獲得快速發展。
網絡運營商為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紛紛將服務和競爭的觸角伸向物流信息化應用市場。中國聯通推出了專業服務品牌—“物流新時空”,中國移動推出了物流行業移動信息化解決方案,中國網通以供應鏈管理系統為核心,定制整合成物流行業解決方案,中國電信推出“一站式”服務,利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物流。移動與物流的結合,顯示了物流信息化的新趨勢。
物流經營成本進一步上升的趨勢2008年,有可能是物流企業遇到經營困難最多的一年。物流資源要素全面緊缺,經營成本持續上升,平均利潤率將會進一步下降。現有的倉儲能力已顯不足,新建物流設施取得土地難度加大,所需費用大增;鐵路運力持續偏緊,部分海運航線訂艙困難,公路運輸也在一定程度上出現了車源緊張的狀況;企業發展資金短缺,融資困難;高端管理人才嚴重不足,操作性員工成本持續上升,穩定性下降。與此同時,行業競爭激烈,特別是運輸、倉儲等基礎性普通服務,同行間“價格戰”有增無減。油價不斷攀升,油價已占據運輸企業總成本的35-40%,而且還不時出現加油受限的問題。
由于上述幾方面的擠壓,物流行業平均利潤率進一步下降。有企業反映,物流企業平均毛利率已由2002年的30%降低到2007年的10%以下,倉儲企業只有3-5%,運輸企業只有2-3%。在運營成本持續上升,主營業務“要價”很難提高的情況下,企業的利潤空間將進一步受到擠壓,市場主體重組“洗牌”的趨勢將會加速。
物流發展政策環境更加寬松的趨勢2008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出《關于加快發展服務業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提出了促進服務業發展的具體政策措施。政府有關部門將會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加大對物流業的政策支持力度。一是國家發改委正在研究提出推動物流業與制造業聯動發展的政策措施;二是商務部已經出臺《關于加快流通領域現代物流發展的指導意見》;三是各有關部門將會研究解決物流企業發展中遇到的交通、稅收、土地和融資等現實問題,新一批物流企業營業稅差額納稅試點企業將獲批;四是有關部門將會繼續推進鐵路、公路、民航、水運等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綜合運輸體系和物流信息化建設;五是進一步研究打破區域間的市場壁壘,推進區域間物流合作;六是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和重點品種的物流發展,將會得到政策扶持;七是物流標準、統計、人才教育培訓及理論研究等行業基礎性工作,物流企業信用等級評價體系將會進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