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降成本外拓新源 深圳物流業挺身過難關
2008-11-3 13:16: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在福田保稅區,記者見到林先生的時候,他剛從東莞回來。“我是去和一家比較大的工廠談合作,談了幾次,還沒談攏。”林先生嘆了一口氣,這已經是他一周內第三次去東莞了。
林先生是深圳一家物流企業的副總,他所在的公司多年來主要做外貿方面的物流,但今年以來業務下滑得很厲害。“業務量下降了有三成左右。”林先生說了,公司決定發展一些內貿物流的大客戶,但進展并不樂觀。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無論是林先生,還是其他物流企業,今年都有一個明顯的感受:業務量明顯減少。深圳市政府現代物流專家委員會委員、美泰國際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長周伍權告訴記者,他個人估計今年行業外貿物流業務量下滑有30%以上。不過,面臨嚴峻的挑戰,深圳物流企業都在想辦法內降成本外拓新源,積極應對挺過難關。
外貿物流業務量明顯下滑
往年這個時候是傳統的外貿旺季,林先生所在公司的倉儲基地是一片繁忙,工人加班加點備貨、收貨。但在今年,記者看到,偌大的基地顯得有點冷清。林先生說,最近這幾個月,整個貨量和周轉量都有明顯減少。他還告訴記者,公司有一個長期的老客戶,不僅貨物量銳減,還首次拖欠了貨款,電話催了好幾次都沒有結果,現在公司資金非常緊張,專門派了人上門催款。
美泰國際物流董事長周伍權也向記者“叫苦”:整個行業的業務量明顯下滑,對企業造成很大的沖擊。他表示,作為一個經濟外向型城市,深圳的出口貿易及關聯產業直接受到歐美市場需求放緩的影響,外圍經濟一蕭條,各個行業的需求量隨即減少,這也意味著進出口貿易量隨之減少,下游的物流業必然受到沖擊。
對于目前的困境,深圳市集裝箱拖車運輸協會會長、深圳赤灣貨運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波也特別憂心。他告訴記者,飆升的油價上半年已經對行業造成沖擊,如今外圍經濟危機對深圳物流企業的影響更是“雪上加霜”,目前深圳港口碼頭都是以外貿為主,珠三角地區一些工廠倒閉和生意不景氣,造成整體貨量下降,拖車企業自然就無貨可拉。“目前集裝箱運輸企業賣車的非常多,不少企業做不下去就把車轉讓出去。”陳波說,這個情況目前有增加的趨勢。
企業穩住陣腳積極思變
寒冬襲來,物流企業并未“坐以待斃”,而是努力穩住陣腳,積極思變。
“現在物流企業都在做調整,原來全是做國際業務的,現在也開始做國內業務,尋找新的增長點。” 美泰國際的周伍權說,在轉型的同時,物流企業也努力降低各項成本,開源節流。
深圳越海全球物流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雖然面對著高油價、出口放緩等經濟外部環境的巨大挑戰,但該公司還是靠著創新和戰略性的遠見,在行業內取得驚人的發展。“去年我們的現金流有80億,今年1到9月就達到150億,我們逆市增長了一倍多,利潤也在增長。”昨天,該公司總經理張泉告訴記者,外圍經濟危機對行業影響很大,深圳物流企業有7到8成的企業都是在做出口型企業的業務,這些物流企業日子很難過,但對主要做國內內需的物流企業來說,影響不大。
希望政府出手解決企業融資難
在積極開拓新市場的同時,深圳物流企業也希望政府能夠施以援手,對物流行業進行一定的扶持。美泰國際物流董事長周伍權說,他希望政府首先是進一步規范市場。現在很多小的物流企業,車大多都是套牌的,這些不正規的小企業搞壞了市場,他們的套牌車費用低,用低價格到處搶生意,擾亂了整個市場。
其次是現在物流企業貸款很難。銀行放貸需要抵押,物流企業的資產大多是倉庫、車輛等,銀行不認這些,因此物流企業貸款很難。在目前這種經濟不景氣業務量銳減的背景下,企業亟須資金的支持,資金鏈一斷,就基本活不下去了。深圳目前有一個物流發展基金,可以利用這個基金聯手一些擔保公司給物流企業提供借貸擔保,從而給企業解決燃眉之急。
市集裝箱拖車運輸協會會長、深圳赤灣貨運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波則盼望政府能盡快出臺扶持行業的具體細則。他表示,今年市政府和交通部門對行業關注度很高,制定了關于《促進道路集裝箱運輸行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將出臺五大措施促進集裝箱陸路運輸行業發展。“這個《意見》只是一個原則性的東西,還需要出臺一系列的細則,目前整個行業都希望這個細則能夠盡快出臺。”陳波表示,希望有關細則在財政性補貼、后方陸域服務園區、廢止打單費等方面能夠為行業解決這些難題。
物流業發展面臨新契機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雖然面臨比較大的困難,但深圳物流企業并未太過悲觀。不少物流企業認為,目前國外經濟會逐漸回暖,一定要堅定信心挺過眼下的“寒冬”,對內盡力控制成本,對外盡量開拓新的增長點。
大浪淘沙,危機也是一種轉機。對于目前的困境,深圳市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秘書長鄭艷玲有另一種“解讀”。鄭艷玲認為,沿海地區目前普遍陷入的外貿困境,反而為深圳物流業開拓新空間提供了發展契機。“長期以來在深圳的外貿出口中,加工貿易占有很大的比例。但這種簡單的來料加工模式,使得行業的話語權主要掌握在買家手里,物流企業發揮的余地不大。如今外貿出口疲軟,原有的加工貿易企業開始轉型,尋求建立自主品牌和挖掘內需市場。在這種環境下,他們對于終端市場和銷售渠道的投入必定會加大,這給物流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