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業”聯手 共御“寒冬”
2008-11-7 13:04: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本報記者李衛衛
金融颶風愈吹愈烈,并迅速在世界范圍內蔓延,這讓全球的汽車行業都蒙上了一層陰影。在這種大背景下,國內車市也未能 “置身事外”。連續幾個月的銷量持續下滑,讓車市提前進入了 “嚴冬”。
兩業受困
每年的這個時候,都是生產企業和經銷商年底沖銷量的關鍵時刻,但是今年,各個汽車企業的產銷量卻顯然沒了往年的喜人景象。 “最近我們公司的產量是一天不如一天。”一位汽車企業的員工向記者抱怨說。事實上,這種情況并非只是個別現象。據了解,受累于經濟形勢低迷,消費者購車積極性下降,再加上出口量銳減,近期國內不少汽車企業都紛紛減產,甚至有企業已經開始宣布裁員。
除了汽車企業日子難過之外,這股車市 “寒流”也讓整個汽車產業鏈上下游的各個行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境。而物流環節,作為整個汽車產業鏈上的重要一環,自然也無法“獨善其身”。
在采訪中,記者發現,目前汽車行業所遭遇到的銷售和利潤壓力,已經傳導到了汽車物流企業,并讓他們有了 “切膚之痛”。主要承接商用車整車運輸業務的長遠物流公司的一名工作人員就告訴記者: “最近車市越來越糟糕,不少客戶的銷量減少,需要運輸的商品車數量也明顯下降,造成我們的整車業務量銳減。公司現在已經開始進入備戰狀態,正在積極尋找渡過難關的辦法。”
理應攜手
其實,不光是汽車物流企業在備戰 “寒冬”,對于國內眾多的汽車企業來說,他們在這方面的愿望更為強烈。不少企業也都在積極找尋 “越冬”的辦法。而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降低車價和壓縮成本成為多數企業的著力點。但是,汽車企業采取的這些 “自救”舉措卻讓一些汽車物流企業心里打鼓。
一位物流公司的負責人擔憂地告訴記者,因為汽車企業在整個汽車工業鏈中占據著主導地位,所以一旦其利潤縮減,將直接導致壓力向汽車產業鏈的其他環節釋放,尤其是物流環節。 “隨著汽車銷售價格的逐年走低,汽車企業付給我們的運輸服務價格也逐年下降。我現在擔心的就是汽車企業在這輪降低成本的過程中,繼續壓低物流費用。那樣我們的日子可就更加難過了。”該人士說。
其實,他的上述擔憂并不是杞人憂天。統計數字顯示,最近幾年,國內轎車的銷售價格以年均5%的幅度降低,但是整車物流的運價降幅卻高達年均10%。而與此同時,汽車物流企業的運營成本則在逐年攀升,不但油價持續上漲,勞務成本等費用也不斷增加。于是,在這一降一升之間,汽車物流企業的利潤也在逐步下滑,生存環境越來越嚴峻。
他們所遭遇到的這些困境,同樣也會對他們的上游——汽車企業造成一些不利影響。有專家就認為,如果越來越多的汽車物流公司在利潤下滑的形勢下減少再投入,那么運輸規模就難以形成,這不但會導致很多更低價的零部件無法運輸到汽車裝配線上,還會造成整車物流的不順暢。從長期來看,這些對于汽車企業的成本控制沒有一點好處。
但同時,還有一個不容回避的事實是,物流成本的居高不下的確已經成為一個影響國內汽車企業競爭力發揮的阻礙因素。據介紹,歐美汽車制造企業的物流成本占銷售額的比例在8%左右,日本汽車廠商則可以達到5%,但是這個數字在中國的汽車企業中卻普遍高達15%以上。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汽車企業壓縮自身物流成本的出發點并沒有問題。
專家認為,現在真正的癥結在于兩個行業應該攜起手來,尋找降低物流成本的根本解決辦法。他形象的將現在一些汽車企業的做法稱之為:“把本來該在汽車物流企業口袋里的錢掏出來裝進自己的兜里。”在這個過程中,其實成本并沒有節省下來。
如何互助
有業內人士指出,在當前車市“寒冬”的困難面前,汽車業和物流業處在一個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產業鏈條上。那么,要想走出眼前的困境,順利的渡過難關,就需要兩個行業攜起手來。這樣一來,兩個行業究竟如何互相扶持才能共謀發展,這一問題突顯了出來。
在物流企業看來,目前造成我國汽車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物流資源配置效率的低下。要想解決這個問題,除了汽車物流行業加強信息化建設以及資源共享平臺的建設之外,還需要汽車企業的積極支持。
一位汽車物流公司的老總就建議,汽車企業首先應該擴大物流業務外包的力度。在他看來,自營物流對于汽車生產企業來說,不僅會增加其自身的資金負擔,而且還不能充分發揮社會分工的優勢,同時還會使其物流業務因為缺乏競爭機制的導入而降低總體的服務效率。所以,汽車企業要擺脫 “大而全”、 “小而全”粗放型的落后物流運作模式,改變 “肥水不外流”觀念,把非核心競爭業務都從自身活動中解脫出來,外包給專業的第三方物流企業去運作。
另外,還應該減少對一些區域性物流公司的依賴,轉而同一些具備相當實力的綜合物流服務商開展戰略合作,建立長期的關系性合約,而非簡單的買賣關系。只有這樣,汽車物流行業目前所面臨的 “資源利用率低、運輸成本高、運力資源浪費、競爭力薄弱”等問題才能得以解決。而在此過程中,汽車企業也可以減少其物流成本,同時獲得更加專業化的服務。這樣的話,汽車業和物流業就可以得以實現雙贏。
而針對當前國內汽車物流企業的現狀,汽車企業顯然也有很多無奈和期許。一位汽車企業生產部的人員告訴記者: “其實現在有不少汽車企業也想把自己的物流業務外包出去,專心造車,造好車。但是現在一些第三方物流公司的水平實在有限,根本無法滿足企業整個供應鏈的需要。無奈之下,汽車企業不得不將一些難度系數高一些的物流業務進行自營。”
從目前我國汽車物流所提供的服務功能來看,運輸、倉儲等傳統型業務在整個物流過程中占據著相當大的比重。很多公司都將業務的重點放在了整車物流這一相對簡單的領域,技術含量相對較高的零部件物流卻涉足者寥寥無幾。但是對于汽車企業來說,他們最迫切需要的卻恰恰是汽車物流行業目前的 “軟肋”。
據專家介紹,相較于整車運輸來說,零部件等所需要的配送服務是前者的幾十倍。但同時,該領域的物流服務所要求的技術也要高得多,需要物流企業按照汽車生產計劃準時地將分布在不同地區的供應商那里的、多品種、小批次的備件和組裝件運送到汽車生產地點。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汽車物流的提供商擁有很強的物流配送能力。但是,我國汽車零部件的產前、產中物流距離國際水平還有很大的差距,很少有物流公司能夠接手汽車制造商的整個供應鏈。因此,物流企業與汽車企業合作的進一步強化也有賴于物流企業自身服務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