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徐壽波院士“大物流論”的觀點,物流不僅是經濟的概念,也是社會與自然界的概念,但一百多年來,人們研究與運用很多的是經濟。中國1978年以來從日本引進物流這一概念以來,到2008年正好三十年,這三十年,從經濟學的角度如何來認識物流業呢?這是一個值得探索的重大問題。
一、現代物流業的發展是一條不可違背的鐵的定律
規律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人為的去改變客觀規律,必然受到懲罰,走到唯心主義的道路上去。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隨著經濟的全球化,在經濟領域,追求高效率、高效益是一條鐵的定律,現代物流業的興起,正是這條定律的具體體現。具體講有三個方面。
第一,單個企業的競爭,越來越被供應鏈的競爭所替代。就工業來講,從封建社會的手工作坊到英國工業革命后進入工廠化生產,其基本特征是以企業為單元來運作。現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生產的流程被分解,除了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以外,非核心競爭力大量外包,從而出現了許多新興的產業,其中第三方物流公司也相繼產生。英國經濟學家克里斯多夫提出:“市場上只有供應鏈而沒有企業。”“真正的競爭不是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而是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競爭。”現在,跨國公司都把打造與優化供應鏈列為不可模仿的核心競爭力。
什么是供應鏈,中國《物流術語》國家標準是這樣定義的:“供應鏈,即生產與流通過程中涉及將產品或服務提供給最終用戶的上游與下游企業所形成的網鏈結構。”“供應鏈管理,即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全面規劃供應鏈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并進行計劃、組織、協調與控制。”美國經濟學家史蒂文斯認為:“通過增殖過程和分銷渠道控制從供應商的供應商到用戶的用戶的流就是供應鏈,它開始于供應的源點,結束于消費的終點。”美國另一位經濟學家伊文思認為:“供應鏈管理是通過反饋的信息流和反饋的物料流,將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零售商,直到最終用戶連成一個整體的模式。”中國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認為:“所謂供應鏈管理,就是把生產過程從原材料和零部件采購、運輸加工、分銷直到最終把產品送到客戶手中,作為一個環環相扣的完整鏈條,通過用現代信息技術武裝起來的計劃、控制、協調等經營活動,實現整個供應鏈的系統化和它的各個環節之間的高效率的信息交換,達到成本最低、服務最好的目標。一體化供應鏈物流管理的精髓是實現信息化,通過信息化實現物流的快捷的配送和整個生產過程的整合,大大降低交易成本。”著名經濟學家朗咸平認為,供應鏈管理體現了企業的價值,它涉及中國制造業的生死存亡。
歐美許多物流專家經過多年的研究,有了兩項突破,一是把制造業供應鏈管理分成五大模式組成供應管理標準模型。即計劃、資源、制造、交付、回收。另一項是設計了供應鏈績效模型。根據美國著名咨詢公司埃森哲的研究,實施供應管理,①可以將運輸成本下降5%—15%,將整個供應鏈的運作費用下降10%—25%。②提高生產率與資產運營等企業綜業績效③縮短企業訂單處理周期35%。④整個庫存下降10—30%。⑤縮短現金循環周期20%左右。⑥改善服務標準,提高客戶滿意度。
第二,物流業是服務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1968年,美國經濟學家富克斯提出一個觀點,他說:“我們現在正處于‘服務經濟’之中,即在世界歷史上,我們第一次成為這樣的國家,在其中一半以上的就業人口,不再從事食品、服裝、住房、汽車和其它有形產品生產。”這一預言,在美國等發達國家早已實現,從事服務經濟的就業人數超過總就業人數的一半以上,服務產業在國民經濟總產值中占了大多數,2006年全球平均為69%,發達國家為72%,發展中國家為52%,中國為40%。后來,經濟學家在論述服務經濟時,認為服務經濟的核心是第二產業的“第三產業化”。這一發展趨勢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西方發達國家經濟發展的歷史顯示,第三產業的發展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工業化前期,商業、交通、通訊業領先發展;工業化中期,金融、物流、保險、商務服務業快速發展;工業化后期,各類生產性服務業全面發展,功能提升。現代物流業作為生產性服務業在九十年代以來加速發展,成為服務經濟中的主導產業,成為一個新的朝陽產業。
第三,物流業是循環經濟不可缺少的一環。人口、資源、環保是全球永恒的主題,循環經濟也就成了不可違背的客觀規律,而物流業本身處于資源的優化組合,可再生資源物流系統的構建,物流過程對環境的最低損害度等等,對于全球以及一個國家循環經濟的發展舉足輕重。日本于1997、2001、2005年三次出臺了《綜合物流施策大綱》,明確提出“在發展物流業的同時,考慮能源、環境和交通安全等問題”,“構建環保型物流體系”,“建立綠色的、高效率的、環境友好型的物流體系。”“建立令國民生活安全和安心的物流體系。”
二、現代物流業是對傳統經濟理念與模式的巨大變革
中國由于長期以來是小農經濟的封建社會與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產品經濟,商品經濟不發達,經濟運作中的社會化、市場化程度極低,形成了國民經濟的閉關鎖國與企業的“大而全”、“小而全”的思維定式與商業運作模式,這種理念與模式根深蒂固。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多種改革措施特別是加入WTO,對這種理念與模式以極大的沖擊,中國經濟已融入全球經濟,特別是世界性產業轉移,中國已成為世界制造業中心,中國持續的經濟快速增長已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2007年,在世界經濟的增長中,中國的貢獻率達到25%,列世界第一位。但我們不得不承認,中國的企業,包括工業企業與流通企業,“大而全”、“小而全”的運作模式還沒有得到根本改變,這是制約中國服務業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國際上,物流的外包與物流公司的一體化運作是必然趨勢,中國已開始起步,但受到了來自傳統舊的觀念與模式的極大抵制,也受到了傳統計劃經濟的體制性約束。所以,我認為,現代物流業的發展,實際上是向國民經濟發展傳統模式與企業傳統運作模式的挑戰,中央提出國民經濟的發展模式從又快又好轉向又好又快,發展物流業,完全與這一模式相適應。
發展中國物流業要從宏觀與微觀雙向作戰,在宏觀方面,要構建與優化國家供應鏈,比如農產品的國家供應鏈,能源的國家供應鏈,應急物資的國家供應鏈等等。在微觀方面,要堅決打破企業“大而全”、“小而全”的商業運作模式,凡能外包的統統外包,提高企業社會化、市場化的運作水平。當然,這決不能一僦而就,政府首先要解放思想,為企業創造環境,特別是打破體制性約束。政府要從建設型政府轉變為公共服務型政府。既要重視經濟的發展,更要重視社會的發展。
我們作為共產黨人,經常講要與舊觀念徹底決裂,但真正要做到談何容易,但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不破不立,所以,中國物流業的發展實際也在打一場政治仗,打一場思想仗,物流業的發展速度與發展深度,也決定于這場“戰爭”的勝敗。
三、現代物流業的經濟定位
現代物流業從經濟的角度如何定位?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來講。
第一,從國家層面講,它是服務業的主導產業,是國民經濟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是恒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
根據國家發改委、國家統計局、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的統計,2007年有以下數據。
年
項 目 |
2006 |
2007 |
|
絕對數 |
絕對數 |
增長(%) |
社會物流總額(萬億元) |
59.6 |
75.2 |
26.2 |
物流總費用(萬億) |
3.8 |
4.5 |
18.2 |
物流總費用與GDP比率 |
18.3 |
18.4 |
-0.1 |
物流業增加值(萬億) |
1.41 |
1.7 |
20.3 |
物流增加值占GDP比重(%) |
6.7 |
6.9 |
0.2 |
物流增加值占第三產業比重(%) |
17.1 |
17.6 |
0.5 |
貨運總量(億噸) |
202 |
226 |
11.8 |
從以上數據,我們可以看到:
①物流總額達到75.2萬億人民幣,拉動了物流需求總規模的快速擴大,GDP的增長,需要物流總額增長的支撐。
②物流總成本與GDP的比率仍然偏高,與發達國家8—10%左右的水平高出一倍。證明中國國民經濟的增長方式仍然是粗放的,國民生產總值的產出中物流成本太高。也說明中國的產業結構中,二產偏重,服務業偏輕。
③2007年物流業增加值占第三產業的比例達到17.6%,到2010年,有可能達到20%左右,物流業增加值占GDP達到6.9%,到2010年有望突破7%,說明物流業的確是第三產業中的主導產業。
現代物流業能否成為進入二十一世紀國民經濟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經濟界有不同的看法,我認為很正常,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對現代物流業的認識不完全一致,二是對物流業的統計分析跟不上。我認為,現代物流業作為國民經濟新的經濟增長點正在逐步形成。一個產業能否成為國民經濟新的經濟增長點,決定于五個方面:一是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與對國民經濟的拉動作用。二是對相關產業的拉動作用;三是對增加就業的貢獻率;四是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相關度;五是對提高國家與企業競爭力的重要性。從這五個方面分析,根據現有的數據可以證明,現代物流業必將成為拉動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
第二,從市場層面講,物流市場是整個國家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物流是“物品從供應地間接受地的實體流動過程,根據實際需要,將運輸、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等基本功能實施有機結合。”第三方物流公司所以能實施多功能一體化運作,其基本條件是物流要素全部進入市場,通過市場去優化、配置物流資源。物流市場也就成了物流供需雙方生產關系的總和。在物流市場中,有物流市場的主體,有物流的客體,有物流的載體,有物流市場的中介組織。在物流市場中,既有硬件的建設與配置,更要有物流軟件的建設與配置。
如果說,流通是商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統一體的話,那么,商品市場與各種要素市場就構成)中國市場體系的總格局,而物流市場是重要的組成部分,缺少了物流市場,中國的市場體系是不完整的。
第三,從企業層面講,現代物流是企業的第三利潤源,企業在提高市場競爭力中,降低原材料成本與人力成本已沒有什么空間,空間最大的來自降低物流成本。所以,跨國公司都在尋求供應鏈的優化,消除每個環節、每一個流程中的不必要的浪費,服務外包成了企業的必經之路。
第四,從居民層面講,現代物流是提高生活質量的重要一環。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網上購物走進了百姓家,這種既省錢,又省時間的購物方式需要物流業作保證,發達的物流業才能做到準時、便捷、安全。
四、中國現代物流業發展的“五論”
如果把我對中國物流業的觀點加以歸納,可以歸納為“五論”,即中國物流業發展“需求論”、“階段論”、“市場論”、“一體論”與“主體論”。
(一)中國物流發展需求論
中國物流市場的形成與發展是由物流的需求決定的,需求決定市場,中國物流的需求很大,主要來自于工業物流、農業物流、商貿物流、可再生資源與廢棄物物流以及單位與居民物流。2007年,物流總費用達到4.5萬億,貨運總量達到226億噸。
在物流需求這一問題上,我們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中國物流的需求很大,但目前百分之八、九十是由企業本身完成的,第三方物流占市場的份額大約在10%左右。比發達國家差10至20個百分點。
第二,中國物流的有效供給與有效需求雙不足,反映了中國物流市場的不成熟。
第三,中國物流的需求是與經濟發展水平,經濟總量成正比,所以不同地區、不同行業是極不平衡的。
(二)中國物流發展階段論
發達國家物流發展已100多年(傳統物流是隨商品經濟的產生而產生的),經歷了不同的發展階段,中國從概念引進才30年,是否要按國外走過的路走呢,我認為可以實現必要的超越,因為中國目前的情況與歐美起步時的情況完全不同了。中國物流業的發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一是起步階段(1978—2000年);二是發展階段(2001—2030年);三是成熟階段(2030—)。目前,中國物流的總體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大約差距20—30年,到2030年時我們可以講,中國物流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但仍會有差距。
(三)中國物流發展市場論
中國的物流發展一定要放進市場去運作,經過市場去培育,市場才是配置物流資源的廣闊天地。目前中國物流市場缺失十分嚴重,主體不成熟,客體不規范,載體不完善,中介不建全,市場中的各種關系還沒有理順,物流同樣是一種生產力,它必須有不同要素的組合、碰撞,才能起作用。
(四)中國物流發展一體論
所謂一體論,是指中國物流發展必須一體化運作,比如城鄉物流一體化,內外貿物流一體化,供應物流、生產物流、銷售物流、回收物流一體化,不同運輸方式一體化,即構建綜合運輸體系,政府推動、市場導向、企業運作,行業自律一體化等等。物流沒有國界、省界,物流強調資源整合,多功能運作,遵循的是產業鏈、服務鏈、價值鏈,所以不能人為的加以割裂,一體化是物流的本質要求。
(五)中國物流發展主體論
企業是物流運作的主體,這里的企業包括工業與流通企業,也包括專業物流企業,所以我們常講物流企業與企業物流,決不能把物流企業的作用無限夸大,在任何情況下,在未來發展階段,企業物流永遠是存在的。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情況,但有一點是肯定的,第三方物流企業運作的比例在提高,我認為可以超過市場份額的50%。到那時,物流的作用將進一步加大,正如有些科學家預言的那樣,地球上的人將分成三類,一是生產者,二是物流者,三是消費者。
回顧過去的三十年,我們心潮澎湃,展望未來的三十年,我們信心倍增,我們這一代人將播種、培士、灌溉、施肥,物流這棵大樹將茁壯成長,為現代化建設添磚,為人民小康加瓦。(2008年9月)
(丁俊發,中國著名流通經濟專家,研究員、教授、享受國務院特貼專家,曾任國內貿易部、國家內貿部領導,現為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首席顧問,著有《流通經濟學》、《中國物流》、《中國流通》等十多部著作,是中國物流發展的積極推動者與倡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