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牧:提升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
2008-12-15 11:00: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要支持農業產業化經營和龍頭企業發展。十七屆三中全會《決定》同樣指出,要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促進農產品(14.35,0.60,4.36%,吧)加工業結構升級,扶持壯大龍頭企業,培育知名品牌,強化主要農產品生產大縣財政獎勵政策。
農業產業化經營是農村改革不斷深化的產物。作為一種新興的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方式,農業產業化經營在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應運而生,迅速顯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廣泛的適應性,很快在全國各地蓬勃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以市場為導向,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依靠各類龍頭企業、經濟組織和農民建立合理的利益聯結機制,將農產品生產、加工和銷售有機結合,實行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企業化管理、社會化服務、一體化經營。
農業產業化作為一種組織制度的創新,它的發展變化大致經歷了3個階段。
20世紀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是自發探索階段。常見的做法是,企業根據市場需求,與農戶簽訂合同,建立農副產品生產基地,提供配套服務,扶持生產,培植貨源,組織加工,把產品銷往國內外市場。農戶則按合同要求進行生產,按時定量將產品交售給龍頭企業。山東諸城外貿公司就是一家較早實行一體化經營的肉雞公司。從區域分布看,這一階段多集中于東部沿海和大城市郊區,企業與農戶的聯接比較松散。
90年代初期至末期,是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的完善創新階段。這一階段農業產業化經營由點到面、由沿海到內地、由養殖業到種植業加速鋪開。在利益誘導和政府推動下,各地初步培育出一定數量的龍頭企業,極大緩解了農產品賣難問題;農村相繼出現一批從事專業化生產的種養大戶,帶動農戶形成一定規模的種養基地;基地內農戶逐步成立各種類型互助合作組織,為農戶提供優良品種、技術推廣、市場信息等服務。這一階段經營模式開始多樣化,除龍頭企業帶動外,還出現中介組織帶動和專業市場帶動等模式。政府有關部門已將農業產業化納入國家發展計劃,有計劃地加以指導和推進。
90年代末期至今,是以重點龍頭企業帶動為主體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快速發展階段。1998年以后,適應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需求,“訂單農業”得到全面推行。各地把發展“訂單農業”作為發展農業大戶和規模農業的重頭戲,積極為產品“找婆家”;很多龍頭企業通過“訂單農業”,建立物流配送和開展網絡服務等,提高了在國內外市場的競爭能力。通過“訂單農業”,一個大的企業通常可以帶動一個產業,使當地的資源優勢(1684.390,20.13,1.21%,吧)得到充分發揮,不少地方形成了有一定規模的產品和產業,如山東的蔬菜、新疆的棉花、海南的冬季瓜菜、陜西的蘋果、山西的小雜糧等,已成為當地的支柱產業。這一時期,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的支持和優惠政策扶持龍頭企業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理念不斷創新,投資主體日趨多元化。
目前,我國農業產業化經營已經從局部探索轉入全面推進,構建了政府扶持、龍頭帶動、農民參與、中介組織服務的多方推進的新機制。據農業部有關方面調查,到2006年底,我國各類農業產業化組織總數達到154812個,擁有固定資產總額13113億元,從業人數3891萬人,共帶動農戶9098萬戶,占全國農戶總數的36.7%。其組織模式有龍頭企業帶動型、中介組織帶動型和專業市場帶動型這3種模式。像大家熟悉的山東壽光蔬菜批發市場,就是屬于專業市場帶動型的一個實例。
農業產業化經營,促進了農業結構調整,促進了農產品貿易發展,帶動農民增加收入,促進農村的經濟發展。當然,農業產業化經營也還存在著利益聯結機制不夠緊密,訂單農業內容不規范,龍頭企業帶動力不強,以及生產基地建設滯后等問題,需要通過各方面努力,不斷推進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