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橋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創新實踐
2008-12-2 14:23: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路橋是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源地之一。經過10年的大膽探索,路橋農民專業合作社不但在數量規模上迅速增加,更重要的是內部管理、生產經營和利益分配日趨規范,已從量的擴張轉到質的提高上來
改革開放后,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激發出廣大農民高漲的種田熱情,使得糧食供給告別了長期短缺的歷史恥辱。上世紀90年代末,路橋區農民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主動邁向市場,開展尋求農產品增值增效,積極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實現了千家萬戶與千變萬化大市場的有效對接,走出了一條“圍繞產業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依托農民專業合作社做大做強農業產業”彰顯“草根”精神的農業農村創新發展之路。路橋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興起推動了《浙江省農民專業合作社條例》和《臺州市專業合作社管理辦法》的出臺,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的出臺提供了重要的實踐依據。
一、創新現狀和發展模式
路橋是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源地之一。1998年4月,路橋區桐嶼街道小稠村注冊登記了臺州市第一家以“合作社”命名的新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路橋區桐嶼小稠枇杷合作社,拉開了路橋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發展的序幕。經過10年的大膽探索,路橋農民專業合作社不但在數量規模上迅速增加,更重要的是內部管理、生產經營和利益分配日趨規范,已從量的擴張轉到質的提高上來。截至2008年5月,全區農民專業合作社已發展到101家,達到臺州市級規范化建設標準的有36家。2007年全區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營收入3.42 億元,向社員返還盈余2365萬元,基本覆蓋了全區所有農業主導產業。?縱觀路橋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成長,其農民專業合作社大致分為以下三類:
——“特色產業型”實體性農民專業合作社。?路橋初步形成了以臺州農墾場為主的西瓜生產基地,蓬街、金清為主的筍菜、西蘭花、紅茄、洋香瓜基地,桐嶼為主的枇杷生產基地,峰江、橫街為主的葡萄生產基地和黃礁島休閑漁業基地,而涌現出的大紅袍水果專業合作社、綠農蔬菜專業合作社、超藤葡萄專業合作社、漁聯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黃礁島休閑漁業合作社等具有一定特色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絕大部分是農業產業化的產物。至2007年底,全區62家實體性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農戶2.21萬戶,銷售農產品3.42 億元,實現利潤6345萬元。“農民專業合作社十農戶十基地”的服務模式,使農民專業合作社與農民結成“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體,讓農民從合作經營中得到更多的服務和實惠,實現了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民利益的雙贏。
——“生產環節型”農民專業合作社。?對經濟發達的路橋來說,已到了農業社會化分工調整的關鍵時期,一家一戶一畝多地的傳統小農生產逐漸被社會化大生產所取代。橫街農豐植保服務專業合作社、金穗糧食全程機械化生產合作社、立新農機專業合作社、桐嶼明春枇杷技術服務專業合作社等,通過分割農業作業環節,開展專業化的產前、產中、產后服務,促進了農村富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兼職農民向職業農民邁進。
—— “資源整合型”農民專業合作社。?在推進土地流轉過程中,由于土地的升值和不可再生性,導致傳統的農戶間代耕、無償轉包、倒貼轉包等土地流轉越來越難實行。為合理利用、優化配置土地資源,積極探索土地流轉新形式,路橋探索建立起臺州市首家土地股份合作社。為彌補單個農民專業合作社生產規模小、服務領域窄、市場競爭力弱的不足,開展農民專業合作社行業自律管理,維護行業整體利益和會員的合法權益,進一步提高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產業組織化程度,路橋區在農民專業合作社基礎上進行再聯合再提高,組建了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會。
二、創新實踐發展的啟示
地優勢主導產業形成,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建設;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又推動了農業特色產業布局的形成和優質農產品基地的建設。路橋區桐嶼街道早在1996年就被農業部命名為“中國枇杷之鄉”,依托5000多畝優質枇杷特色產品,因地制宜發展了4個枇杷專業合作社,其中桐嶼大紅袍水果專業合作社成為2004年度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制度建設和立法國際研討會的參觀點。各名優農產品重點產區籍當地的優勢資源,發展起有一定影響力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如螺洋、桐嶼的楊梅專業合作社,新橋、桐嶼的禽畜養殖專業合作社,蓬街、金清的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而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建設又促進了農業主導產業的形成和農產品面積不斷擴大。葡萄產業在超藤葡萄、金藤葡萄、大豐葡萄、路南葡萄果業等專業合作社的帶動下,以席卷之勢遍布全區。桐嶼街道埠頭堂村在路橋綠豐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的帶動下,200多戶村民栽培的金針菇壟斷了臺州大部分和溫州地區近70%的市場份額,年產值近2000萬元。
品牌效應以及農村經紀人隊伍、現代物流體系建設促進了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建設;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推動了農產品市場和現代農產品流通網絡的構建。路橋不少優質農產品在國內均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如桐嶼枇杷、白楓岙楊梅、黃瑯海鮮等。隨著歷史的變遷,更多的優質產品漸漸被人們熟知,如蓬街洋香瓜,安溶葡萄,金清、蓬街的海水養殖產品等。路橋的多數農民專業合作社正是依靠積累下來品牌農產品組建。而農民專業合作社進入成熟發展期后,開始對優質農產品實行商標注冊,著力打造農民專業合作社品牌,目前已創出了“桐嶼”枇杷、“蓬蜜”洋甜香瓜等多個農產品知名品牌。2007年,全區通過農民專業合作社申報綠色食品的農產品有11個,申報無公害農產品認證18個。金藤葡萄、大紅袍水果、亮普楊梅等專業合作社依靠農村經紀人隊伍和現代物流配送方式,將合作社產品分級包裝后打入南京、上海、廣東、福建等市場。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還促使現代農產品市場建設和流通網絡不斷完善,如綠森蔬菜專業合作社發展推動了金清蔬菜批發市場的建成。農民專業合作社產品流通采取訂單供貨、聯營等方式,主動與城市連鎖集團對接或合作,農產品昂首挺入超市,構建起從基地建設、生產加工、物流配送到終端賣場一條龍的現代市場購銷網絡。
建章立制,規范運作,保障了農民專業合作社健康發展,形成良性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環境。路橋區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均按加入自愿、退出自由、民主管理、盈余返還的原則組建的。農民專業合作社以服務社員為宗旨,與社員結成利益共同體,并建立起較完善的內部治理結構,實行民主管理,堅持規范運作,目前已完成36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規范化建設。農民專業合作社按照社員與所在社交易量比例返還盈余,建立起保底分配與流動紅利分配相結合的辦法,充分考慮社員的長期利益和當前的切身利益,使入社社員真正得到實惠。如大紅袍水果專業合作社除按市場價收購社員生產的枇杷使社員受益外,還在當年盈余提取公積金后,進行二次分配,社員平均增收達3000多元。
三、發展中亟待解決的一些問題
組織化程度不高,總體實力較弱。路橋區現有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化程度不足20%,明顯低于發達國家41.7%的水平。多數農民專業合作社處于合作的初級階段,產銷銜接不夠緊密,重盈利輕服務,重分配輕積累,社員之間的合作關系有待進一步鞏固和提高。多數農民專業合作社規模偏小,分布范圍有限,生產的產品市場占有率偏低,對市場影響有限。至2007年底,該區62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固定資產凈值總和9997萬元,還不及1個規模企業,從而影響了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農戶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
資金比較缺乏,發展后勁不足。農民專業合作社是農民社員自愿聯合的合作組織,未得到國家投入,社員自我積累因收入增長緩慢而有限,固定資產投資回收期較長,很難快速發展。加上農民專業合作社所從事的農業系弱質產業,風險較大,效益不高,不利于吸納工商資本投入,對于加大投入擴大再生產有一定的難度。
內部運作機制不規范,隨意性較大。農民專業合作社雖有規范的《章程》,但部分流于形式;少數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理事會、監事會等組織機構雖健全,但作用難以真正發揮;內部制度不健全,運作和管理隨意性較大,部分農民專業合作社對社員二次分配比例小。
科技支撐乏力,產品競爭力弱。路橋農業技術自主創新和自主開發力量不強,農民專業合作社急需的新技術、新品種供給不足,綠色無公害生產技術及農產品精深加工的研究應用薄弱,導致支撐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外力不足。多數農民專業合作社所生產的產品科技含量低,品質不高,市場競爭力弱。廣大農民對發展加工、銷售等高附加值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涉足不夠。
農業保險不夠全面,規避風險能力有限。雖然各農民專業合作社均有一定的規避風險措施,且政府落實共保體在臺風、暴雨等情況下對水稻、大棚蔬菜(瓜果)、生豬等8個品種進行政策性農業保險。但政策性農業保險品種覆蓋面不夠廣,保障程度僅以保障農民專業合作社災后恢復生產為主,實施的是低保額的初始成本保險,對于農民專業合作社保障可持續經營發展力度有限。
新時期新階段,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社創業創新,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大力培育現代農業經營主體,努力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引導同類合作社聯合與整合,著力培育規模骨干合作社,探索“產業協會+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的復合經營模式。要強化宣傳培訓,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社循章規范建立;強化政策扶持,助推農民專業合作社不斷發展壯大;強化科技特色,促使農民專業合作社具有旺盛生命力;強化自主經營,確保農民專業合作社真正市場化運作。
(作者單位:臺州市路橋區橫街鎮/臺州市路橋區發展和改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