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師復習主要內容(1)
2008-1-29 20:02: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物流與流通關系B2:(1)流通是商品生產得以產生和發展的前提條件
(2)流通對生產的反作用。生產決定流通,反之,流通也對生產有發作用,生產越發展,物資越豐富,流通的反作用越顯著。(3)流通是國民經濟現代化的支柱。
流通的內容B3:包含商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可以認為從屬于商流;信息流則分別從屬于商流和物流,屬于物流的部分稱為物流信息。所以流通實際上是由商流和物流組成的。
★商物分離原則4:商流一般要經過一定的經營環節來進行業務活動;而物流則不受經營環節的限制,它可以根據商品的種類、數量、交貨要求、運輸條件等,使商品盡可能由產地通過最少環節,以最短的物流路線,按時保質地送到用戶手中,以達到降低物流費用、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實行商物分離的原則是提高社會經濟效益客觀需要,也是企業現代化發展的需要。
簡述物流對生產系統的影響? (1)物流為生產的連續性提供了保障。(2)生產系統為了自身的存在,除了產品要適應社會的需要之外,還應考慮從社會得到必要的回報,以作為生產過程所消耗費用的補償,其盈余部分即是企業的利潤。(3)物流狀況對生產環境和生產秩序起著決定性的影響作用。
★★物流分類B7:按照作用分類:供應物流、銷售物流、生產物流、回收物流、廢棄物物流。按照活動空間范圍分類:地區物流、國內物流、國際物流。按照物流系統性質分類:社會物流、行業物流、企業物流。
★★企業物流的水平結構根據活動發生的先后次序分為:1.供應物流2.生產物流3.銷售物流4.回收、廢棄物物流垂直結構A11:1.管理層。任務是對整個物流系統進行統一的計劃、實施和控制。2.控制層。任務是控制物料流動過程,主要包括訂貨處理與顧客服務、庫存計劃與控制、生產計劃與控制、用管理、采購等。3.作業層。任務是完成物料的時間轉移和空間轉移。主要包括發貨與進貨運輸裝卸搬貨、包貨、保管、流通加工等。
★企業物流的合理化的途徑A12: 1.各種設施在生產空間的合理布置。生產系統和服務系統的各類設施的空間布置規劃與設計是物流合理化的前提。2.合理控制庫存。企業的流動資金大部分是被各種物資庫存所占用。3.均衡生產。均衡生產就是生產物流流量的均衡,這是杜絕生產中浪費現象的重要措施。4.合理的配置和使用物流機器5.健全物流信息系統
★物流科學的形成與發展(略)P14
★互聯網時代物流特點A:1經營全球化2、系統網絡化3、供應鏈的簡約化4、企業規模化5、服務一體化。
★物流系統概念:物流系統是由運輸、倉儲、包裝、裝卸搬運、配送、流通加工、物流等個環節所組成的,這些環節也稱為物流的子系統。★物流系統其功能:P39
★物流系統中存在的制約關系:1.物流服務和物流成本間的制約關系2.構成物流服務子系統功能之間的約束關系3.構成物流成本的各個環節費用之間的關系4.各子系統的功能和所耗費用的關系,也稱二律背反原理
★物流系統的模式
輸入:資源、能源、設備、勞力
處理:物流設備設施建設、物流活動、管理
輸出:物流服務
限制或制約:資源和能源條件、能力限制、價格、環境的變化
反饋:對輸出的評價,輸入的調整
★物流系統設計要素
所研究商品的種類、品目(Products)
商品的數量(Quantity)
商品的流向(Route)
服務(S e r v i ce )
時間(Time)
物流成本(Cost)
物流系統優化的目標 ——“5S”
服務性(S e r v i c e)
快捷性(Speed)
有效利用面積和空間(Spacesaving)
規模適當化(Scale optimization)
庫存控制(Stock c o n t r o l)
★★運輸方式及特點
鐵路:長距離運行、重載、高速、成本低、缺乏機動性
公路:門到門運輸、靈活性強、運輸單位小
水路:運輸量大、運價低、周期長
航空:快速、及時、費用高
管道運輸:成本低、維修易、只適于特定對象
★★運輸合理化的途徑
運輸網絡合理配置
選擇最佳運輸方式
提高運行效率
推進共同運輸
采用各種現代運輸方法
運輸合理化的目標
降低運輸成本:
干線運輸
提高物流的服務質量:
末端輸送
倉庫的功能A46:1儲存和保管的功能:保不丟、損、變質,通風,防爆炸2.調節供需的功能:調控,風扇是季節性的、糧食是連續性的;3.調節貨物運輸能力的功能:交通工具調節4.配送和流通能力加工的功能。倉儲合理化A47:1實行ABC管理A10%高價小量訂貨,按月盤點B20%半年盤點一次C70%低價訂貨批量大,年終盤點;2.科學的庫存管理控制3.應用預測技術。
裝卸搬運意義B48:定義指在同一地域范圍內進行的、以改變物的存放狀態和空間位置為主要內容和目的的活動。1裝卸搬運在物流活動轉換中起承上啟下的聯結作用:運輸起止點有進裝終卸,倉儲有入庫出庫;2裝卸搬運在物流成本中占有重要地位;3裝卸搬運是提高物流系統效率的關鍵:笨重鋼材、易破玻璃、固、液、汽等是裝卸搬運難題。
搬運裝卸作業合理化的原則A49: 1、省力化原則;2、消除無效搬運;3、提高搬運活性;4、合理利用機械;5、保持物流的均衡順暢;6、集裝單元化原則;7、人性化原則;8、提高綜合效果。
包裝的分類B51: 單個包、內包裝、外包裝。1單個包裝也稱為小包裝,是物品送到使用者手中的最小單位。2內包裝是將物品或單個包裝,或一個至數個歸整包裝,或置入中間容器中,為了對物品及單個包裝起保護作用,中間容器內有時采用一定措施。3外包裝是基于物品輸送的目的要起到保護作用并且考慮輸送搬運作業方便,一般入箱、袋之中,根據需要對容器有緩沖防震、固定、防溫、防水的技術措施要求。一般外包裝有密封、增強功能,并且有相應的標識說明。3.符合集裝單元化標準化的要求:規格尺寸一致,才能實現規模化包裝,才能批量作業,才能提高效率,節約費用,才能實現機械化和自動化,包裝單元化標準化是現代物流的重要標志,也是單元化物流的基礎;
流通加工B54:定義物品在從生產地生產地到使用地的過程中,根據需要施加包裝、分割、計量、分揀、刷標志、拴標簽、組裝等簡單作業的總稱。“內容一般包括袋裝、定量化小包裝、拴牌子、貼標簽、配貨、揀選、分類、混裝刷標記等。目的便于運輸、方便用戶、便于綜合利用。
流通加工目的—附加價值B55:1.為了運輸方便,如鋁制門窗框架、自行車、縫紉機等若在制造廠配成完整的產品,在運輸時將耗費很高的運輸費用。2.由于擁護需要的多樣化,必須在流通部門按照顧客的要求進行加工,如平板玻璃以及鐵絲等,在商店根據顧客需要的尺寸臨時配置。3.為了綜合利用,在流通中將貨物分解,分類處理。
★配送的概念B57:在經濟合理區域范圍內,根據用戶要求,對物品進行揀選、加工、分割、組配等作業,并按時送達指定地點的物流活動。★配送的特點B57:1配送是從物流據點至用戶的一種送貨形式。2配送不是單純的運輸或輸送,而是運輸與其他活動共同構成組合體。3配送不是廣義概念的組織物資定貨、簽約、進貨及對物資處理分配的供應,而是供給者送貨到戶式的服務性供應,是一種“門到門“的服務。4配送是在全面配貨基礎上,完全按用戶要求,包括種類、品種搭配、數量、時間等方面的要求配貨基礎上,是“配”和“送”的有機結合形式。
★配送分類B58:按組織者分:1.企業內部配送2.企業之間的配送3.企業對消費者配送;按配送時間及數量分B59:1定時配送、2準時制物流配送、3定量配送、4定時、定路線配送、5共同配送。
配送中心工作流程A60:第一種有儲存功能的配送中心工作流:A1A2A3工廠進貨→儲存→分棟→配貨→分數→車輛配裝→送貨到B1B2B3工廠。第二種無儲存功能的配送中心工作流:分棟→配貨→分數→車輛配裝→送貨到B1B2B3工廠。
配送中心的功能A61:集貨:為滿足配送貨物數量及品種的需求,通過物流運輸從廠家或倉庫向配送中心等地調運大量貨物。儲存:為能保證用戶的要求,及時準確配送貨物,配送中心必須有一定庫存,但不宜過多,主要目的是配送而不是儲存。由于流通性大,儲存時要便于貨物存取簡便,利于機械化分貨配貨。分貨和配貨
★物流系統分析的概念B67
★物流系統分析的作用B68:分三階段:第一,系統規化:構思、計劃。定義系統概念,明確目的、確定目標,提出系統應具備的約束條件和環境條件。第二,系統設計:概略設計、系統分析、確定設計方案、對系統進行設計。第三,系統實施:對系統關鍵項目進行試驗試制,進行改進,投入生產。
★物流系統分析的特點C69:1.以整體為目標2.以特定問題為對象3.運用定量方法4.憑借價值判斷
★★物流服務的內涵
(1)作為企業客戶服務一部分的物流服務——物流客戶服務
客戶服務:為支持企業的核心產品(或服務)而提供的服務。
顧客在購買商品時,不僅僅是購買商品實體本身,而是購買由有形產品、服務、信息和其他要素所組成的“服務產品組合”。
作為顧客服務一部分的物流服務,對于建立良好的客戶關系,提高產品在客戶心目中的價值,增強企業競爭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從“距離理論”到“到達理論”
物流客戶服務的最終目標是保證顧客對商品的利用可能性:
保有顧客所期望的商品存貨保障
在顧客所期望的時間內傳遞商品的輸送保障
符合顧客所期望的商品質量保障
(2)作為物流企業產品銷售的物流服務——物流商品
★物流服務的特征A78:1從屬性:從屬于貨主的企業物流系統;2即時性:伴隨銷售和消費同時發生;3移動性和分散性:不是固定客戶對象;4需求波動性:需求數量方式多變;5可代替性:從承擔物流活動就主體來看,可由企業自己搞,也可委托物流服務商,可說是一種競爭。從物流企業提供的服務品種來看,由于運輸方式可自主選擇,運輸手段之間會產生競爭,從而也增加了經營難度。
★★物流客戶服務的基本特點B79:為產品的可得性、運作績效以及服務的可靠性。
★物流服務對于企業競爭力的重要性主要體現83:1、物流服務已逐漸成為企業經營差別化的重要一環2、物流服務水準的確立對經營績效產生重大影響3、物流服務方式的選擇對降低流通成本產生重要影響4、物理服務起著連接廠家、批發商和零售商的紐帶作用
★產品生命周期與動態的物流服務觀念B。P87企業物流服務必須根據市場營效創意的變化而在競爭環境中演變,在典型的市場營銷環境中,可戶所需要的物流服務會隨時間而變化。為了能在動態條件制定營銷戰略,企業常需要借助產品生命周期理論來建模。因此,物流服務必須與產品生命周期的動態狀況相適應。產品的生命周期結構可用于考察與制訂可戶服務需求舊哈有關的動態狀況。產品生命周期的四個階段,即導入期、成人期、成熟期以及衰退期。
★增值物流服務概念與內容B89:指獨特的或特別的活動,使物流服務的供需雙方能夠通
過共同努力提高效率和效益。物流企業為為企業對其物流系統一體化的功能整合就是增值服務。
★國際標準化組織(簡稱ISO)C93:是一個全球性的非政府組織,ISO9000不是指一個標準,而是一族標準的統稱。
★物流成本A96:定義物流活動中所消耗的物化勞動和活勞動的貨幣表現。即產品在實物運動過程中,如包裝、運輸、儲存、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等各個環節所支出人力、物力和財力的總和。按成本管理和物流控制的角度分為:社會物流成本、貨主企業物流成本、物流企業的物流成本。社會物流成本又稱宏觀成本,由運輸成本、存貨持有成本、物流行政管理成本構成。而貨主企業的、物流企業的物流成本是微觀意義上的物流成本。
★物流成本管理的意義A98、99:管理的目標是要在保證一定物流服務水平的前提下實現物流成本的降低。管理的前提是物流成本計算。因此,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了利潤,而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企業帶來更多的利潤。管理相關理論C100:冰山說、“黑大陸”學說、“第三利潤源”說。
★物流成本交替損益規律又稱物流成本效益背反規律、二律背反效應B102:(一)物流成本與服務水平的效益背反。物服高水平、企業業務量↑收入↑企業物流成本↑企業效益↓(二)物流功能間效益背反。對一個企業如果建立多個運輸配送成本必然會下降,運輸成本降低了,運輸距離變短,單個配送中心必須配備一定數量管理人員、車輛、且保持警惕一定庫存,存儲費用會增加。導致工資費用、保管費用庫存資金占用等增加。
★物流成本管理系統的基本內容A104—105:包括三個層次:1物流成本核算層(我國),明確物流成本構成內容,進行物流成本核算,明確物流成本核算目的;2物流成本管理層(曰本),物流成本性態分析,物流成本預算管理,責任物流成本管理;3物流成本效益評估層。
★物流成本日常控制系統的對象與主要內容AP106:1以物流成本的形成階段作為控制對象。以制造企業為列,就是對供應物流成本、生產物流成本、銷售物流成本物流成本作為成本控制的對象,尋求物流技術的改善和物流水平的提高,來控制和降低各個階段的物流成本。2以物流服務的不同功能來作為成本控制對象。對倉儲、運輸、包裝、裝卸、流通加工等各個物流作業或物流功能的角度來尋求物流水平的提高和物流技術的創新,控制和降低物流成本。3以物理成本的不同項目作為物流成本的控制對象。以材料費、人工費、燃油費、差旅費、辦公費、折舊費、利息費、委托物流費及其他物流等物流成本項目為控制對象,通過對各項費用的控制節約,謀求物流總成本的降低。
★★物流成本管理與控制系統的基本框架(組成)
1.物流成本管理系統:
在進行物流成本核算的基礎上,運用專業的預測、計劃、核算、分析和考核等經濟管理方法來進行物流成本的管理,具體包括物流成本預算、物流成本性態分析以及物流責任成本管理、物流成本效益分析等。
2.物流成本的日常控制系統:
在物流運營過程中,通過物流技術的改善和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來降低和控制物流成本。
★ ★物流成本的綜合管理與控制
物流成本管理系統是由物流成本的預測、計劃、成本計算、成本分析、成本信息反饋、成本決策和再預測等環節構成。
物流成本控制系統主要是通過物流技術的改善、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來實現物流過程的優化和物流成本的降低。
物流成本的綜合管理與控制:將物流成本管理系統與日常控制系統結合起來,形成一個不斷優化的物流系統的循環。
物流成本的綜合管理與控制,就是要將物流成本管理系統與日常控制系統結合起來,形成一個不斷優化的物流系統的循環。
★★★物流作業成本法的基本思路
(一)物流作業成本法的概念(掌握)
作業成本法( Activity-Based Costing )是一種新型的成本計算方法,它以作業為基礎進行成本計算。
原理:ABC是從作業環節的角度將所有的投入要素進行匯總得出在某個作業環節上的費用支出。
作業成本法的理論基礎:
產品消耗作業,作業消耗資源并導致成本的發生。
★ 物流作業成本法及其基本步驟B116:簡稱ABC法。作業動因包括資源動因、成本動因。利用經驗法數量法分析
1.界定企業物流系統中涉及的各個作業
2.確認企業物流系統中涉及的資源
3.確認資源動因,將資源分配到作業
4.確認成本動因,將作業成本分配到產品或服務中。
★裝卸搬運技術裝備的作用B131類型BP132應用特點B132:
1適應性強2設備能力強3機動性較差
★自動倉儲系統B158:(AS/RS)是指能自動存儲和取出物料的系統。
1963年世界上第一座計算機控制的高架倉庫建立,我國400多座,最大高度40多米,最大庫存量10多萬個貨物單元。
★自動倉儲系統的分類
1。按在生產和流通中的作用分類:
單純儲存的倉庫
配送中心式倉庫(需要較大的選配作業面積)
2.按高層貨架倉庫的建筑形式分類:
整體式自動倉庫(15M以上的大型自動倉庫)
分離式高架倉庫(12M以下)
3.按庫房高度分類:
低層(5M以下)
中層(5~12M)
高層(12M以上)
4.按庫房容量分類:
大型庫(5000托盤以上)
中型庫(2000~5000托盤)
小型庫(2000托盤以下)
★自動倉儲系統的優點B159:1.能大幅度地減少占地面積和提高庫容。2.提高倉庫出入庫頻率3.提高倉庫管理水平4.由于采用了貨架儲存,并結合計算機管理,可以很容易地實現先進先出防止貨物自然老化、變質、生銹。高家倉庫也便于防止貨物的丟失,減少貨損。5.采用自動化技術后,能較好地適應黑暗、有毒、低溫的功能特殊場合的需要。
★集裝單元化的特點A: P161原則A162:1.集裝單元器具標準化原則2.集裝單元化的通用化、系統化、配套化原則3.集裝單元化的集散化、直達化、裝滿化原則4.集裝單元化的效益化原則。系統的的要素:工具、管理、社會環境支撐三要素。
★第三方物流的興起原因B179:(一)企業外包需求的出現(二)一體化服務提供商的出現。意義A181:提高核心競爭力、降低經營成本、提高物流服務水平、增強市場應變能力、加速產品和服務投放市場的進程。
★第三方物流的運作模式B184與制造業相結合的物流服務運行模式、與商業零售業相結合的物流服務運行模式、一體
化運化模式
★第四方物流的定義B191:(Four Party Logistics 簡稱4PL)供應商是一個供應鏈的集成商,它對公司內部和具有互補性的服務供應商所擁有的不同資源、能力和技術進行整合和管理,提供一整套供應鏈解決方案。
★第四方物流的特征:B191有能力提供一整套完善的供應鏈解決方案:供應鏈再建、功能轉化、業務流程再造、開展多功能、多流程的供應鏈業務。第四方物流是通過對供應鏈產生影響的能力來增加值:增長利潤、提高資產利用率、降低運營成本、經營成本。
★第四方物流與第三方物流的比較
第四方物流具備整合供應鏈能力,提供完整的供應鏈解決方案,并且逐步成為幫助企業實現持續運作成本降低的有效手段。
第四方物流領導第三方物流,是第三方物流的管理者和集成者。
第四方物流是比第三方物流更進一步的物流服務業態。
第四方物流與第三方物流應該互補合作,達到物流成本的最小化。
★物流標準化的概念A195:物流標準化是指以物流系統為對象,圍繞運輸、儲存、裝卸、包裝以及物流信息處理等物流活動制定、發布和實施有關技術和工作方面的標準,并按照技術標準和工作標準的配合性要求,統一整個物流系統的標準的過程。特點A196:1和一般標準化系統不同,物流系統的標準化涉及面更為廣泛,其對象也不像一般標準化系統那樣單一,而是包括了機電、建筑、工具、工作方法等許多種類;2物流標準化系統是屬于二次系統,或稱后標準化系統;3物流標準化更要求體現科學性、民主性和經濟性;4物流標準化有非常強的國際性。
★物流標準化的基本原則B198:1市場導向原則2一致性與協調性原則3科學發展原則4推進企業創新原則。形式:簡化、統一化、系列化、通用化、組合化。模數尺202:600mm×400mm為基礎摸數尺寸倍數推導。
★物流標準化的形式
(1)簡化(2)統一化(3)系列化(4)通用化(5)組合化
★物流標準化的地位與作用物流標準化對于提高物流作業效率,加快商品流通速度,保證物流質量,減少物流節,提高物流管理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具有巨大促進作用,同時也有利于推動物流技術的展。主要表現在:
(1)物流標準化是實現物流管理現代化的重要手段和必要條件
(2)物流標準化是物流產品的質量保證
(3)物流標準化是消除貿易壁壘,促進斟際貿易發展的重要保障
(4)物流標準化是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益的有效措施
(5)物流標準化是我國物流企業進軍斟際物流市場的通行證
供應鏈A218:定義生產與通過中涉及將產品或服務提供給最終用戶活動的上游與下游企業所形成的網鏈結構。特征A219:復雜性 動態性 面向用戶需求 交叉性。
★★供應鏈管理A219概念: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全面規劃供應鏈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并進行計劃、組織、協調與控制。★★基本特征A224:第一,“橫向一體化”的管理思想。第二,非核心業務都采取外包的方式分散給業務伙伴,和業務伙伴結成戰略聯盟關系。第三,供應鏈企業間形成的是一種合作性競爭.。第四,以顧客滿意度作為目標的服務化管理.。第五,供應鏈追求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工作流和組織流的集成。第六,借助信息技術實現目標管理。第七,更加注物流企業的參與。
★供應鏈管理的主要領域B225:供應鏈管理主要涉及四個領域:供應(Supply)、生產計劃(Schedule Plan)、物流(Logistics)、需求(Demand)主要內容B225:第一,供應鏈網絡結構設計(即供應鏈物理布局的設計),具體包括:供應鏈伙伴選擇、物流系統設計。第二,集成化供應鏈管理流程設計與重組,具體又分為:(1)各節點企業內部集成化供應鏈管理流程設計與重組,包括:1客戶需求管理流程2客戶定單完成管理流程3客戶服務管理流程;(2)外部集成化供應鏈管理流程設計與重組;(3)供應鏈交互信息管理,第三,供應鏈管理機制的建設。發展階段。萌芽:20世紀60-70年代;初級:20世紀80初-70年代;形成:20世紀00-20世紀末;成熟和發展:21世紀初。涉及四領域:供應、生產計劃、物流和需求。需求是關鍵要素。
★采購的定義:廣義就是買方從外部目標市場(供應商)獲得的使運營、維護和管理公司的所有活動處于最有利位置的所有貨物、服務、能力和知識的過程。含義B1:1.強調購買的一次性作用。2.強調與提供貨物的供應商的經濟關系。3.強調通過一個合理的總成本優勢而獲得資源。4.強調供應商管理。5.強調外部資源如何轉化成為具有競爭力的供應鏈的協作關系,因此現代采購決策的本質是采購競爭力。職能B2:詳見后勤工程學院第132題 模式B2:1.定點采購模式 (定量訂貨法采購,定期訂貨法采購)。2.MRP(MPS主生產計劃和BOM物料清單文件)采購模式。3.JIT(準時化采購)采購模式。4.VMI(供應商掌握用戶庫存)采購模式。5.電子采購模式
★采購管理的目標B4:5R 即:適當的時間、數量、質量、價格、供應商。從成本控制角度看,成本控制有絕對控制成本和相對控制成本,絕對成本控制是以預定成本限額為目標,相對成本控制是以成本最小化為目標。控制和降低采購的目的是在不影響產品品質的前提下,找出并減少不必要的成本部分。
★ 采購進貨策略選擇基本原則B24:1、進貨方式選擇原則:1)對于進貨難度和風險大的進貨任務,首先是委托第三方物流公司進貨方式,次選供應商進貨方式,一般最好不選用戶自提貨方式。2) 對于進貨難度小和風險小的進貨任務,首先是供應商送貨進貨方式。也可以選擇采購商自提進貨方式。2、安全第一原則。3、成本效益統一原則。4、總成本最低原則。
倉儲系統的構成C33:存儲空間、貨品、人員。設備。
★ 倉儲空間規劃B34:儲存是倉庫的核心功能和關鍵環節,儲存區域規劃合理與否直接影響到倉庫的作業效率和儲存能力。1儲存空間的構成B 35:物理空間、潛在利用空間、作業空間和無用空間;2存儲空間規劃的影響因素B 35:作業、貨品和設備。其中,作業因素主要包括:作業方法及作業環境;貨品因素主要包括:貨品特性、貨品存儲量、出入庫量等;設備因素主要包括:存儲設備及出入庫設備;3倉儲空間評價要素B36:倉儲成本、空間效率、作業時間、貨品流量、作業感覺;倉儲空間評價方法:倉儲成本指標、空間效率指標、時間指標、流量指標、作業感覺指標;4儲存場所空間布局B37:(B)空間形式主要有:就地堆碼、上貨架存放、加上平臺存放、空中懸掛等,常用貨架類型:托盤貨架、格板貨架、流動式貨架、駛入式貨架、移動式貨架。
★ 貨位管理的儲存策略B38:定位儲存、隨機儲存、分類儲存、分類隨機儲存、共同儲存
★ 貨位分配原則B40:(1)可與隨機儲存、共用儲存策略相配合的原則。即靠近出口原則,指將到達的貨品分配到離出入口最近的空貨位上。(2)可與定位儲存、分類儲存策略相配合的原則:以周轉率為基礎原則、產品相關性原則、產品同一性原則、產品類似性原則、產品互補性原則、先進先出原則、面對通道的原則、產品尺寸原則、重量特性原則、產品特性原則、明晰性原則。
★ 貨位編碼B42:方法:區段方式、貨品類別方式、地址式、坐標式。三分配方式:人工分配、計算機輔助分配、計算機自動分配。
★ 倉儲績效評價★制定原則B47:1)科學性2)可行性3)協調性4)可比性5)穩定性
★ 倉儲績效評價指標體系B48: 1、進出貨作業效率評價指標:站臺利用率、站臺高峰率、人員負擔和時間消耗。 2、存儲作業評價指標:設施空間利用率、庫存周轉率、呆廢貨品率。3、訂單處理作業評價指標:訂單延遲率、訂單貨件延遲率、緊急訂單響應率。 4、備貨作業效率評價指標:人均作業能力、批量備貨能力、差錯率。 5、裝卸搬運效率的評價指標:裝卸搬運勞動率、搬運裝備利用率、存儲空間利用率、通道空間百分比、移動/作業比率。6、服務質量評價指標:服務水平、滿足程度、交貨水平、交貨期質量、商品完好率。7、倉儲經營管理綜合指標:倉庫坪效、倉庫生產率、人員作業能力、直間工比率、固定資產周轉率、產出與投入平衡率。
★ 合理庫存量的確定A63:庫存管理者的責任就是測量特定地點現有庫存的單位數和跟蹤基本庫存數量的增減。其方法可以是手工業可以是計算機技術,完成其主要的區別是速度、精確度和成本。
★ 庫存量的影響因素P63:
庫存量與服務水平的平衡。能夠保證客戶服務需求的庫存量就是一個比較合理的庫存量。
企業的年銷售目標:商品平均庫存額=年度計劃銷售額/行業標準周轉率。
月需求量的變動:月初庫存額=年度平均庫存額x(1+季節指數)x1/2。
季節指數=該月銷售目標/月平均銷售額
商品毛利率與周轉率的關系 : 交叉比率=商品周轉率x毛利率x100%
★ 確定庫存量的依據A64::訂貨成本、價格折扣成本、缺貨成本、庫存暫用流動資金的成本、存儲成本、廢棄成本。
★ 庫存控制技術A67:
★ 庫存控制系統A67:定量訂貨系統、定期訂貨系統、需求驅動精益供應系統。
(一)定量訂貨法庫存控制原理A67
定量訂貨法控制也稱定購點控制,使之庫存量下降到一定水平時,按固定的定購量進行定購的方式。該方法的關鍵在于計算出定購點時的庫存量和定購批量。
定購點:即配送中心進行補貨時的庫存量。
定購量:庫存總成本最小時的定購量為經濟定購批量
R—需求速度 T—提前期 Q—定購量 S—安全庫存
R不變,T不變。 Q=RxT
R變,T不變。 Q=RxT+S =
★簡述庫存控制管理中的定量訂貨法的原理。
庫存控制管理中的定囂訂貨法原理為:根據倉庫中某物資品種的需求速率(R)和訂貨提前期,預先確定一個訂貨點和訂貨批量(Qx),隨時檢查庫存,當庫存下降到訂貨點時就發出訂貨。訂貨點是定量訂貨法中的決策變量,它是控制庫存的關鍵。訂貨點定得太高,會增加庫存;相反,訂貨點太低,可能造成訂貨未到,庫存就沒了,出現缺貨。訂貨點Qk的高低與需求速率(一般用單位時問內的平均需求量RP來描述)和訂貨提前期Tk成正相關的關系。
★ 簡述庫存控制管理中的定期訂貨法的原理。庫存控制管理中的定期訂貨法原理為:預先確定一個訂貨周期Tx和一一個最高庫存量Qmax,周期性地檢查庫存并發出訂貨。訂貨批量的大小應使得訂貨后的“名義”庫存最達到額定最高庫存量Qmax。定期訂貨法中的訂貨周期Tx是一個決策變量,訂貨周期的長短直接決定最高庫存量、庫存水平的高低,也岡而決定庫存費川。Tx偏長會使庫存水平過高,Tx過短會使訂貨批次增多,從而增加訂貨費用。 -般情況下,叫以用經濟訂貨周期作為定期訂貨法的訂貨周期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