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案例分析:物流環節高標準
2008-1-4 16:13: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日本電子產品物流一直走在日本物流業的前列,其原因是由于日本的電子產業非常強大,也有一些在國際上頗具競爭力的電子產品跨國企業。如何顯示出自身的競爭力,很為關鍵的一點是在物流環節上做出高標準。下面列舉幾個最為著名的日本電子企業的物流情況,通過介紹可以對日本整體電子產品物流有清晰的了解。
松下――高度自動化的配送中心
松下物流負責松下電氣及電子產品的配送工作,它的一個配送中心于1997年10月在英國Northampton成立。該中心由于在運作中有效利用了高科技而聲名鵲起。
松下清楚地認識到,由于操作系統不能達到自動化,致使操作人員在倉庫內外轉來轉去,這實在是太浪費時間。新配送中心的指導思想是:采用自動傳送裝置及自動數據采集 (ADC)技術 (主要是射頻數據通信 (RF/DC)即條碼技術),將產品傳送到操作人員面前,而不是操作人員移動到產品所在之處。為此,松下安裝了一系列的自動化設施。這不但減少了人工數據采集系統需的員工數量,而且提高了整個操作過程的效率。
該配送中心采用了ADC系統,以實現對公司8萬多臺電視機、錄像機、復印機,乃至醫療設備等產品的跟蹤和配送。由于倉庫面積為3.6萬平米,擁有2.3萬個托盤站點,每個托盤站點高22米,有5個通道,高層貨艙存儲;還有10萬個分檢站點,從完整的托盤和箱體流開始,然后將其轉移到圓盤傳送帶,直至最終擱置與貨架上。設計這一套設施時,松下研究人員了解到,ADC系統是跟蹤貨物出入倉庫的關鍵。
索尼――全球務實的物流運營
索尼集團公司擁有和經營目前分布于全世界的75家工廠和200多全球性的銷售網絡。根據國際物流專家估計,在電子產品方面,迄今索尼集團公司每年的全球集裝箱貨運量已經超過16萬標準箱,是世界上規模比較大的生產廠商和發貨人之一。
索尼集團公司的物流理念是必須從戰略高度去審視和經營物流,每時每刻都不能忽視物流。通過不斷革新物流經營模式,索尼公司徹底重整全球物流網絡渠道,千方百計緊縮存貨,率先在美國物流市場積極推廣,大膽開創和增設智能型多功能配送渠道,成績卓著。索尼集團公司的物流運營具有以下特點:
第一,每年一度的全球物流洽談。索尼集團公司每年都會舉行一次與承運人的全球物流洽談會,通過認真談判,把計劃中的集裝箱貨運量配送給選中的承運服務提供人。
第二,立足長遠的物流理念。索尼的物流理念是:必須從戰略高度去審視和經營物流,每時每刻都不能忽視物流,滿足客戶及市場的需要是物流的靈魂。索尼物流涉及到采購、生產和銷售等項目,一般是在不同地區與承運人商談不同的物流項目。
第三,獨特務實的遠洋運輸業務處理方式。索尼在處理自己產品的遠洋運輸業務中,往往是與集裝箱運輸公司直接洽談運輸合同而不是貨運代理,但是在具體業務中索尼也樂意與貨運代理打交道。索尼與其它日本實業公司不同的是,索尼與日本的商船三井、日本郵船、川崎船務等實力雄厚的航運集團結成聯盟。因此索尼集團公司在業務上始終保持獨立自主。
第四,全球各地物流分支機構聯合服務。分布在世界各地,特別是一些主要國家的物流分支機構已經成為索尼物流管理網絡中的重要環節,目前這種環節的重要作用已經越來越顯著。
東芝――建立綜合的混合型物流運輸系統
東芝作為日本電子行業的巨型企業,從1998年就開始了以供應鏈管理為中心的企業內部戰略改革。而作為供應鏈載體的物流系統的改革,也就成為了東芝新時期變革的中心任務。任何一種變革都會遇到阻礙。東芝物流改革的障礙首先來自于固有的企業文化和價值觀,而不是人們通常所想象的技術領域。
東芝公司原有的經營體系,是在少品種、大批量生產與銷售的基礎上形成的。可是這樣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取而代之的是多樣化的消費需求和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于是,東芝提出了 “建立一個高效、高敏感性的商品共同體”的企業目標,作為整個公司文化和價值觀建設的原點,為整個物流改革提供思想上的保障。而在整個物流系統改革成效的衡量中,存貨周轉率一直是一個重要的標準。能否建立起適應市場變化的在庫管理系統,并且發揮最佳的效率,是東芝的追求目標。
東芝認識到,生產企業的物流發展越來越影響到生產企業的整體經營戰略實施。因此在物流方面,東芝從原有的重視在庫數量及運輸的管理體系,轉向于強化流通機能的物流新體制。東芝通過貨物信息系統的統合,改變傳統物流理念,在維持小批量、多頻度運輸的服務基準的同時,克服外部物流環境與物流成本的矛盾,提供出一整套物流解決方案。具體包括以下五點措施:
一是按照市場需要的變化,建立柔性生產體制,加快生產與銷售之間的流通速度。二是整理現有物流網點,將倉庫數量從以前的194處集中到17處。2000年以后,加大家電產品的直送率,現東芝公司家電部分的直送率增加到80%以上。三是建立從原材料的采購物流到銷售物流,以及包裝材料的回收物流的綜合的混合型物流運輸系統。四是建立多頻度需求與自動補貨系統。五是建立全球后勤管理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