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物流業升級正當時
2008-1-8 12:11: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中國的工業產業可能還會保持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增長速度,但物流的低效率已經不容敷衍了事。
對中國人來說,保證廉價商品的出口,似乎從不是什么太大的難題。通過出口驚人數量的廉價制造品,中國已經站穩了全球交易市場的中心支柱地位,現在可以說是亞洲首屈一指的經濟中心。
物流服務提供商聯邦快遞當然也是這么認為的,從它目前的計劃就可以看出來。聯邦快遞計劃在廣州建立一個1.5億美元的亞太區樞紐。
“實際上,中國將成為我們整個亞洲地區網絡的中心。” 該公司亞太區總裁簡力行(David Cunningham)如是說。
中國現在已占全球出口量的8%,按外貿文件統計,最近又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三大貿易國。出口在過去的五年內增加了一倍多,到2010年,有望再增加一倍,占到全球出口總額的11%。
經濟的高速增長也帶動了物流業的收入增長,看上去整個行業運行狀況良好。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CFLP)統計,物流業的利潤收入在2002年增長了20%,2003年增長了27%,2004年增長30%,2005年增長達到33%。
裂痕出現
然而,透過不同的鏡頭來觀察一下就會發現,畫面發生了改變。隨著觀察面積的擴大,裂痕正在暴露出來。
工業產業仍然被無效率所羈絆。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的統計數字顯示,物流成本在2004年占到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21.6%。而美國僅為9%,日本也只占到11%。可以說,由于物流行業的低效率,中國白白浪費了其國內生產總值的十分之一。
中國的物流業已經有了很大發展,沿海港口的總吞吐能力已經超過10億噸,而且產能還在迅速增加。但還是不夠快。
在2007年1月份的講話中,商務部水路交通規劃研究所副主任沈一華(音譯)說,中國加大港口基礎設施建設的速度,不能滿足日益增加的需求。2005年,沿海港口的吞吐總量在官方文件上是25.2億噸,但實際處理的達到33.8億噸。
他對媒體宣稱:“未來十年里,中國港口基建的發展要快于經濟的增長。”
在中國國內,物流網絡緊張,加上零售商和制造商將眼光投在那些超大城市之外的二三級城市,這就造成了更為嚴重的問題。
更荒謬的是,對中國的制造商和零售商而言,將產品擴展到內陸市場,甚至比出口到世界其他地區更加困難。
野心增長
雖然如此,中國本土和外國的零售商都有很大的擴張計劃。因為零售業占到物流活動的75%,外國的物流服務供應商紛紛遠離他們以前典型的出口導向活動,轉而迎合日益增長的國內需求。
所有的目的和企圖,都是因為根據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承諾,其市場將面向外商獨資企業完全開放。海外企業已經不再需要與當地合資,所以,現在多數企業開始進軍大陸。
但征途遠不是一帆風順,那些新進入的企業,將遭遇各種由于行業法規不健全導致的效率低下問題。
香港JHK顧問公司助理大衛?奧瑞基(David Oldridge)對這些問題有深刻的了解和認識。他認為,之所以造成這種情況,物流企業本身要負有一定責任,但那些“制度化的官僚作風”所負責任最大。
摩托羅拉遭遇到的問題發人深省。該公司的一家合資公司和一家全外資公司都生產手機,然而,因為兩家公司的法人形式不同,摩托羅拉公司必須通過不同的渠道來辦理關稅、稅務登記等其他行政手續,阻止了通過規模經濟節省成本的途徑。
迂回路線
對于供應商來說,將產品出口到香港,然后再返銷中國內地市場,比試圖跨省,甚至在省內銷售產品更加劃算。盡管這種方式會降低時效性,并增加實際的運輸成本。
舉例來說,珠海的一家制造組裝公司,為東莞一家公司生產的產品組裝零部件。兩個城市同處于珠江三角洲地區,但它們會通過香港而不是直接運輸來運送貨物。
因為只要從珠海海關出關,企業立即就能得到17.5%的增值稅出口退稅款(中國自2007年7月1日起,已下調或取消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稅——譯者注)。
“如果他們將貨物直接從珠海運到東莞,最后通過東莞出口產品,需要等很長時間,辦理大量繁瑣的手續,才能得到退稅款。”奧瑞基說,“其實火車或貨船每噸或每公里的成本并不是這么高,但迂回的過程導致了成本的上升。”
另一個問題是,在中國有多達五個政府部門參與了物流的行政管理,其中多數在省級地區設有辦事機構。
“我猜想,在任何一個國家,這種類型的程序都可以進行精簡。如果你看到了真相,并且發現物流業的成本在一些不必要的地方翻了一番,我想物流機構一定有很大的精簡空間。” 杰米?博爾頓(Jamie Bolton)說,他是埃森哲供應鏈管理咨詢公司北亞區兼大中國區總裁。
改革阻礙
中國政府正在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并且開始有與之相關的立法改革,但不同地區的海關部門對規則的解釋和執行力度參差不齊,導致了改革進程的放緩。中國供應鏈管理協會名譽主席馬克?米勒(Mark Millar)如是表示。
德莎(Dachser)是上海全外資的物流公司,對其總經理克里斯托夫?文森特(Christophe Vincent)而言,正是這些地區差異最讓人頭疼。但他強調,只要你了解不同地區物流管理部門的運行機制,這些并不是不能克服的。
“我們仍會時常遇到行政延誤的情況,但只要將這些延誤納入你的商業計劃,你就不會再將其視為一個問題。這就是符合中國國情的商業運作模式。”
將這些延遲納入商業計劃,對物流企業而言,可能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但那些運送的物品和委托方的客戶,將不得不為此增加運輸成本。
不同地區之間的競爭也是一個復雜的因素。許多地方當局不允許外省貨運卡車穿越本地,要求不必要的卸載和重新裝載。在一些省份,卡車可以過境,但必須更換司機。
過路費通常占到總運輸成本的20%,很多經營者通過逃避這些費用來維持微薄的利潤。他們通過超載、降低交貨速度,或者選擇不合標準的公路運行,這導致貨物的損壞率增加。節省下來的成本,客戶卻無法受益。
地方保護主義的盛行,導致中國的物流業極度分散。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說,目前中國注冊的物流企業超過70萬家,大多數是中小型企業。即便是最大的物流服務提供商,所占的市場份額也低于2%。
市場分散
中國大多數物流公司缺少戰略規劃、人員培訓和系統管理。它們往往傾向于以本土或區域的水平經營,這就意味著,供應鏈必須依靠多家服務供應商來建立。
比如,沃爾瑪在中國有60家左右的店面,需要大約1.5萬個供應商。而在美國,3800家連鎖店僅需要6.1萬個供應商。
時尚品牌利茲克雷伯服裝公司表示,必須依靠眾多的第三方物流企業(3pls)、經銷商和貨運公司,來聯結其生產基地、中國各地的分銷網點及國外零售點。
大多數零售商和制造商的夢想是,能夠依靠一家或者少數幾家第三方物流供應商建立起供應鏈。
“對任何一個企業來說,做到這一點都是非常困難的。”奧瑞基說,“多數企業可以在某些環節上做到這一點,但看上去沒有一家能做到一切”。
雖然對制造商和零售商而言,這是一個問題,但對物流企業來說,卻是一個絕佳的機遇。那些可以提供綜合性服務的物流企業將會處于優勢地位,這也引發中國物流業的并購風潮。這種情況很容易導致物流業被少數幾個大公司所控制,它們網點眾多,且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在高度專業化領域,企業可以找到合適的運營商,比如醫療用品等。少量的地區性小物流公司也會繼續存在下去。
“我認為這兩者之間有很大的空間。夾在中間的企業應該尋求重組,爭取做大,與大公司競爭;或者要做專,發展自己獨特的領域。兩者都不行的話,就只能被兼并。”米勒說。
接近成熟
有跡象表明,中國物流業的整合正在發生。2007年1月,中國最大的民營航運企業青島海豐國際航運集團,與中國最大的航空運輸公司北京新時代國際運輸服務公司合并,組建了海豐物流公司,總資產值為1.277億美元。
米勒表示,此外,大約還有1.5萬家國內企業,將自己的數據資料輸入了不同的數據庫中心,便于與其他企業整合。
并購在外資企業的擴張戰略中起著關鍵作用。TNT中國分公司正在一馬當先,急切地收購黑龍江華宇物流集團,后者是中國貨物和包裹運輸中的佼佼者。
華宇物流在中國一、二級城市中有1100多個運輸網點和56個運轉中心,加上TNT目前在中國擁有的25家獨資子公司和500多個城市的運輸網點,這將使該公司成為中國最大的民營貨物和包裹運輸企業。
面對本國激烈的競爭導致利潤不斷下滑的情況,許多外資企業將進入效率低下的中國市場,視為改善經營狀況的一個途徑。
在奧瑞基看來,這可能是一種一廂情愿的想法。西方的運輸公司的確精簡高效,但它們依靠的是現代化的基礎設施和完善的規則保障。困擾中國國內運營商的低效率問題,將會同樣影響到這些新進入者。
“把一些天津人放到北京的公路上,并試著做我們在墨爾本和悉尼所做的事情。什么都不會發生!每天早上大霧一出現,道路就會嚴重堵塞,甚至達8個小時之久。”他說。
整合式解決方案
外資物流企業的優勢,是整個供應鏈的全程管理經驗。這些綜合性服務大大降低了成本,而這正是中國物流業目前無法解決的難題。
再一次,奧瑞基將責任歸咎于過分官僚作風的機構,但他相信,隨著中國越來越多的精明的經營者的出現,這種情況將會很快得到改善。外資企業分享中國市場的機會將逐漸減少。
他說:“外資企業必須盡快實現盈利,因為它們的競爭優勢很快就會蕩然無存。你可以把現代技術和流程引入到第三世界國家,你可能花費25年的時間來積累這些知識和技能。但復制這些,只需要25分鐘就足夠了。”
出處:美國《商業周刊》2007年2月2日
編譯:天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