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建設是否是物流行業發展的突破口?
2008-2-2 1:57: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華南物流行業六大巨頭集聚一堂,爭論卻空前激烈,矛盾的焦點聚集在一點:信息化建設是否是目前物流行業新一輪發展的惟一突破口?
挑起發言的是唐友三——寶供物流企業集團有限公司的CIO。他在寶供的經歷和貢獻從正面回答了這一問題。
寶供只是參加討論中惟一的一家民營企業,也是其中資產和規模最小的物流企業。然而,他的發言卻讓人不可忽視。從1994年的“作坊式”小公司,到今天年貨運量達250萬噸,產值3億多元的現代物流企業集團,寶供步步為“贏”的發展已經開始讓幾大巨頭感到了無形的危機。
但這份危機從何而來?
在與記者的長談中,唐友三和寶供物流總裁劉武揭開了寶供高速發展與信息化的淵源。
請
1996年夏天,劉武急得像只沒頭的蒼蠅,四處尋訪能幫他解決“信息瓶頸”的高人。
當時寶供正是業務量高速發展的時候,全國已有近30萬平米的倉庫。
好花不常開,好景不長在。
由于每天的發運量增大,劉武每天都得和營運部的人花很多功夫去了解這些貨物的運行情況,貨物是不是發了?能不能在保證時間內到達?破損率是不是在控制范圍之內,簽收情況怎么樣?每天為此忙得焦頭爛額的劉武,心里隱隱感到不安。
果然,一個月后,寶供最大的客戶寶潔集團連續多次向寶供投訴,批評他們不能準確及時提供信息,進而指出了到貨時間不準、破壞率上升的問題。劉武一看寶潔詳細的數字化收貨記錄,開始感到事態的嚴重。
劉武參觀了正在珠海舉辦的國際航展,卻意外地發現“航展網站”,突然受到啟發,一套模式開始在腦海里劃出輪廓:各分公司通過網站每天發布貨運信息,客戶可以看到他們所關心的信息,而公司可監控各個儲運環節(如貨物發出的時間,是哪趟火車,何時到貨,有無破損,是否已經簽收等)。
帶著興奮和激動,劉武四下探訪,找到了正從事“航展網站”開發的唐友三。
當時唐友三59歲,在中科院數學研究所工作,開發珠海航展網站是他研究生涯中的最后一個項目。但他依然做得非常認真。
唐友三:“我都要退休了,你還找我干嗎?”
劉武:“寶供也能成就你新的事業。”
劉武的一句話就打動了他。劉武知道,唐友三是個激情人物,習慣于腦后扎著一個馬尾辮,走路的時侯喜歡把手半插在西褲兜里,腰板挺得直直的。現在寶供的員工都習慣用“酷”來形容他。
悟
1997年4月,唐友三正式加盟寶供。
請來唐友三后,劉武才發現要做的事情遠沒有他想的那么簡單,當時的寶供還小,要建立信息系統,卻要投入一筆不小的數目,劉武感覺難以承受。
他原本希望唐友三能在公司原有的“內部網絡”上進行改造,但此時的唐友三卻一再強調,要建信息系統就一定要有高起點,緊盯國際潮流。
對信息技術缺乏了解的劉武感到唐友三講的這些高科技跟自己做的儲運企業離得太遠了,對建立信息網絡的事情也開始一度擱淺。
1997年,又是一個夏天,寶供最大的客戶寶潔出于引入競爭的考慮,終于結束了與寶供鐵路總代理合同。雖然寶潔仍然把寶供當作主要運貨商,但已經開始有意識地分散業務引入競爭。
劉武開始感到震驚,也猛然醒悟,如果再抱著小富即安的思想,還依靠傳統的經營模式,已經不能給企業帶來任何競爭活力,這樣下去,寶供遲早會被淘汰出局,這次痛苦的思索,使劉武把建立先進的企業信息系統提上了議事日程。
唐友三早就在做他的規劃,精打細算后,先花10萬元完成硬件部分,整個系統核心軟件的開發則交給快步公司,要求其一個月出測試版,兩個月試運行。可是當快步公司派人到寶供了解業務流程以便編寫相應軟件時,才感到掉入了儲運行業的汪洋大海,光是系統分析就花了整整兩周,加上修改,正式運行已經是半年之后了。可是信息系統的運行在公司卻有了抵觸情緒,因為以前公司內的業務人員根本不會使用。
這時候,劉武幾乎沒有猶豫,在公司開起了培訓班,他自己也不懂,就帶頭學帶頭用,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電腦進入信息系統。
在劉武的帶動下,寶供對信息系統的應用水平提高很快,業務人員在應用中也開始提出了新的建議,越來越高的應用水平甚至讓業務人員挑出了系統的許多毛病,“查一個數據需要的程序太多,能不能簡化數據查詢?”
這個要求引起了劉武和唐友三的注意,于是寶供信息系統建設開始進入第二個關鍵階段——報表自動生成系統。
也許當時沒有人能料到,寶供騰飛的真正轉折點卻是由此開始。
由于可以將原來在異地終端上的數據轉化為本地查詢的表格,在內部全面完成運輸信息系統推廣的基礎上,寶供通過將運輸查詢功能授權開放給客戶,實現了運作信息與客戶共享。
自動報表系統很快成為寶供市場推廣的重點方向,這個新的“賣點”,為寶供吸引了許多新的客戶,飛利浦是最典型的一個。一向與精益求精著稱的飛利浦,自身信息建設已經很是完備,但與儲運公司合作時,卻發揮不上。飛利浦常常要求合作公司一周傳真一次,一月報告一次,但僅僅是連這些簡單的要求也不能實現,因此,自己的庫存量有多少,進了多少貨,出了多少貨,飛利浦全然不知。
1998年11月,寶供在上海組織了一次物流研討會,重點介紹了這套系統,在場的飛利浦物流部門負責人當場就向寶供表達了合作意向。
兩個月后,劉武到蘇州與飛利浦談判時只用了三天就拿下了一個長期的大單。現在飛利浦把業務交給寶供,當天就可以知道前一天所有的庫存情況了。
2001年,寶供與飛利浦實現了EDI電子數據對接。原來飛利浦物流部要面對寶供十幾個倉庫,現在飛利浦物流部直接在自己系統里查看最新的訂單運作結果,運作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回想起1995年寶供潛在的危機,劉武現在都還心有余悸,經歷了痛苦的嬗變,寶供走到今天,劉武非常慶幸當初唐友三的加盟,他不止一次的感慨:“唐教授帶來的信息革命是寶供的福分”,正因為唐友三的推動,劉武才有了一場思想的革命,讓他認識到信息系統的建設,成為寶供物流發展的精髓。
變
信息系統為寶供帶來了一個新的營運模式,由于擺脫了過去傳統的手工操作,通過數據庫網絡、網絡傳遞等計算機輔助手段實現對數據的核對和整理,寶供的營運質量有了很大提高,以前貨物從廣州到北京需要15天,現在只要10天,在時間的可靠性方面,原來鐵路能達到90%就不錯了,而現在在95%以上,公路甚至可以達到99%以上。而這些主要操作全部由分公司完成,總公司業務部只負責監控,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事。
劉武曾靜下心來分析寶供的優勢,“寶供錢少、人少、規模小,但我們憑什么優勢取勝?”說到底,除了客戶服務,就是可以讓思路變為現實的一套信息化系統。
今天的寶供,避開了低層次的價格競爭,通過信息系統的建設把優勢集中在客戶服務和減少流通環節上。把整個物流過程產業化,做成了一套規范,成為一個“聯盟的、網絡的、集成的、供應鏈一體化的、信息驅動的第三方物流公司。”
雖然從現在的資產和業務規模來看,目前的寶供暫時還不能與一些大企業比肩,但從管理的觀念和超前的信息化意識上,寶供已經儼然走在了許多大企業的前面。
麥肯錫評價寶供為中國領先的物流公司,而摩根斯坦利評估寶供為中國最具價值的第三方物流企業。
在最近美智公司在中國物流行業的認知度調查中,寶供以40%的認知度雄踞中國物流企業之首。對于這家從“鴨子”到“天鵝”角色轉變的物流公司來說,信息化就是制勝的最有力武器。(責任編輯:朱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