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物暢其流
2008-2-27 14:32: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透視我市建設西部物流和商貿中心、交通樞紐進程
核心提示
物流,作為一種新型服務業,在貨物的傳輸、流動中,創造城市的財富。
它是一個城市經濟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城市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就如同連接網絡的路由器,功率大小,決定網速快慢。
一個開放的物流系統,不僅為城市產業發展提供充足的服務支撐,也在循環運動中提升城市的競爭力。
站在新的發展起點上,成都正構建與城市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相匹配的物流系統。
地處內陸的成都,承東傳西,連接我國11個省區市,跨越中、東、西三大區域。站在新的發展起點上,建設西部物流和商貿中心、金融中心、科技中心和交通樞紐、通信樞紐的宏大布局,拓展了成都發展的新空間。
國際集裝箱物流園區近期開工、龍泉物流中心主要外聯道路將形成通車能力、新都物流中心計劃投資1.2億元完善基礎設施配套建設……2008年,一個立體的物流網絡將使成都打造的西部物流中心主動脈更加完善。
物暢其流。物流產業發展成為撬動成都新一輪發展的杠桿。成都,正構建與城市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相匹配的物流系統,在充分開放合作中提升成都的城市價值。
物流人
她曾以為物流就是貨車送貨
張雪梅是新都區物流園區管委會副主任,一年前從新都區財政局調到了區物流園區。一年前,她以為物流就是貨車送貨。
2007年,張雪梅和同事前往上海、浙江等地學習考察當地的物流園區。“原來,物流不是想象中的單靠一張桌子、一個板凳指揮運貨。那里的園區就像股票交易中心,電子屏幕上,物流信息不斷地滾動傳遞。”
現在,張雪梅已經變成了物流業招商引資的行家,知道了什么叫“第三方物流”。她還參加了新都區幾個物流項目的招商引資工作,“新都物流中心二期方案尚在規劃,排隊洽談的企業不計其數。”
帶記者來到建設中的物流園區工地,張雪梅如數家珍地逐個介紹建設情況:去年竣工的園區緯一路,東西向連接大件路和貨運大道,2公里長,雙向四車道;正在建設中的貨運大道新都段,往北將連接青白江集裝箱物流園區,往南將到達航空港物流園區。建成后,將實現“鐵(路)公(路)機(飛機)”聯運。
從園區緯一路上遠望,有四個塔吊的工地是傳化集團的物流信息交易大樓。路邊一家混凝土公司的廠房將在四月搬遷。今年,新都物流園區還將建設一橋(N1線跨毗河的大橋)一渠(排洪渠)一路(倉儲區的縱橫道路)一房(農民統建房)。年底,新都區物流園區主體工程建設將初具雛形。
張雪梅向記者描繪了園區建成后的畫面:在倉儲區,一排排標準化倉庫矗立起來,物流信息交易大樓里人流如織,南來北往的公路上汽車來回穿梭。
物流點
內陸良港 新都當上“二傳手”
輻射深遠的“二傳手”:新都物流中心建成后,將變身為內陸的公路港,服務于成都市乃至更遠的區域。
產業升級的“二傳手”:物流業成為新都區產業發展的又一個經濟增長點,一個個主導產業伴隨著物流產業的騰飛開始了集群擴張。
不沿江、不臨海,地處西部內陸的新都區卻要發展物流業。新都物流中心,位于毗河邊。河的兩岸,密集的公路網像一條條河道,穿過城鎮、村莊、都市,連接著鐵路和機場,通江達海。據悉,新都物流中心控制規劃面積2.4平方公里。按照成都市物流產業發展規劃大綱和新都區經濟發展戰略與城市總體規劃要求,新都物流園區將建設成集信息網絡、商業配送、展示交易、貨物倉儲、貨物集散、貨運站場于一體的成都北部現代物流中心,建成后公路貨運年處理能力達到2100萬噸。
“良港” 停的是貨車不是船
位于成都北大門的新都,過去就像一個驛站,來來往往的貨物和車輛的起點和終點都不在新都區,交通資源不能轉化為新都發展的獨特優勢。現在,從通道變成樞紐,新都正成為一個新興的天然“良港”。它停的不是船,而是貨車。作為成都大物流的一個節點,新都希望加快“融入成都、聯結德綿、壯大支柱、錯位發展”的步伐。新都區物流園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吳立宣形象地概括了它的功能:“它是個公路港,相對于以前的碼頭,它停的不是船而是貨車。”
2008年,物流中心配套工程——城北貨運大道將加快建設,以此為節點,新都希望加快“融入成都、聯結德綿、壯大支柱、錯位發展”的步伐。
支點 撬動成都物流業的杠桿
物暢其流,物流產業發展成為撬動成都新一輪發展的杠桿。新都,就是這根杠桿上的一個支點。“新都物流中心不只是新都的物流中心,它是成都大物流的一個節點。”吳立宣如此界定物流園區。
近年來,在成都統籌城鄉發展的視野下,新都區所在的成都北部區域加速了城市功能的統籌布局。配合北部新城的改造和建設,新都被列入成都的四大物流中心之一。2007年,國內物流業巨頭在新都區投資10億元,建設公路貨運集散區。今年建成后,將集散5000輛公路汽車。
新都物流中心將吸納和輻射成都及周邊地區500公里的貨流、人流,往北可以輻射到西安。建成后的傳化集團信息大樓,類似股票交易中心,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完成貨車的調度。“貨車從陜西到達成都,出發時就能通過信息平臺告知信息中心。到達成都后,從下貨到找貨,只需要6—8小時,而過去需要一個星期或者半個月。”
發展城際配送業務和第三方物流,是新都物流中心的一項主營業務。“廣東生產的杯子運到四川后,先在新都物流中心的倉庫存放,再配送到城市的各個銷售網點,這叫城(市)際配送;生產羽絨服的企業將產品由專業的物流公司進行配送,這叫第三方物流。”物流業為新都提供了新的產業發展資源,“僅傳化集團這個項目,就將為新都區帶來1億多元的稅收。”
機遇 產業發展又一個增長點
大流通帶動大市場,大市場帶動大產業,大產業帶動大發展。物流中心建設成為了新都招商引資的新優勢。優勢如何來做大?
“物流越發達,集聚的物流企業越多,所在區域的工業越發達。”吳立宣認為,物流業將成為新都區產業發展的又一個經濟增長點。
規劃中的新都物流中心將依托新都區已形成的五大優勢產業(機械、電子、食品、醫藥、家具)和得天獨厚的交通資源,發展公路貨物集散基地;依托新都地區大市場聚集的特點,發展集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一體化的流通中心,成為成都市乃至西南地區最具活力和效益的現代物流產業綜合開發區。
一個個主導產業伴隨著物流產業的騰飛開始了集群擴張。臨近新都物流中心的新都區工業東區,到2007年末,建成、投產項目34個,總投資19.15億元,建成后預計可實現年產值40.15億元,稅收1.8億元。
承接物流中心的輻射,新都開始了區域內的交通、物流節點建設,啟動了大豐物流站和石板灘蔬菜配送站等配套建設工程。臨近大豐的新都家具產業基地搭上了物流產業發展的快車。2008年,總投資37億元的成都家具產業園項目將完成基礎設施建設和入園項目建設。建成后,將建成中國西部最大的家具產業集中區,家具研發、生產、銷售、展示、物流一體發展的產業鏈,為新都產業發展提供了新的增長極。
城市功能優化的有力助推器
“項目做支撐,產業來配套,城鎮建設與城鎮產業良性互動,物流業發展是基礎。”2月19日,新都區召開的城鎮建設與結構調整會提出了城市功能優化的新課題。未來,新都將構建城區、重點鎮和新市鎮、新型社區和特色社區協調發展的新格局。
“一區一園一中心,兩城兩鎮兩區域”。在新都區的未來發展規劃里,新型城鎮化將在“全域成都”的視野下,與產業發展聯動推進。新都區提出,以“北部新城、成都新區”為建設目標,主動對接中心城區,完善城鎮規劃與城鎮產業發展規劃的有機銜接,以城鎮建設帶動一二三產業良性互動。
新都物流中心所在的三河街道辦,城鎮建設開始了融入中心城區的新調整。以物流項目為帶動,三河街道辦將加快道路及城市基礎設施配套建設;14個社區也將調整為8個。未來的三河,將建成與中心城區產業錯位競爭的新型城市社區。
物流網
三大國際性樞紐型的物流園區
依托雙流國際機場建航空物流園區,依托成都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建國際集裝箱物流園區,依托成都鐵路樞紐散貨站建青白江物流園區。
四個區域性物流中心
龍泉物流中心,通過成渝高速、成南高速,輻射成渝經濟帶、川東川南經濟區域;雙流物流中心,通過成樂高速、成雅高速、川藏公路,輻射樂山、雅安、攀西經濟區域和西藏、云南;成都出口加工區建保稅物流中心,輻射西部地區加工貿易企業、進出口貨物;新都物流中心,通過成綿高速、川陜公路,輻射川北及北面的鄰近省市。
訪談
從通道到樞紐的飛躍
新都區委書記楊羽
成都日報:隨著我市城市功能的優化調整,我市交通樞紐、物流基地、工業集中發展區、主導產業等涉及的一些重大產業化項目和重大布局在二圈層,地處二圈層的新都區如何抓好這些大項目、實現大發展,為全市經濟發展多作貢獻?
楊羽:春節過后,新都區圍繞結構調整,連續召開了城鎮布局結構調整、產業結構調整會議,目的是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三化”聯動,體制創新、結構調整聯動。
在推進新型城鎮化進程中,一是著力建設好北部新城核心區,在基礎設施和公建配套已具一定條件的基礎上,著力打造第三產業的承載能力,建設現代商業服務片區,提升城市的建設質量和城市價值,培育產業承載能力,讓城市充滿活力。二是加快重點鎮和新市鎮建設,延伸統籌經營城市的能力,推進鄉鎮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城鄉面貌,拓展發展空間,引導農民轉居民,推進城鎮化進程,使人居環境得到提升。三是社區建設。通過大項目帶動新社區建設,提高基層硬件品質;通過完善基層治理機制,提升社區的軟件品質。
2008年,新都區將進一步調整優化產業布局。一個區域的產業布局是否優化,關鍵看三次產業是否實現了協調發展,看工業集中度高不高、集中的質量高不高。目前,新都區三次產業的比重為7∶62∶31,體現了工業挑大梁。今后,新都區將抓住市委、市政府推動工業連片發展的機遇,強化“一區一主業”。用中國鋁業投資37個億、建設“10萬噸雙零鋁箔”等大項目帶動精密機械制造這一主業的快速發展,從而提升新都的產業競爭力。
城市空間布局的不斷優化,推動了三次產業比重的不斷優化,新都區將繼續堅持工業挑大梁,重點提升第三產業質量和效益,著力發展現代物流業和現代商貿業,以北部商貿城項目為載體,優化第三產業的內部結構,形成新的增長極。同時推進農業現代化,并從發揮龍頭企業和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合作組織的作用和打造區域農產品品牌兩個方面入手,提升農業的附加值,實現農業增效。
成都日報:有了這一新布局,新都區如何在建設西部物流中心的新戰略部署下,推進物流產業的發展?
楊羽:物流是結構調整的基礎性工作。無論是推進體制創新、“三化”聯動,一個很重要的基礎是交通物流環境,也就是我們需要的生產性服務業的支撐。因此,我們將緊緊抓住物流產業不放,新都作為重要的成都北部通道,將建設成為物流樞紐之一,使樞紐的信息及生產要素和資源得到吸收、消化、提高、再分配,實現產業的又好又快發展。
新都區承擔著建設成都向北通道樞紐點的重要使命,物流中心建設是新都區落實省委、市委工作部署的項目,它將推動新都區融入成都、聯接德綿,帶動周邊發展,要努力建設成為成都乃至中西部樞紐的重要一部分。同時,新都還要站在“全域成都”的視野下,更高層次推動物流產業的發展。物流是信息流、人流、資金流的結合,我們引進的浙江傳化集團,不僅帶來了物流項目本身投資,也帶來了物流中心建設管理理念的變革。我們將以更先進的理念整合資源,推進物流業上檔次。
手記
打通物流瓶頸 提速全域成都
地處內陸,成都與沿海發達地區相比,存在著天然的區位劣勢。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在于物流成本較高,物流業規模、基礎設施、配送體系相對落后等問題,這成為了制約成都市大商貿、大流通、大市場發展計劃的“瓶頸”。
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以來,我市通過規范化服務型政府建設,不斷提升政府的服務水平,打造了城市競爭力的比較優勢,降低了城市發展的服務成本。與城市發展所需的軟件配套,城鄉一體規劃布局的交通、物流等基礎設施建設,為成都新一輪發展儲備了強勁的發展動力。“全域成都”的交通體系,布局了成都城市功能優化的網絡。而物流,就如連接網絡的路由器,功率大小,決定網速快慢。
物流服務水平、成本、基礎設施狀況和現代化智能運輸系統構成了物流系統要素。系統功能的優化,也需要通過流程再造,減少產業發展的成本。一個開放的物流系統,不僅為城市產業發展提供充足的服務支撐,也在循環運動中提升城市的競爭力。
2007年底,省委九屆四次全會提出了建設西部綜合交通樞紐、西部物流中心的新要求。站在新的發展起點上,成都加快了建設西部物流和商貿中心、交通樞紐的步伐,“全域成都”的城市功能優化布局中,突出強化了物流產業發展的支撐作用,為成都實現充分開放合作,主動承接國際產業轉移分工提供了發展基礎。一個個物流“瓶頸”的不斷消除,暢通了成都城市發展的物流“動脈”。
背景
公鐵機聯運 構建成都物流業新格局
我市的物流產業發展規劃提出,構建以成都為中心的對外連接通道,輻射西部、連接國際國內,提高主要交通基礎設施的承載能力,聚集眾多的國際、國內物流企業,形成強大的區域交通樞紐,到2010年建成西部地區重要的物流中心。目前,成都物流業新格局正逐漸成型。
2008年,航空、鐵路、公路物流通道建設,將加快推進我市打造西部物流中心的步伐。
今年,我市將以開通成都至美國、日本東京、印度班加羅爾國際航線為突破口,力爭開通多條國際直飛航線;壯大成都至深圳、上海、天津港口的鐵路貨運五定班列,增加班列密度;開通成都至重慶的城際貨運班車。
成都是國務院確定的西南地區“三中心、兩樞紐”,有130萬平方公里的市場輻射范圍、超過2億人口的覆蓋面積。50多個大型專業批發市場、近20家大型連鎖商業企業、近900億元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和英特爾、豐田、一汽、摩托羅拉等一大批的國內外知名企業的落戶,都為成都的現代物流業提供了巨大的市場需求。
目前,作為我市三大國際性樞紐型物流園區之一的成都國際集裝箱物流園區即將開工建設;2008年5月前,鐵道部規劃的全國18個鐵路集裝箱中心站中規模最大的成都國際集裝箱中心站將開工建設。以此,成都將打造一個中西部地區規模最大、海鐵聯運、通達全球的大型“內陸港”。今后,成都的貨物到上海只要48小時。